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鮑威爾和曾國藩放在一起顯得非常不協調——對于當下中國企業的領導者來說,《鮑威爾領導秘訣》要放在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而《曾國藩十二招治人手段》只能放在家中的衛生間里。不過,如果把“治人手段”中的“治”改成“領導”,品味高下之分就不再那么明顯。如果再摒棄《曾》中的糟粕,兩者同樣精彩。
鮑威爾更多的時候向外尋找原因,而曾國藩向內尋找原因。鮑威爾的領導方式采用的是我們習慣了的敘述方式;而曾國藩的領導方式有著更多的傳統智慧。
鮑威爾與曾國藩
摒棄了成見,我們會發現鮑威爾和曾國藩在經歷上就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
用人
鮑威爾說,“要找有智慧和有判斷力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放眼未來而又著眼現實的人。也要挑選忠誠、正直、精力充沛、能擺正自我的位置并且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干勁的人。”曾國藩說,選將才必求智士、嚴士、勞士。也就是說,挑選將才,必求智略深遠之人,而且必須號令嚴明,能耐勞苦。曾國藩又說,人品和學品結合起來,才能成大事。
鮑威爾的原則是,確保表現最佳的人比那些低能者得到更大的滿意度。那些表現最佳的員工期望得到更多,也的確應該得到更多——表揚、升遷、提供個人發展的機會,等等。鮑威爾說,“每個組織都應該寬容敢于對皇帝說‘你沒有穿衣服’的叛逆者。” 在鮑威爾的生涯中,他對犯錯誤的權威以禮相待。他沒有讓他們下不了臺,而是維護他們的尊嚴。但他對權威犯錯誤卻又有著充分的思想準備,他會即時制止權威們的錯誤并向他們提出質疑。
曾國藩認為,人才靠獎勵而出,即便中等之才,若獎勵得法,亦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貶斥,則往往停滯于庸碌不能自拔。曾國藩說,有能力者可自立門戶。在創辦湘軍之初,他為維護內部完整統一,對另立門戶者堅決抵制,但等他做大了,天下人才趨之若鶩時,他倒對“另謀發展”者予以支持了。曾國藩還說,要交諍友、交益友,不能交狐朋狗友。曾國藩主張對己要嚴,對友要寬,尤其主張交友要有雅量,這樣如果一時有意見相左,也會最終不傷和氣。
修身
鮑威爾說,“領導者應該為他人作出表率。無論在軍隊還是在平民生活里,組織中的其他人員會效仿領導的榜樣——不是從他的言論中,而是從他的行動中。”
曾國藩說,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轉移習俗”。他恨官氣,因此摒棄官府排場,禁止部下迎送虛文;他恨懶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所謂“鮑威爾領導之道”包括:好奇心、信任、人品、勇氣、忠誠、自信、無私、奉獻和同情。鮑威爾在21歲時學到了至關重要的一點智慧:人會出于好奇心去追隨別人。對于領導者和立志當領導的人來說,訣竅在于:刺激人們的好奇心,為他們開辟道路,向他們表明你自己同樣是有好奇心的。
曾國藩則充滿了東方智慧。他常說,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也就是說,自己想建功立業,則先讓別人建功立業;自己想興旺發達,則先讓別人興旺發達。這樣的說法太過世俗,卻是真理。他說,一定要自我反省所走的每一步。他強調“四知”,四知包括《論語》所說的知命、知禮、知言,曾國藩在最后加上了“知仁”成為“四知”,“仁”的意思就是寬恕。
曾國藩的領導之道大多目光向內,是中國傳統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順序,修身放在首位。修身的道理顯得簡單、淺薄,甚至有些陳腐,但真正實行起來,它遠比戰略困難得多。
教育
在教育上,曾國藩無疑是個杰出的領導者。他的幕府就是培養人才的學校,他既是軍政長官,又是業師;幕僚既是工作人員,又是學子。毛澤東曾贊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辦事而兼傳教之人”。
除為數不多的老朋友和儒宿之外,一般幕僚都尊曾國藩為師,從道德修養、為人處事到學術觀點、文學理論,以至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曾國藩的影響。
曾國藩特別注重“借人之才為才,用人之力為力”。他說,知道古今人們的著述非常豐富,而自己的見識非常淺陋,那么就不敢以一己之見而自喜,應當擇善而從;知道自己所辦的事情非常少,那么就不敢以功名自居,應當思考推舉賢才一起去完成偉大的功業。
“嚴”
鮑威爾是位紳士,他相信受到恐嚇的人是不會有主動性的,也不會真正負起責任,結果是他們的組織會因此受到傷害。另一方面,他又說,“認真負責有時就意味著得罪人”。
作為湘軍領袖的曾國藩更是嚴字當頭,他治軍嚴明,對隊伍嚴加約束,在這方面可謂“六親不認”。湘軍諸將在曾國藩的嚴格領導下,“雖離曾國藩遠去,皆遵守約束不變”。
曾國藩治人之術
1. 治人原則:不治人,難以成大事——正人先正己;將他人的能力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心思用在大事情上。
2.治人謀略:善治者,乃是強者——能說能做,說了便做,不說也做;有過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做事要有章法。
3.治人方圓:最可怕的是受治于人——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自己要及時給自己“上課”;戒傲是不敗人生之法。
4. 治人之術:在最關鍵的時刻治住對手——在適當之時,必須交難交之人;敢于下手擊垮人心;該放權就放權;把對手變成朋友。
5. 治人秘道:用智慧治順人——人品和學品結合起來,才能成大事;在勢盛之時,頭腦越要清醒。
6.治人心計:可以大治,也可以小治——治人三法:防瑣碎、去虛文、戒驕矜;該舉薦的人要舉薦。
7.治人盤算:用幾個人治一大批人——用慧眼打量周圍俊才;以幕府為強大后盾;借人之才為己才;用人之力為己力。
8.治人決斷:采用軟硬結合的治法——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敢說硬話;給人不斷磨煉的機會。
9.治人本領:敢于治所有不可治之人——把用人之道琢磨得更加老道;提防性格乖僻的人;有大欲望的人最難處。
10. 治人要訣:用手治、用心治、用腦治——選人以操守為大要;必求智士、嚴士、勞士;不善治心,就會惹出禍端。
11. 治人功夫:治住要害,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找到最能替你排憂解難的惡人;讓有能力的人挑大梁;鏟除名利的根。
12.治人效果:讓被治之人心服口服——摸透人的精、氣、神;聯手打天下。
鮑威爾領導秘訣
1. 認真負責有時就意味著得罪人。
2. 不要害怕向權威挑戰,即使在他們自己的后院里。
3. 決不要忽視細節。當每個人都感覺到大腦遲鈍或注意力分散的時候,領導必須加倍警覺。
4. 只有試過了,才知道什么不能做。
5. 堅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因為可能看到不喜歡的東西而退縮。
6.組織本身不能真正完成任何事情,計劃同樣如此,管理理論亦然,事業成功的關鍵在于人。只有吸引最優秀的人才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7. 工作進度表和花哨的頭銜其實分文不值。
8. 決不要讓你的自我靠近你,不要你走到哪里,你的自我就跟到哪里。
9. 不要迎合老一套,不要追趕管理時尚,要審時度勢地制定完成團隊任務的最佳方式。
10.用人之道——要找有智慧和有判斷力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放眼未來而又著眼現實的人。也要挑選忠誠、正直、精力充沛、能擺正自我的位置并且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干勁的人。
11.杰出的領導者常常是最能簡化問題的人,在爭論和問題面前能找到人人都能理解接受的解決方案。
12. 統帥是孤獨的。
(摘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