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對全國環保專項行動督查組“弄虛作假”的貴州省六盤水市副市長葉大川,日前受到行政處分。1月15日上午,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局長陸新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次披露:“對于六盤水案件,監察部門已經作出處理。”(《第一財經日報》1月16日)
葉大川副市長受到何種行政處分?報道中沒有明示。
但是,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局長陸新元明確說:“對該市副市長進行了處分,但不是很重。”
2006年9月下旬,全國環保專項行動督查組到六盤水市時,六盤水市副市長葉大川公開否認該市存在煤化工企業污染、否認飲水安全存在隱患。但督查組發現煤化工是六盤水市重點發展產業,有焦化項目32個。這些企業的污染防治工作存在嚴重問題。隨后,監察部和環保總局將“貴州六盤水市副市長弄虛作假欺騙督查組”一案列為2006年第三批全國環保專項行動掛牌督辦的案件。一年多的時間過后,在人們的拭目以待中,撒謊的副市長葉大川最終得到的卻是一個“不是很重”的行政處分。
在此,筆者突然想起在美國發生的“瓊斯撒謊案件”。由于服用禁藥,瓊斯已經從國際田聯和國際奧委會那里遭到了收回獎牌、取消成績的處罰。盡管服用禁藥在美國算不上是犯罪行為,但因向調查人員撒謊,她被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判罰入獄6個月。而在西方政界,官員撒謊更是要付出巨大代價。芬蘭首位女總理耶滕邁基,因在競選時用謊言擊敗對手,上臺僅63天就被迫辭職;美國總統尼克松,在“水門事件”中說謊話,不得不辭職;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萊溫斯基事件”中說謊,險遭彈劾下臺。
中外社會環境不同,簡單的對比有失偏頗。但不管是名人還是官員,由于他們身份的特殊性,其謊言會帶來更惡劣的后果。現實中,我們不斷遭遇官員撒謊事件,其膽量之大、手段之高令世人瞠目結舌。山沒有綠化,刷綠漆;農民貧窮,壘“遮羞墻”;GDP增長不快,妙筆生花等,諸如此類官員說假作假現象像瘟疫一樣,侵蝕著官場文化,降低著官員品性,在對整個政治生態圈造成了巨大傷害的同時,也嚴重損害著整個社會誠信制度的構建。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