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對公權力的制約,最有效的還是外部的監督,特別是人大、司法、公眾、媒體等。如何發揮這方面的作用,對大部門制改革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大部門制”改革,已成為眼下媒體和輿論熱議的話題之一。那么,中國為什么要進行大部制改革,改革有可能會遭遇什么樣的阻力和問題呢?
為什么要進行大部制改革
所謂大部門體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門設置中,將那些職能相近、業務范圍雷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進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達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
中國推行大部門制改革,是與體制本身發展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密切相關的。新中國成立以后搞了30年計劃經濟。計劃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部門設置多,實行條條管理,部門專政。比如當時的機械工業部下有九個部,有管常規機械的,有管電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飛機的。那是典型的計劃經濟產物。
隨著計劃經濟解體和市場經濟確立,政府部門必然進行調整。從1982年開始,中國先后進行過五次大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不斷裁減、調整政府機構,使其能夠與一定階段的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以1982年的改革為例,當時中央設置了100個部門,分工非常細,經過調整,裁了39個。同樣,1998年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把國務院的40個組成部門,一下拿掉11個,保留了29個。在那次改革中,把絕大多數直接管理工業的部門都撤銷了。這些改革,為進一步推進大部門制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可以說,從縱向比,中國現在的政府架構,與計劃經濟時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從橫向比,特別是和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中國政府部門設置依然較多。比如,本次改革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仍然有28個,而日本是12個,美國是15個,英國是17個。
如何從外部對其進行監督更值得關注
需要提醒的是,盡管大部門制這一管理模式在國外有比較成功的經驗,但是在當下中國的體制下,究竟能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是值得關注的。
比如,實行大部門制管理后,一個部門的權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權力約束機制,就更加重要;再比如,在執政黨的機構設置方面,如何與政府的大部門制進行對接,不重復、不重疊?還比如,在大部門制管理模式下,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大如何在機構的建設方面,加強對大部門權力的監督和控制等。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大部門制改革是一步到位,還是逐步改革?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在筆者看來,大部門制可以有兩種模式,一是在部與部之間,讓有些部門專門行使決策權,有些部門專門行使執行權,有些部門專門行使監督權。二是在一個大部門制內部,機構的功能要進行分化,有些機構專門行使決策權,有些機構專門行使執行權,有些機構專門行使監督權。比如《政府采購法》頒布實施后,財政部是政府采購政策制定機構,但不是執行機構。執行權交給設在國務院辦公廳下、由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代管的國務院政府采購中心。這樣就把決策和執行分開了。
當然對大部門制的約束監督,更值得我們關注的還是如何從外部對其進行監督。實踐證明,對公權力的制約,最有效的還是外部的監督,特別是人大、司法、公眾、媒體等。如何發揮這方面的作用,對大部門制改革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大部制改革會繼續走發改委模式嗎
大部門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門利益,也成為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有人擔心,大部門制改革可能把分散的部門利益,集聚為集中的部門利益。如果一個部門變為一個超級部,權力很大,對它進行監督恐怕更加困難。比如有人說,目前的發改委就是把若干政府部門整合到一起的“大部”,但據觀察,很多地方官員現在不跑國務院,只跑發改委,要錢、要物、要政策,使得發改委成了“小國務院”。大部門制改革會繼續走發改委模式嗎?
筆者認為,發改委模式不能簡單等同于大部門制,兩者是有差別的。發改委主要是國務院的綜合協調部門,幾乎和每個專業部門都有關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教育部等,所有這些都和發改委的某個處、司對應。實際上,在我們這樣的管理模式下,發改委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如何發揮綜合協調職能是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也可以進行廣泛的討論。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中國發改委的運作模式不是大部門制的模式,倒是要對這種管理運行模式進行認真研究和反思,進行相應的改革。
舉一個例子,2003年政府機構改革中,負責經濟體制改革的部門被合并到了發改委,現在看來,這樣把整個體制改革方案設計的部門放在一個機構內,不一定合適,這個部門應該是超越部門利益的,如果放在一個政府部門內,很容易受到部門利益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改革政策的公正和公平。
如何進一步整合黨政部門
大部門制改革可能會牽動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真正的大部門制也許很難確立。從更深層次來看,大部門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最終必然會涉及和涵蓋到黨政、人大等系統,因此是跨黨政的,甚至要考慮黨的權力和政府權力的對接,這個問題非常關鍵。比如文化部、廣電局與中宣部的關系,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與政法委的關系,中組部與人事部的關系等。
過去這些年來,中紀委與監察部合署辦公,聯動作戰,成效顯著,如何進一步整合黨政部門,也許是下一步大部門制改革中應該思考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把行政體制改革方案納入到政治體制改革方案中,從國家權力結構上進行調整,也許更具有長遠性。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