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皇帝”是一個令人艷羨的稱號,不僅因為“打工皇帝”們全都身價千萬,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他們已經攀上職業經理人的最高峰,所體現的價值不是金錢所能衡量。
在微軟工作時,曾經三次獲得比爾·蓋茨杰出獎和杰出管理獎的唐駿,他總結出作為職業經理人最重要的三個素質是:做人要正直,要有事業心,具備業務能力。的確,這些都是職業經理人必備的,但職業經理人若想成為“打工皇帝”,究竟要煉成哪幾招呢?
想要修煉成“打工皇帝”,那么有三招不得不學。
第一招: 找對老板
從一些成功的職業經理人身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找對老板、找對行業”的重要性。職業經理人要想成為“打工皇帝”,老板的胸襟尤其重要。并不是所有的企業老板都能很慷慨地對與自己共同打工、創業的“兄弟”,開出巨額薪水的。因此,職業經理人要想成為“打工皇帝”,認清老板是首要的。
此外,從榮正咨詢以大陸A股公司為樣本的調查中可以看到,不同所有制企業中,高管的最高年薪也是不一樣的。外資企業的薪酬為最高,而國有企業高管的薪酬相對比較少。看來若想成為“打工皇帝”,一定得朝外資、民營企業發展才是。同樣,在記者調查的眾多樣本中,幾乎沒有國營企業經營者賺取高額薪水的例子。盡管大眾輿論對國企干部工資過高已有非議,但據記者觀察,他們的年薪并非天文數字。
“打工皇帝”還是多誕生于高科技企業中。由于近兩年網絡產業的欣欣向榮,以及股價的不斷上漲,網絡產業涌現了大量的“打工皇帝”。這也從另一側面向職業經理人表明,“找對老板、找對行業”的重要性。
此外,最容易誕生“打工皇帝”的職位,除了CEO外,就是掌握錢財命脈的CFO最具優勢。
第二招: 呆得夠久
如今,對一部分企業來說已走出了由第一代創業者執掌大權的時代,在傳承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安排上,已有部分具有開闊胸襟和前瞻性目光的企業家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度身定制了個性化的股權安排。
在“找對老板、找對行業”后,一定得呆得夠久。目前,“打工皇帝”多是肯定創業功臣的“金色降落傘”形式,其實這種對元老的安撫辦法在國外也是相當常見的。以曾經唐駿所待過的盛大網絡為例,陳天橋曾授予唐駿的期權屬于吸引人才的“金手銬”性質,而授予譚群釗、瞿海濱、李曙君的期權則是針對元老的“金色降落傘”計劃。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職業經理人能否成為“打工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理人在企業呆的時間的長短。還是以盛大網絡為例,陳天橋授予譚群釗、瞿海濱、李曙君的期權數量,完全取決于他們進公司的時間早晚。在這三人中,譚群釗是最早正式進入盛大的,也許就是因為比瞿海濱早幾個月的緣故,譚的期權數比瞿多出了26萬股。而2001年才進入盛大的李曙君,他的期權就明顯比譚群釗、瞿海濱少得多。
在TCL集團的股權安排中,也可以看出這點。股權排名較前的袁信成、鄭傳烈、呂忠麗、吳柯、胡秋生的年齡均在50歲以上,在TCL集團的資歷相當深。甚至連萬明堅的前任高孝先,擁有的股份也高于萬明堅。
第三招: 責任感
身上永遠帶著一份激情的唐駿,認為職業經理人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先做人,而不是管理能力。也許在美國,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在講究“寬容”的華人圈里,“做人”才是第一位的,“東方人正直等品質,才是最重要的核心”。
盡管身為“打工皇帝”,但這些“皇帝”們對財富并不十分在意。唐駿就表示,他不在乎是不是“打工皇帝”。財富固然人人都渴望擁有,但若積累到一個限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沒有財富是不行的,但還得考慮更多的財富之上的東西。”
掌上靈通CEO楊鐳也認為,職業經理人應該追求財富,但也不能太當回事。“追求財富的人往往會失敗,不追求財富的人,往往會不經意間就能得到財富。”楊鐳表示,財富對他的意義在于:可以不受賺錢養家的約束,能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唐駿還特別提到了他最敬佩的職業經理人——微軟全球CEO斯蒂文·鮑爾默。“他的身價是100億美元,在財富上我是不可能超過他了,但我希望在社會貢獻上超過他。”唐駿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