摘要:網絡發展一方面為社會帶來極大福利,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社會結構缺陷,社會規范脫節及經濟利益驅動,導致了觀念的、規范的和行為的三個層面的網絡倫理問題。根據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和網絡倫理產生的原因,從三個方面闡述網絡倫理的構建,即技術監控,法律法規建設和倫理道德的規范以及倫理教育,旨在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凈化網絡空間。
關鍵詞:網絡倫理;道德規范;自律
中圖分類號:B82-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3-0120-02
引言
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新型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獲得空前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一些負面東西,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網絡空間的道德失范現象,產生敗德行為,即在網絡上出現一些與傳統道德和倫理相違背的現象,我們姑且叫它“不倫理”現象。這些“不倫理”的現象并不是虛擬的,它根植于現實社會這塊肥沃土壤中并得以發展,有深刻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與歷史根源[1]。本文從網絡倫理表現形式談起,而后分析網絡倫理成因所在,通過分析網絡倫理產生的根源,最后對網絡倫理進行規范和構建。
一、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
本文從倫理范疇三要素出發,即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角度分析,認為網絡發展主要帶來的倫理問題有:道德意識方面,表現為道德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道德規范方面,傳統道德規范對人的約束力越來越弱,表現為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失靈;道德行為方面,網絡上出現許多有悖于傳統道德的行為,網絡上不道德行為正在蔓延,有時超乎人們想象。
1.觀念層面上,個人自由主義盛行
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延伸,在網絡環境下,人們言行更自由放松,一定程度上,網絡空間里表現出來的自我更接近真實自我,是自我內心的釋放與展現。同時,道德虛無主義、自由無政府主義膨脹[2]。網絡道德虛無主義特征是:懷疑道德、否定道德,將個人視為自己網絡道德行為的唯一判斷者,甚至為實現內心自我而不顧他人感受,忽視社會傳統規范和禮儀甚至法律,造成不必要傷害,前段時間“網絡暴力第一案”就是很好佐證。同時,無政府主義者在網絡上宣言“完全自由”與“徹底民主”,主張取消政府,不要法制,不要道德,這和自由的實質是相違背的。而“黑客”成為“電腦英雄”代名詞,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并效仿,將個人主義推向極致。這些個人主義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擴散,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2.規范層面上,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失靈
網絡倫理與傳統倫理不是相對的,而是對傳統倫理道德的繼承與發揚。但在虛擬網絡社會中,道德規范受到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道德規范主體在虛擬社會中表現不完整,傳統的年齡、性別、相貌、職業、地位等屬性在虛擬社會中模糊,取代的是虛擬的文字或數字符號,給網絡欺騙和網絡犯罪留下空間[3]。處在此環境下的道德主體會產生主體感和社會感淡漠現象,不利于虛擬社會道德水平提高。其次,道德規范實施力量出現分化甚至消亡。現實社會中,人們面對面交往,道德規范通過社會輿論壓力和人們內心信念起作用。而虛擬社會是人機交流,人們之間互不熟識也能交往,很容易沖破道德底線,發生“逾越”行為。在此情況下,社會輿論承受的對象對個體來說不明確,直面的道德輿論抨擊難以進行,從而使社會輿論作用下降。由此說明,傳統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受阻,對道德行為約束下降。
3.行為層面上,網絡不道德行為蔓延
網絡社會中,不道德行為處處可見,正蠶食道德領域。網絡上不道德行為表現為:商業欺詐、利用網絡散步虛假信息;制造大量垃圾郵件,造成網絡堵塞;利用網絡散布反動言論及一些黃、賭、毒等不良信息,擾亂社會秩序;網絡犯罪,利用病毒或者信息技術盜取他人密碼,給社會及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網絡使人的傳統的社會性人格發生嬗變,網民社會責任感弱化,人際關系淡化,忽視自己作為社會人的存在,一味在網上欺騙別人,造成不利影響[4]。這些不道德的行為被一些人追捧,給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深深刺痛社會敏感的神經。
二、網絡倫理的成因分析
網絡倫理產生原因表現為:網絡結構缺陷、經濟利益驅動和網絡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等[5~6]。
1.網絡結構缺陷
網絡技術發展,一方面推動社會發展和商務運作,另一方面使整個社會分裂成兩種不同的空間——電子空間與物理空間,從而出現了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虛擬的網絡社會是離散的、開放的、無國界的,這使人們對網絡上他人行為的管理和監控較困難,容易滋生不倫理和不道德行為。有人往往認為,網絡上的言論和行為是自由的,他人是看不到的,也追蹤不了,因此經常在網絡上攻擊、謾罵別人,或者散布謠言,造成人心恐慌而不承擔責任。
2.經濟利益驅動
任何行為都有深刻經濟根源,網絡上出現不道德、不倫理現象和經濟也息息相關。正是由于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驅使人們鋌而走險,蔑視道德力量的約束和法律、法規的監控,在網絡社會中任意馳騁,侵害他人隱私和權益、盜取銀行密碼、網絡詐騙、網絡聚賭、制黃販黃、通過網絡即時通訊工具誘使他人犯罪等。這些是因為具有高額經濟回報,而通過網絡犯罪難搜尋線索,又很少有現有法律法規制裁,這給不道德行為者獲取非法利益留下運作空間。
3.網絡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
國家的政策法律制度作為一種硬性規范約束企業和個人行為,但目前我國網絡法律法規還很欠缺,各方面法律工作正在完善當中,有些需要進一步改進。雖然目前我國已出臺一些有關互聯網發展的政策和規定,例如,在2000年3月我國為了防治和監管計算機病毒,頒布《計算機病毒防治監管辦法》;同年9月20日國務院第三十一次常務會議制定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為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國務院于2000年10月頒布并施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04年6月頒布實施《互聯網站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范》,依次規范公民的網上行為。但這些法規往往政策多,監督力度不夠,或者受到部門和地區限制,致使已出臺政策流于形式,不利于網絡資源融合和網絡空間的凈化。因此,應加強法律法規建設,通過法律的威懾作用規范網民行為,凈化網絡空氣,還原虛擬社會的本色。
三、網絡倫理的構建
為凈化網絡空間,規范網絡行為,需要從技術方面、法律方面和倫理教育方面著手,構建網絡倫理。
1.技術的監控
國家或網絡管理部門通過統一技術標準建立一套網絡安全體系,嚴格審查、控制網上信息內容和流通渠道。例如通過防火墻和加密技術防止網絡上的非法進入者;利用一些過濾軟件過濾掉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限制調閱網格中不健康的內容等;同時通過技術跟蹤手段,使有關機構可以對網絡責任主體的網上行為進行調查和控制,確定網絡主體應承擔的責任。
2.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以上倫理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調節和約束,另一方面則可以尋找其他途徑加以解決,如通過道德向量規范網民的行為。邊沁曾就倫理與法律的向量作了詳盡闡述,他認為倫理與法律不是對立的,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補充。只有當一個人行為危害他人利益,并造成重大損失,且這種損失超過某一臨界點時才訴諸法律,而在達到某一臨界點之前,通過道德向量調節來規范人們行為是可行的。基于此,要求政府或民間團體出臺相應的網絡倫理規則,以規范交易主體的行為,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就有“計算機倫理十戒”和美國計算機協會的《倫理與職業行為準則》等,這些都規范網絡交易主體行為,增加網絡間人們信任,減少道德風險。我國在這方面正在積極的開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快法律法規的建設步伐,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另外若交易主體違背倫理規范應受到社會輿論的監督與懲罰,這樣才能起到威懾作用。
3.加強倫理教育
我國有幾千年倫理底蘊,只是網絡發展速度太快,人們在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下可能迷失,因此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如上所述,首先制定相應的倫理道德規范,規范網民的行為,其次就是通過教育機制,從中小學開始就開設有關網絡倫理和計算機倫理方面課程,通過持久、深入教育,使網絡倫理思想深入人心,增強個人的道德責任心,提高國民的整體網絡倫理道德水準;再次就是開設相關講座,可以在大學剛入學時候就開設講座培養學生正確技術價值觀,使他們能在合理價值觀指導下,成為合格網絡公民。倫理、道德規范作為一種軟的約束機制,是人們自律基礎,通過規范網上企業道德行為,加強倫理教育。
四、結束語
技術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社會和人民帶來方便,又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災難和不幸。而由于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網絡倫理問題需每個人行動起來,共同維護虛擬社會這共同家園,構建美好的數字化生存的倫理空間。
參考文獻:
[1] 朱銀瑞.網絡倫理中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教學與研究,2004,(11):34-38.
[2] 劉新少.試論網絡倫理規約的或然性特征[J].懷化學院學報,2003,(6).13-16.
[3] 陳萬求.網絡論題難題和網絡倫理建設[J].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2,(4):43-44.
[4] 黃寰.建設新型的網絡倫理[J].社會科學家,2004,(5):71-75.
[5] 劉新少,羅文俊.網絡倫理問題研究綜述[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6):38-40.
[6] 袁綱.網絡倫理研究現狀評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16-17.
Analysis on Cyberspace Ethics Issue
ZENG Jiao-yan,WANG Feng-hua
(School of Mathematics Computer,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 Internet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has brought the enormous welfare for the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as structure flaw of the network social, the social norm’s failure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rive, has caused ethics questions of the idea, the criterion and the behavior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category of Cyberspace Ethics, analyzes the source of Cyberspace Ethics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Cyberspace Ethic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echnical monitor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and ethics education. This will make people's network behavior more criterion and pure cyberspace.
Key words: Cyberspace ethics; moral criterion; self-discipline
[責任編輯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