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攀比第一份薪水
我不太贊成過于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而這在剛剛走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場比賽沒有職業(yè)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shù)人最后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shù)人能跑過終點。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職業(yè)生涯就像是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復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進入社會,大多數(shù)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脫穎而出,于是有的人20多歲做了經(jīng)理;有的人遲一些,30多歲成了經(jīng)理,也終于贏得了初賽。然后是復賽,能參加復賽的都是贏得了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一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還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依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看上去贏得復賽并不容易,但還不是那么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guī)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shù)人會驕傲自滿起來,自認為已經(jīng)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自己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也已經(jīng)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們?nèi)匀徊缓脤Ω叮撬麄儧]有耐性,沒有容人的肚量,更沒有清晰而長遠的目光。就像一只憤怒的斗牛,雖然猛烈,但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復賽的人則像斗牛士一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jié)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復賽以后,大約已經(jīng)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了,可能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jīng)理或者大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元乃至幾億元的生意。
最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于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猜測而已。這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里寫的那樣,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出渾身解數(shù),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guī)律依然發(fā)揮著作用,贏得復賽的人已經(jīng)不只是驕傲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而等著別人被他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后高手之間的比賽,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不攀比最牛的人
請先忘記一切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人都是要面子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為外企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里工作,這是你想要的嗎?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你想要的嗎?一份別人會羨慕的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嗎?那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你干嗎要活得那么辛苦,給別人看?人總想到那個最好的,可什么才是最好的?你覺得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的確了解,還是因為別人說它是最好的?即使它對于別人來說是最好的,對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嗎?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未必是好工作。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遠都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只看重你得不到的東西,而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入對行
第一份工作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入行。現(xiàn)代職業(yè)的分工已經(jīng)很細,我們基本上只能在一個行業(yè)而不是多個行業(yè)里成為專家。很多案例證明,即使一個人在一個行業(yè)非常成功,但到另外一個行業(yè),卻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想改變世界,還是想賣一輩子汽水?”是喬布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考利加盟蘋果時所說的話,結果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約翰到了蘋果公司后卻表現(xiàn)平平。其實沒有哪個行業(yè)特別好,也沒有哪個行業(yè)特別差。或許有報道說哪個行業(yè)的平均薪資比較高,但是他們沒說的是那個行業(yè)的平均壓力也比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業(yè)一旦進入才會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其實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見。
說實話,我自己也沒有發(fā)大財,所以我的建議只是讓人如何快樂地工作,而不是如何發(fā)大財。
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夠預見得到的未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shù),有錢的人總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數(shù)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大多數(shù)人說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shù)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大多數(shù)人都去炒股,說明跌只是時間問題,越是大家熱情高漲的時候,離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數(shù)人不買房子的時候房價不會漲,而房價漲得差不多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才開始買房子。不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讓大家都成功、都發(fā)財,歷史上不曾有過,將來也不會發(fā)生。有些東西即使一時運氣好得到了,還是會在別的時候、別的地方失去。
年輕人在職業(yè)生涯的開始尤其要注意的是做對事,不要讓自己今后幾十年的人生總是提心吊膽,更不值得為了一份工作賠上自己的青春年華。人還是要看長遠一點。很多時候看起來最近的路,其實是最遠的;看起來最遠的路,其實是最近的。
跟對人
跟對人,是說入行后要跟個好領導、好老師。剛進社會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經(jīng)驗,需要有人言傳身教。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來說,一個好領導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好”,不是他讓你少干活多拿錢,而在于以下3點:
首先,好領導要有寬廣的心胸。如果一個領導每天都發(fā)脾氣,那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能發(fā)脾氣的時候卻不發(fā)脾氣的領導多半是非常厲害的領導。中國人當領導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個現(xiàn)象是:領導很有能力,他手下卻是一群庸才或者一群閑人。如果看到這樣的環(huán)境,還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好領導要愿意從下屬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一點其實在面試的時候就能發(fā)現(xiàn)。如果一位領導總是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幾乎不聽你說什么,這就危險了。從下屬的角度考慮問題并不代表同意下屬的說法,但他必須了解下屬的立場、下屬為什么要這么想,然后他才有辦法說服你。只關心自己怎么想的領導往往難以獲得下屬的信服。
第三,好領導要敢于承擔責任。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下推,有了功勞就往自己身上攬,這樣的領導不跟也罷。選擇領導,要選擇關鍵時刻能扛得住的領導,能夠為下屬的錯誤買單的領導,因為這是他作為領導的責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領導,因為,你見到的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領導。因為他坐在領導的位置上,所以他的話好像就比較有道理。這是傳統(tǒng)的官本位觀念的誤區(qū)。相對來說,這樣的領導其實不難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在工作中要多認識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不要和郁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控訴老板,這幫不上你,而只會讓你更消極。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看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學習他們,然后跟更強的人打交道。
(摘自《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