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心理咨詢已被大眾普遍接受,每天來我這里接受心理咨詢的人絡繹不絕。因為是專門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室,一起來的人大都是兩個或者三個,也就是說通常家長會陪孩子一起來。但曉文是獨自一人來的。曉文,17歲,上高二,低頭坐在我對面,樣子比較拘謹。我笑著說:“是不是對我有些顧忌?”她抬起頭,哽咽著說:“不是,是我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彪S后,她給我講起多年來內心的苦楚: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童年在我的記憶里非常美好和快樂。那時,他們都很喜歡我,基本上我有什么愿望,他們都能盡力滿足。其實,當時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好。記得有一次,我看到樓下小朋友有一個很好看的玩具,叫嚷著要父母買,可那個玩具很貴,父親當時對我說:“過兩天再買,好嗎?”我不愿意,又哭又鬧的,最后父母還是妥協了,第二天就給我買了這個玩具。后來,我知道爸爸因為買這個玩具,自己的襯衫破損了也沒錢再換。
但是我上了初中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父母一下子對我有了很多約束和限制,比如,什么時間該睡覺,什么時間該起床,什么時間該學習,放學后必須幾點回家……整天對我嘮嘮叨叨的,把我煩死了。我以前可沒受過這樣的氣,于是我就和他們頂嘴。
有一次,在爭吵之后,父親竟然動手打了我,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我當時一下子就蒙了,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愛我,然后就跑出家門。我邊哭邊在大街上走,越想越傷心,越想越失望,不知道什么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左胳膊被右手指甲摳出了一道血印。當時,我不僅沒有感到一絲疼痛,反而從心底產生了一種快感。從那時起,一有不順心的時候,我就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仿佛只有這么做,才能發泄我的怨恨和不滿。
前天,我又和父母吵架了,因為他們發現我的考試成績直線下降,說我不爭氣。我生氣地說:“你們就只知道關心我的學習成績。除了學習成績以外,你們還會不會說點別的?你們根本不配做父母!”說完,我哭著跑進自己的房間,有些情緒失控地用刀劃自己的手腕。這次,父母感覺我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一個勁地敲門,但我沒開。后來他們急了,不知道用什么辦法把房間門打開了。門一開,發現我的手腕在流血,父親抱起我就往醫院跑……
曉文說完這些,長出了一口氣:“老師,我知道我不太正常,心理有病,所以我才來找你,希望你能幫幫我!”
其實,在聽完她的訴說后,我基本上已經弄清楚她之所以有自殘行為,是因為父母小時候對她的溺愛,使她產生了較強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習慣了別人事事順著她的意思辦。當進入初中后,父母從關心她的生活轉向關心她的學習,她不習慣這種轉變。而且,這時的她已逐漸進入心理斷乳期,急需父母對她的心理需要給予關注。但遺憾的是,父母沒有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使得孩子越來越感到自己不受重視。這時,她唯一能找到的發泄對象就是自己……于是,我告訴她說,你很正常,別擔心,回去好好思考一下自殘的原因,明天再來。
第二天,曉文如約而至。我和她共同分析了她自殘行為產生的原因,使她明白這種行為在青少年中很有普遍性。這種認識使她接受了自己,并減輕了對自己的消極認識。后來,我聯系到了她的父母和老師,希望多方努力,幫助曉文走出心理困境。有了家庭和學校的關心,再加上曉文自己的努力,她出現自殘行為的次數越來越少。她隔一段時間總要來我這里一次,每次來都拿出反駁自己不良認知的日記給我看。因為父母和同學對她的態度逐漸改變,她的情緒越來越好,積極認知的程度越來越高。大約經過半年時間,她完全擺脫了自殘行為,重新回到正常同學的隊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