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位下降,俄羅斯崛起,中印飛速發展,歐洲聯合再次啟動,伊斯蘭極端派泛濫,朝鮮和伊朗核問題……2008年的世界局勢仍然讓人眼花繚亂。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奇普曼,將目前世界上這種缺乏出色領導國的現象稱為“無極的世界”。他認為,當今世界不是走向有秩序的“多極化”,而是走向不穩定的“無極化”。
“無極的世界”危機四伏。冷戰結束后,美國開始它的“單極支配”,但如今,由于未能成功完成恢復伊拉克秩序的任務,美國喪失了國際權威。20世紀之所以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沒有權威的調停者。因此,如果美國無力履行國際責任,世界會更加危險。
在過去一年內幾乎翻了一番的原油價格,可以說是混沌、動蕩的世界的象征和見證。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分析認為:“20世紀70年代發生石油危機,是因為中東突然中斷原油出口。而現在的油價上漲,則源于發達國家能源需求量上漲,和急于脫貧的中國、印度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
國際能源機構日前發表《世界能源預測》說,世界的能源需求到2030年將比2005年增加55%。其中,中印兩國的需求將分別比2005年增加一倍,占全球能源需求量增加部分的45%。
能源需求量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自然也會增加。因此,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必須加入防止全球變暖的討論。而在全球研討其他問題的對策時,也需要與地區大國進行充分對話。隨著世界資源和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加,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沙特等能源國的影響力變化可謂日新月異。
中國和印度崛起,讓國際權力結構發生變化。東亞和南亞已成為比中東更為重要的區域。
原油高價會使中東和伊斯蘭世界更加不穩定。伊拉克戰爭滿5年,而伊拉克局勢距離“穩定”還太遙遠,該國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實際上仍處于“內戰”狀態。不僅如此,危機還從伊拉克向東擴展。盡管北約軍隊在阿富汗駐守,塔利班仍然蠢蠢欲動。另外,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巴以和平進程大踏步前進的可能性很低。
普京今年5月卸任總統后,將在下任總統梅德韋杰夫的政權中擔任總理。這被西方認為是反民主行為,因此,俄羅斯與歐美的關系今后還會更加緊張。
“普京的俄羅斯”已宣布停止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還強烈反對美國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并研究單方面退出《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如果俄羅斯再次配備瞄準歐洲各國的中程導彈,冷戰之后經過長時間培養起來的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信賴關系將產生裂痕。而如果普京繼續掌權,這種強硬的對歐美政策就還將繼續。
而美國國防部本來計劃將4.3萬人的美國駐歐洲部隊在今年底削減至2.4萬,但國防部長蓋茨卻將此計劃延期,很明顯是為了防備俄羅斯的敵對動向。
從對抗美國的意義上看,中俄的戰略利益一致。上海合作組織去年8月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是中俄共同對美戰略的一環。在太空戰略上,中國不甘人后,這值得特別注意。去年1月中國成功進行了太空試驗,同年10月又發射了首枚探月衛星,這些無一不傳達出中國拒絕美國獨霸太空的信息。 (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