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畏懼團隊間的爭論,這正是創造性思維誕生的開始。
很多人會千方百計避免在工作中與他人產生矛盾,這并不奇怪,對各種沖突選擇回避往往比選擇對抗更容易。即便是在發展成熟的大公司,對異議的置評和反駁也必須非常謹慎,尤其是當你反對的人是自己團隊的一份子時。但我們追求的并不是皆大歡喜,一個好的團隊需要的不是“好好先生”,而是創造性的分歧和良性競爭。
大多數企業并不缺乏應對外部質疑的意識,卻不知如何在企業內部塑造良性的辯論氛圍。正如普華永道咨詢公司人力資源咨詢業務總監幸蕓女士對《環球企業家》指出的,良性的爭辯機制追求的不僅是結果,更看重過程中的個人和組織進步,即博弈論中所說的“積小戰而成大和”。管理制度較為成熟的西方企業奉行的是其文明源頭希臘文化中,亞里士多德式以形式邏輯為主的管理方式,以良性博弈解決沖突和矛盾,并致力塑造按規則行事的商業文化。相比之下,很多中國企業的管理哲學是“和為貴”,但表面的“和諧”往往造成一潭死水的平庸業績和暗地里的勾心斗角。
因此,領導者對某一話題(尤其是爭議性的)發起辯論性討論非常必要,因為如果沒有公開的、建設性的渠道來讓團隊成員表達個人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屬于整個組織的問題很容易轉化成個人間的矛盾。當冗長無趣的會議經常出現時就要提高警惕了——會議之所以乏味就是因為缺乏矛盾和對峙性的辯論。人們的情緒和想法不能在就事論事中得到釋放,就會以更私人的方式通過非正規渠道宣泄,這正是組織內部不良氛圍形成的根源之一,越是懼怕和排斥正面沖突的人越容易在背后泄憤。同時,缺少分歧意味著缺少更全面的信息和視角,每個人都主動弱化自己的不滿或反對意見就很難形成真正有意義的決定。
這一點對創造力需求高的團隊和學習型組織尤為重要。有活力的團隊會在任何一個計劃被認可和執行前將其放在桌面上讓成員討論它的優缺點,這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聲音能帶來不同角度的評估、更縝密的推理、更多的信息分享和更透徹的理解。這些不僅有助于創新,經過討論后達成的共識也更具凝聚力,而個人意見得到的尊重也將對成員產生鼓舞作用。成熟的團隊不會因為一點不同意見就爭論得不可開交或留下個人情緒,因為大家了解彼此的思考路徑和辯論風格。
下面是一些鼓勵建設性沖突的技巧。可以從簡單的交換意見開始,積極參與討論是團隊成員進行良好協作最基本的要求。當你提出不同意見時,應該用合理的推論說服別人,而不是用“我就認為”、“我只是這樣覺得”之類感情色彩太重的原因。毫無疑問的是,領導者對持不同意見者要有包容心,并要鼓勵其他人也如此。領導者不應在討論尚未完全展開前就過于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在沒有爭辯傳統的組織中,這樣做很容易影響其他人的判斷。
同時,領導者需要培養和發揮促進團隊良性爭辯的能力,適時發現可能產生爭論和分歧的領域,和有價值的辯題,并在恰當的時候提出來。會議始終的最合適的辯論場合,在“慫恿”大家“爭吵”之前最好說明這樣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要忘記的一點是爭辯規則的樹立,否則在七嘴八舌中很可能失去初衷和有價值的線索,這是剛剛開始學習辯論的團隊容易犯的錯誤。
雖然開局很難,也可能讓人們感到不舒服,但當良性辯論進入正軌后,一切就會變得簡單。所以,如果看到你的團隊在爭吵,不要慌張。如果爭辯的內容是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壓縮成本方法,或是如何對付一個棘手的競爭者,這次爭論可能會貢獻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真正讓人擔憂的應該是無論如何都樹立不起爭辯的風氣,這往往意味著組織的僵化和沉悶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