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和新納粹都不是新鮮的故事了。不過,當丑陋的襲擊再次發生時,還是能夠震驚一個國家。
2007年8月20日,德國東部小城米格爾恩。在熱鬧的慶祝舞會上,50個德國青年突然開始追打8個印度人,同時高呼口號“外國人,滾出去”。印度人試圖在同胞開的比薩店里躲過一劫,結果卻連累了店主和他的車。
一群人站在比薩店外,沒有人出面制止,甚至沒有人打報警電話。警察到來的時候,印度人已經鼻青臉腫,奄奄一息。
東部,還是東部
去年上半年,在德國東部地區,出現了極右翼分子“主宰”的“民族解放區”。他們宣稱這些地區是從外國移民手中“解放”出來的。也就是說,所謂“民族解放區”其實是徹頭徹尾的“排外區”。
德國聯邦議院專門就東部“民族解放區”議題展開了討論。德國自民黨議員米麗婭姆·格魯斯提醒人們:“每四個德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敵視外國人的情緒。”
種族主義者還在東部開始了從街頭政治到議會政治的轉型。在2006年的州議會選舉中,德國極右翼政黨國家民主黨提出“要工作、不要移民”的政綱,他們在東部三個州都取得了議席。
薩克森州議會的一名國家民主黨議員,公然聲稱“傲慢的黑人”以及亞洲人家庭絕不會融入德國社會。
據最新消息,國家民主黨在薩克森州的民意支持率已達到9%,超過執政的社會民主黨1個百分點。
“右翼極端主義往往長著一張東部的面孔。”德國聯邦議院副議長蒂爾澤在接受西德意志電臺采訪時說。
蒂爾澤的判斷幾乎可以推廣到整個歐洲。
8月28日,歐盟基本權力監督局發布的《歐盟成員國種族主義和仇外現象年度報告》指出,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和馬耳他等東歐國家的種族主義問題有上升勢頭。
在波蘭,最大的反猶主義政黨——波蘭家庭聯盟已經進入了執政聯盟。
就在報告面世的時候,以排擠猶太人和吉普賽人為目標的極右翼組織“匈牙利改良運動”在布達佩斯舉行公開集會。他們身穿黑色制服,佩帶二戰時期匈牙利納粹黨的箭十字袖標,引起了上千人圍觀和數百人抗議。雖然“匈牙利改良運動”尚未進入議會,但其成員已經在一些村鎮取得了代表席位。
對于德國而言,東部代表著經濟衰敗和高失業率;對于整個歐洲,東部是最落后的地方。
“東德地區失業率在20%甚至25%以上。年輕人走出校門以后找不到工作,靠拿社會救濟過日子。這些人聚在一起喝啤酒,自然而然地要生事。”程超說。
蒂爾澤分析認為,右翼極端政黨在經濟落后地區大肆發展,因為他們感到在那里有市場、有聽眾,人們會相信他們那些極端簡單化的理論,也就是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外國人。
種族歧視擴張
《歐盟成員國種族主義和仇外現象年度報告》指出,大多數國家的種族主義犯罪都出現了增長。波蘭和斯洛伐克兩國的增幅超過了50%。德國雖然增幅不大,但案件總數高達18000多件,是全歐之冠。
這份報告主要涉及五個主要領域,即有種族主義背景的暴力與犯罪、就業市場、教育、住房和法律規范。
在就業市場,同以前一樣,移民的失業率高于平均水平,一個移民即使是他的就業素質高于當地人,也會比當地人在就業時面臨更多的困難。
教育領域也是如此,移民家庭的孩子的輟學率明顯高于其他孩子。而且,這些孩子中的70%都被打發到特殊教育學校。統計表明,移民居住區往往是貧民窟和犯罪率高的地區。
與往年不同的是,種族主義擴張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個判斷也得到了歐洲理事會下屬的“反對種族主義委員會”的認可。“我們在今年的報告中強調了兩點:對穆斯林的歧視和反猶主義的蔓延。”委員會秘書處負責人艾琳·優莎娜西對本刊說。
即便是在移民政策最寬容的英國,多元化主張者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微弱。不斷發生的恐怖襲擊,完全消磨掉了主流族群對穆斯林的善意。經常有人到清真寺前游行,要穆斯林移民“要么愛英國,要么回家去”。
上個月,一群穆斯林婦女在倫敦西斯敏斯特大教堂前高舉“英國警察下地獄”的標語示威,她們認為強力部門的“攔住搜查”是徹頭徹尾的種族歧視。
“排外現象在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存在。但我們沒有所謂的‘種族主義程度排行榜’,也不能評出一個‘歐盟種族主義最嚴重的國家’。”艾琳·優莎娜西對本刊說。
步調不一的歐洲
德國的主流輿論把米格爾恩事件稱為“德國人的恥辱”。不良好的記錄和新納粹的出現,都不能反映多數德國人對待種族主義的真實態度。
事實上,多數德國民眾以及德國政府都對種族主義的抬頭趨勢非常警惕。據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報道,在德國北部的小鎮代爾門霍斯特,臭名昭著的新納粹分子里格爾律師打算購買一幢樓房,作為訓練營。當地居民不惜集資400萬歐元,搶先把它買了下來。
政府的立場也很明確。總理默克爾認為,只有通過長期有效的教育,才能真正改善國家排外的風氣。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德國每年在打擊極右勢力方面的投入是2400萬歐元。
“可惜的是,這筆錢能支持的活動十分有限。”德國政府家庭部發言人說。
米格爾恩曾經申請過這項資金,但是沒有獲得批準。另一方面,教化的效果也比期望的要來得慢得多。
不過,確實有些政府對反種族主義斗爭“缺乏足夠的興趣”。歐盟基本權力監督局公開指責,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塞浦路斯和葡萄牙不做任何統計,使得報告顯得“荒謬”,“因為沒有統計數字,這五個國家就好像不存在排外問題了”。
在這些國家,種族主義犯罪被寬泛地歸為因仇恨導致的犯罪,或者作為流氓行為處理。
最近一段時間,歐洲足球場上的種族主義是個熱門話題。意大利和西班牙是丑聞頻出的地方。侮辱黑人運動員似乎已經成為球迷甚至球員的習慣。
艾琳·優莎娜西向本刊透露,并不是所有歐盟國家都建立了打擊種族主義的機構,半數的國家沒有對種族主義行為規定制裁措施。
2000年,歐盟部長理事會先后決議通過兩項“歐盟種族平等指令”。第一個指令要求成員國立法遵守“不分種族予以同等待遇原則”,第二個指令要求各國立法規范“平等就業原則架構”,截止日是2004年7月。然而,直到前年年底,許多國家的立法行動才剛剛開始。捷克上議院已經否決了為種族平等立法的議案。
2006年4月,歐盟各國簽署了一項打擊種族主義的新法案。新法案要求歐盟成員國懲罰以種族、膚色和民族為由的犯罪,最高可判入獄3年。
在長達6年的談判中,法案幾度擱淺。批評人士說,為通過這項法案而做出的讓步,已經使新法的效力大打折扣。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