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該如何發揮質量工作的作用是一個嚴峻的課題。在分析產品質量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基礎上,結合中國產品質量的現狀,提出了由政府監管、企業自律、消費者自覺和社會誠信體系支撐的提高質量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系統策略。從政府到企業都高度重視質量工作,要構建和諧社會中應該如何發揮質量工作的作用是一個嚴峻的課題。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有可靠的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質量監控儀”。
關鍵詞:產品質量;和諧社會;社會誠信
中圖分類號:C9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3-0132-02
在今天的中國,質量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提高市場競爭力,而更在于構建和諧社會?!霸谫|量大堤的保護下生活”是美國著名質量學家朱蘭博土用來比喻提高產品質量的意義而提出來的。這一思想源于荷蘭的海防大堤。荷蘭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國土低于海平面,這塊土地賦予人們很大的恩惠,但也很危險,要利用它,就需要建造和維護巨大的海防大堤。海防大堤若質量不行,人們就不能正常生活,社會就不會穩定。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提高產品質量,只有這樣,產品才有競爭力,面對產品缺陷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威脅,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對于降低成本、改善績效和服務水平的更高要求,今天人們更加認識到了質量的重要性,從政府到企業都高度重視質量工作,要構建和諧社會中應該如何發揮質量工作的作用是一個嚴峻的課題。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有可靠的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質量監控儀”。
一、質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國家從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其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高度看,速度是一個戰略問題,質量也是一個戰略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靠槍桿子使全國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改革開放靠變革傳統的經濟體制使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只能依靠質量和技術進步,才能打贏國際競爭這一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個需要全面唱響以質取勝,大力推動技術進步的時代[1]。
質量是一個大的概念,不僅僅是指單純硬件產品質量,還包括軟件產品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和安全質量等等。提高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降低質量成本,鼓勵質量效益型企業,提倡卓越績效企業,堅持質量小組活動,同廣大的企業員工團結起來搞好這些工作。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而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正是生活質量的基礎。沒有好的生活質量,是不可能有和諧社會的。
2007年的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了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并將“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到政策原則的高度。這一方面表明,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產品質量與國家競爭力密切相關,質量興則國勢昌,質量弱則國勢衰;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產品質量整體水平還不是很高,這既是影響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
二、中國的產品質量現狀
今天的中國,產品質量雖然還沒有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但是已經令世界刮目相看了。盡管如此,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有貧富懸殊的問題,有企業誠信的問題,有疫病傳染的問題,有采礦安全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造成了社會的不和諧。
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自《質量振興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我國質量整體水平在逐年提高,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全社會的質量環境和質量意識也有所改善和提高,質量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形成相互推動的良好局面。同時也要看到,與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相比,質量工作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產品質量標準水平偏低、質量投入少、企業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水平低下、假冒偽劣猖獗、產品競爭力尤其是國際競爭力不強、質量意識淡薄等方面。
生產安全事故中,很重要的一個行業就是煤炭行業。這是一個高危險的行業,近幾年煤炭企業死亡人數居高不下,事故頻發,而且不少是特大、重大惡性傷亡事故。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在談到對安全生產形勢時指出,盡管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趨于好轉,但仍然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事故總量仍然偏大,年事故死亡人數仍然高達11萬人以上[4]。
所以,我們在看到成績時,也不能回避為了取得這個成績,曾付出的沉重代價。所以我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質量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
三、提高整體產品質量的策略
1.政府的監管
國家的宏觀制度環境應該是公平正義的。正義的主題就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者說得更準確些,就是主要的社會體制分配基本權利與義務和確定社會合作所產生的利益的分配方式[5]。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基礎制度安排、制度結構、制度框架和制度走向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運行的質量。
政府的獨特作用還表現在各級地方政府的干預能力。市場發育初期很容易出現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權錢交易現象,公益部門變相違規收費、社會組織發展中的魚龍混雜情況,制約不足的權力和市場激發出來的物欲相結合,導致了權貴資本和黑社會資本的產生,這正是造成礦難頻發的根本原因[6]。腐敗不除,安全難保。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得不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政府對領導干部的約束機制還不太健全,賦予個人權力太大,提供他們犯錯誤的機會太多。如果一個體制,不僅是政治體制,還包括管理體制、經濟體制,沒有有效的制約機制,就注定會產生很多問題,所以中國的行政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中也要引入制約機制和競爭機制。
中國涉及質量安全的管理部門多達十幾個,分別管理著從源頭到餐桌的各個環節。在質量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中,部門與部門之間應該信息共享、聯合行動。協調、權威、高效的監管體制是防線有線亦有防的基石[7]。
2.企業的自律
有法律的監管,還要有企業的自律。將讓健康創造財富成為習慣,消費者才能生活在安全和諧的陽光下。
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額的利潤率。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用了19世紀中葉英國評論家登寧的一段話,生動地描述了資本家追求高利潤率的形象:“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8]
隨著社會發展,企業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機構,它在創造利潤的同時,還包括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促進社會和諧。一個企業應該是一個合法的社會公民,應該有相應的社會責任和自律行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它們的社會責任,對企業所有者的一項調查表明,當開展社會責任方面的活動會有損利潤時,有68%的回答者表示他們仍會繼續這些活動?!敦敻弧吩趯? 000家公司的調查中發現,95%的被調查者堅信在今后的幾年中,他們必須采用更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行為以維持他們的競爭優勢[9]。
3.消費者自覺
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的另一原因,是因為其有廣闊的消費市場。顧客是一個企業的基礎并使它能繼續存在。與企業自律相比,消費者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是更為重要的。如果消費者能夠鑒別產量質量,如果消費者能夠拒絕價格低廉但質量沒有保證的產品,沒有假冒偽劣產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市場基礎。
內行而挑剔的消費者是企業追求高質量、完美產品造型和精致服務的壓力來源。以日本為例,由于音響是社會地位的象征,日本消費者對音響器材的選購十分講究,他們信息豐富、貨比三家,而且要最新最好的款式。制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對質量的期望而快速改善產品,為滿足消費者對機型的要求又密集推出新產品[10]。因此挑剔型的消費者既有助于維持廠商現有的產品質量,更是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的動力。
4.社會誠信支撐
被稱為“質量宗師”、“零缺陷之父”的菲利浦·克勞斯比在其《質量免費》一書中指出,產品質量安全不是法律問題,而是道德倫理問題,是社會良知的問題[11]。需要強調的是,要提高產品質量,必須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質量誠信氛圍,社會信任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倫理道德的核心,它維持了經濟發展的動力,確保了組織的績效,這是決定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
四、結論
提高產品質量和建設和諧社會的任務可能從其本質來說就是一種聯合任務,由非政府的各種機構承擔執行的社會責任,由政府來提供資金支持和法律幫助。質量振興,是經濟社會發展動力的技術推進器。實現產品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企業、哪一個政府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都必須重視和努力的事。當然,產品來自于企業,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在提高產品質量的過程中,企業無疑發揮著主體性和基礎性的作用。與企業生產尤其是與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媒體和中間組織,在提高產品質量的過程中所體現的監督、服務和指導的作用也極其重要。廣大消費者可以通過消費行為和消費意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質量水平的提高,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提高產品質量與和諧社會營造,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
參考文獻:
[1] 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橋梁[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5,(9):50-51.
[2] 企業周刊一周速覽[EB/OL].http://www.grrb.com.cn/template/10002/file.jsp?aid=277797,2007-02-14.
[3] 消費投訴質量問題居首[EB/OL].http://w ww.p5w.net/news/gncj/200702/t778276.htm,2007-02-01.
[4] 2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3) [E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70301/02133365231.shtml,2007-03-01.
[5] [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5.
[6] “煤腐敗”:礦難頻發的導火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4841430.html,2006-09-21.
[7] 每周質量報告2006年回顧[EB/OL].http://www.aqsiq.gov.cn/ztlm/mzzlbg/200701/t20070109_25466.html, 2007-01-09.
[8]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29.
[9] J.Bamford, “Changing Business as Usual,” Working Woman, November ,1993:62.
[10] [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11] [美]克勞斯比.質量免費[M].楊鋼,林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