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河南省商水縣位集鎮許寨村計生協會長位永奇自己掏錢雇來了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專門為全村所有的獨村生子女戶免費收割小麥,村民莫宏偉、郭鐵明夫婦的責任田成了第一站。
踏著改革開放的鼓點前進
凡是認識位永奇的人都稱贊他是個好心人、實在人,沉穩中帶著睿智、成熟中透著熱情。上世紀70年代,位永奇出生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在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畢業后,作為優秀共青團員和“學雷鋒標兵”的他,盡管懷著建設家鄉的雄心壯志,仍是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他深信“就業無門,腳下有路”。回村后他想,僅依靠幾畝責任田,致富的步伐太慢。“誰致富、誰光榮;誰貧窮、誰無能”的墻上標語,激發了他“窮則思變,艱苦創業”的決心。于是,他籌集資金,終于在1993年到縣城開起了摩托車修理店,白天搞修理,夜晚挑燈夜讀,鉆研業務、精益求精。在修理行業幾年的“摸爬滾打”中,他積累了豐富的修理經驗,練就了嫻熟的修理技能,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的修理店生意很“火爆”,成了遠近聞名的名店,他憑此不僅還清了外債,還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后來,他去大都市做生意,又“火”了一把。
致富不忘鄉鄰
以前,許寨村的街巷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有的路段常年積水。由于路況不好,全村群眾吃盡了苦頭。本村的農副產品賣不出去。外地的車輛不敢進村,即使到村頭也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道路不暢不僅給村民的出行造成諸多不便,還嚴重制約了全村經濟的發展。這時,位永奇毅然決然帶頭捐款,在村內修了柏油路。
位永奇的童年、少年時期是在村內度過的,深知夜晚無路燈的陰森可怕,至今想來仍心有余悸。因無路燈,晚上不知有多少人摔過跟頭。農忙季節,有許多村民走在路邊摸索著收麥子、撂棒子……于是,位永奇自己出錢在村內道路上安裝了路燈。這不,眼下路燈高懸,給村民的勞動、生活和學生上學、留守兒童玩耍帶來很大的方便,夜晚的安全感也增強了。
在許寨村一帶,群眾最愛看大戲,每到農閑時戲癮就上來了。于是,就紛紛趕村會,不惜奔波十里八里,只要能看戲就覺得值。但看到的大都是鄉村劇團的表演,像縣級以上的大劇團,在位集鎮一帶公演,以前還沒見過。群眾十分渴盼能看到大劇團的演出。位永奇又一次慷慨解囊,拿出3萬元請來了大型豫劇團,在許寨村公演,滿足了父老鄉親的渴求。一個個戲劇故事,弘揚了真善美,鞭撻了假惡丑,對人們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春風化雨之效。
傾心修筑富民路
今年4月,位永奇在村內投資創業,創辦了許寨村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資500萬元,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首先帶動一批計生困難戶和會員群眾發家致富,傾情打造少生快富工程”,從而帶領全村人民乃至周邊群眾共同奔上小康路。該村計劃生育協會會員劉現偉以前想致富卻沒有門路,5月中旬,他得到會長位永奇的6萬元資助,買了10頭奶牛飼養著;位永奇還高薪聘請了畜牧專家,為計劃生育戶和廣大會員講解養殖、防疫技術。
會長位永奇以創辦養殖場為突破口,拉開了許寨村建設小康村的序幕;以唱大戲為軸,推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向縱深發展;以整治村容村貌、加強平安建設、打造計生戶致富工程、構筑宣傳文化陣地為突破口,加快新了農村建設步伐!
村民的需求逐漸得到滿足,計劃生育戶逐步脫貧致富,位永奇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