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年,一艘叫做“哥德堡號”的瑞典商船裝載著成箱的中國茶葉、瓷器、香料與絲綢,從廣州的黃埔港碼頭駛向歐洲。這是瑞典東印度公司商船隊組織的第132次中國遠航,這些中國奢侈品將穿越馬六甲海峽、波斯灣、直布羅陀進入歐洲,最后出現在德國商人、法國騎士、英國國王與荷蘭富翁的沙龍上。
與此同時,依附在這些瓷器上的繪畫、詩文連同商人對“美麗中國”的描述,也統統被好奇的歐洲人吸收,對馬可·波羅“東方之國”的向往使歐洲的18世紀成為了“中國風”的世紀。它席卷了西方世界的各個層面——伏爾泰的“明君政治”,各國皇宮的“中國宮”、路易十四的“火槍衛隊”與鹿特丹市民的“下午茶”。當我們在今天談起這些的時候,誰都不會相信,東方文明的力量與創造性曾如此深刻地影響過歐洲。
然而,一個世紀之后,生產力革命使歐洲從原本的文明吸收方一躍成為文明的輸出方。這種新的工業與科技文明以軍事與貿易為手段,以歐洲為基點,推廣至全球,而其他民族的文明,暫時地隕落了。中國文明的影響,在強勢力量的壓制下,被迫積蓄了百余年,甚至作為中國文明“長子門生”的日本,也放出了“脫亞入歐”的狂言。
但是,暫時的表象并不能代表永恒的價值。
2008年8月8日的晚間,在全球數十億觀眾面前,五千年中國文明的美麗與璀璨再次出現在世界面前。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中,巨大的卷軸上一一上演了古樂的悠揚,昆曲的美艷,太極拳“動靜結合、剛柔相濟”的中國哲學的意境,活字印刷的整齊與變化。在中國綿延不絕的文化傳承里,蘊含著難以言說的大美與意韻。一個民族的力量和創造性,在長久累積得以爆發的時候,必然能獲得它自己的表達方式。
本期的《特別策劃》將向您詮釋關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書法、火藥、昆曲、太極”中國元素的故事。并向您介紹徐冰、蔡國強、郭文景三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如何用創造性的思維,開放性的心態,以生命的敏銳抓住中國傳統之根,在世界面前使華夏傳統得到復蘇,使中國文明得到傳揚。
除了中國的文學藝術從感官層面上撼動了過去的“西方文明中心說”,在現代企業管理與機制上,以中國儒家的“中庸”、“仁義”、“智信”為主旨的管理與處事之道,也在全球的企業、企業家、職業經理人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影響。
唐駿,從當年微軟中國總裁到擔任網絡豪門盛大總裁,成為中國“打工皇帝”,再到今年加盟新華都集團,唐駿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他在把自己職業生涯帶向一個又一個高度的同時,姿態卻越來越從容。在他的身上,將一個職業經理人在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用“動靜結合、剛柔相濟”的方式最終處理成“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狀態,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長之處。
所以,中國在復興的時候,也在以她的文化影響著世界。中國正日益以她的開放、自信、美麗表達自己。中國將以和諧之道、美麗之姿在全球化的舞臺上展現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