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頓四年之后,中石化系統開始了一次全部范圍的工資普漲。這也是中石化自2003年大幅調整工資后又一次在全系統內對員工工資進行調整。目前,大政方案已經確定。國資委去年4月的調查顯示,壟斷行業平均工資水平遠遠低于競爭行業。因此,中石化認為加薪理所應當。
對中石化的普遍加薪,我們并不眼紅,也不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但筆者始終想不通弄不明白的是國資委近年來究竟在為誰說話?
國資委在郵政“喊苦叫窮”、“嚴重虧損”的緊急關頭“發話”了,郵政部門每年虧損的數字也就隨之公布。國資委一發話,郵資漲價就變得名正言順了,郵政部門如愿以償。但是國資委何以如此同情郵政部門的“嚴重虧損”,并批準了郵資漲價的方案。國資委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郵政部門既然“嚴重虧損”,為何員工的工資還那么高,“喝香吃辣的”還在笑“國資委傻”呢?
去年4月,國資委的“調查”顯示壟斷行業工資增長率遠遠低于競爭行業。不知道這樣的“調查”,究竟“調查”了誰,不知道“壟斷行業工資增長率遠遠低于競爭行業”這個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但是有一些千真萬確的事實,國資委不用“調查”就能得出應有的結論來。如某些壟斷行業的老總年薪60萬元已是小菜一碟,又如浙江某煙草公司一個普通干部年薪30萬元因嫌低而向媒體“討公道”,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國資委作為國家機關,掌握著國有資產的監管和分配大權,應該站在全局的角度,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國資委的言行既要對國家負責,也要對人民負責。為國有資產把好關,是國資委的神圣職責。改革發展的成果與人民共享,而不是讓少數人分享,更不是壟斷行業的盛宴。動不動就放“冷炮”,為壟斷行業“說情”,用不負責任、缺乏科學和事實的“調查”來為壟斷行業加薪“論證”,這樣的“調查”不做也罷。
(摘自《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