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服務行業以黑馬姿態快速崛起,而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也被中國大陸廣闊的第三產業市場所吸引,紛紛西進。王國安、王國達這“雙王”更是不惜大手筆,把中國臺灣的幼教模式引進到大陸,其二人麾下的美商吉的堡教育集團和三之三教育集團在大陸的發展如火如荼。
近幾年來,海峽兩岸的市場規模出現的“臺灣消大陸長”現象,是許多中國臺灣教育機構紛紛西進的主要原因。據專家分析:海峽兩岸兒童人數已經超過2.8億,0到6歲的人口則有1.3億。單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與西安五大城市,家長在兒童教育方面的支出一年就達100億元人民幣,占兒童總消費支出的21.4%,潛力驚人。
反觀臺灣,1993年臺灣計有6000多家幼教補習班,每家平均可招收到500名學員。到2003年,因生育率下降、人口數減少的原因,臺灣幼教市場的出現了“市場萎縮、惡性競爭”的狀態,如臺灣幼教英語的補習班增加到2萬多家,而平均每家的生源卻不足120人。
臺灣方面的專家表示,面對高度成熟與競爭的市場,獨立經營的業者欲存活只有兩條路:一是將幼兒園與兒童美語合并經營,降低成本、擴大營收;另一則是投入成功的連鎖加盟體系,在海峽彼岸尋找新的商機。
幼教行業對于大陸來說還是新興產業。中國傳統的幼兒園教育體制只收3歲以上學前幼兒,無法滿足0-3歲低齡幼兒的早期教育需求。雖然幼兒園林立,但是同樣人口數量的0-3歲低齡幼兒卻缺乏教育機構,這是一個市場真空地帶,它給以低齡幼兒為服務主體兼顧學前幼兒特長教育的臺灣幼教連鎖機構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市場機會。其次,中國家長望子成龍的普遍心態,和國家教育政策旨在推動0-6歲兒童早教問題的“兒童發展綱要”在全國各省市的頒布,以臺灣幼教連鎖機構為先驅的幼教產業的黃金時代已然來臨。
有鑒于海峽兩岸文化的近似,大陸的幼教市場短期內將是臺商能取得競爭優勢的地方。而歐美商人想分食中國教育市場這塊大蛋糕,只能倚賴本土人士以及合作經營模式。因此,臺商幼教機構可以聯合彼此的資源,通過辦學擴大在大陸的經營范圍,開拓全新的領域。
同時,隨著大陸開放速度的加快與思想文化的與時俱進,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陸幼教市場必將成為臺資幼教機構大展身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