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直接關系,或心理距離。由于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在成長中缺失了親情,形成了孤僻、自卑等性格和唯我獨尊的思想意識,自理、自立能力較差,在集體生活中無法理解他人的感受,缺乏寬容、謙讓的美德,容易引發同學間的口角與摩擦,因而產生悔恨、恐懼、自責等心理。
【案例1】我的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回來
“我爸爸媽媽都去四川了,在那里賣螺絲。我很小就寄養在小姨家。媽媽經常給我郵寄很多錢和衣服,他們只有過年才回來。我不喜歡和我們班級的學生交往,因為我長得很胖,學習也不怎么好,總怕他們笑話我。我感覺他們在背后議論我的相貌,我上課也不敢回答問題,跟同學在一起的時候就怕討論學習上的問題,怕他們問到我拿我取笑。現在我唯一的好朋友也成為別人的好朋友了,我很煩惱,特別盼望著爸爸媽媽回來,好對著他們大哭一場。”
【案例2】他們才是我最真誠的朋友
“我讀初中了,但沒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學習也沒什么長遠的目標,但成績在班級還好,爸爸媽媽都在北京。我不喜歡同班同學,感覺他們都帶著虛偽的面具,不真誠、不可靠,他們每次和我交往,我感覺他們都是有目的性的。但我很喜歡和低年級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我們一起玩得很開心。我們一起玩過家家的游戲,我通常扮演的是家長的角色,我很開心,覺得他們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案例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好想一個人到外面看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不想在學校了,這里沒有給我展示的舞臺,我想去上海找舅舅學做生意。我很喜歡跳街舞,但我們班主任不同意。我經常因為一點小事情和同學發生口角,老師就狠狠地批評我,還把我當成反面的教材。我就開始吸煙給班級扣分,氣死他!”
以上是我們心理咨詢室接待的幾個典型的存在不良人際障礙的學生。學生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影響著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改變。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有利于完善學生的情緒和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成長。
一、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不良人際關系的表現
1.社會功能倒退。當留守學生遇到人際交往問題時,由于得不到及時的指導與幫助,于是產生了帶有自我保護性質的閉鎖心理。他們把對父母的思念往往埋頭于書本之中,學習成績優良、孤傲、目空一切,整日在自我的小圈子里轉。還有學生因為學習基礎、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習成績較差,害怕學習,害怕與同學相處,害怕和家長談學習,總以為人們都在用鄙視的眼光看自己。產生閉鎖心理的學生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愿發言,不想運動,游離于同輩群體之外。
2.逆向的品德行為。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人際關系不良的學生一般家庭條件十分優越,養成唯我獨尊的個性,缺少合作精神。有的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準則,如逃學、斗毆、說謊、攀比等。特別是一些學生由于個人價值無法在學校、家庭中得到體現,自我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對學校生活十分厭倦,產生了和教師、家長相排斥,甚至是對抗的心理。
3.行為倒退。留守學生遠離父母,認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人際交往中缺少安全感。另外,人際關系不良的學生,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行為不符合其表面年齡特征,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兒。缺乏“成人感”,自我同一性形成緩慢。
二、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不良人際關系形成的原因
1.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是指導致產生學生人際關系不良的具體事件,如在封閉學校中,學習壓力增大,同學、師生間有矛盾,異性交往困擾,受到批評或處分等。也可能發生在家庭,如家庭變幫、居住條件或學習環境不如意等。
2.家庭因素。家庭中親子關系失調,孩子缺少親情感,對家長不理解、不尊重、冷漠以及不正常的家庭環境,會使子女對家庭產生失望、厭倦、對立和無助感,學生在校受到的挫折不能在家中獲得理解。
3.學校因素。人際關系不良的學生通常總是感到得不到老師和學校的支持和信任,他們渴望獲得鼓勵、支持和肯定;一些教師在班級孤立、諷刺表現不良的學生,甚至對和他們交往的學生也予以批評,這往往成為學生人際關系不良的直接原因。
4.個人因素。學生應急應激方式的缺陷也是導致學生人際關系不良的原因之一。這類學生往往不能以正確的方式對待應激,并逐漸形成固定的反應模式。具體表現為夸大刺激強度,緊張、退縮、依賴、對立,不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善于利用家庭、學校心理咨詢室等支持系統,有無助感又不尋求幫助、甚至拒絕幫助。
三、真誠面對人際關系不良的學生
1.心理治療。學校心理輔導教師運用心理支持治療、應激免疫訓練等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治療。在進行心理支持治療時,允許并誘發學生充分宣泄其消極情緒,同時協助他們理清自己的情感線索;提供保證,明確告知學生需要幫助而且相關人員能夠提供這種幫助;指出治療效果取決于雙方的努力和合作,和學生共同制定治療計劃;對他們在咨詢和治療過程中因困難與反復出現的心理動搖和消極情緒予以理解,并分析進展情況,增強其信心。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應激免疫訓練對改善人際關系、情緒合理表達、建立正確的應付方式有效。另外,還應指導學生合理利用家庭與學校兩大支持系統,不要一味地拒絕幫助。
2.集體配合。對人際關系不良學生的改變,要求多方面配合。應爭取有關教師的積極配合,如在學校中為學生提供創造成功的機會,安排活動讓其自我表現,改變諸如忽視、孤立、專制等不良的教育方式等;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請有關教師給予具體指導,幫助排除學習障礙;和家庭有關的,爭取父母長途熱線配合。
3.合理指導。交給學生人際交往的方法。首先,要打好人際交往的基礎,要讓學生明白,只有熱心、謙遜、樂于助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歡迎,要努力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平時還要注意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樹立自己的自信心。其次,要努力創造人際交往的機會。
(作者單位:浙江省比德弗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