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北海道以魚、貝類種類繁多而著名。大馬哈魚、海膽、毛腳蟹、扇貝、墨斗魚僅僅是代表性的海產。同時,在寒冷的海洋里生長的魚貝,含有脂肪,身體緊湊,美味超群。
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魚類基地,也是極少數沒有受到污染的海洋區域,盛產品種豐富的純天然野生的海洋魚類,包括三文魚、黑鱈、真鱈、大比目魚、鰈魚類以及海參、海膽等海產品。
阿拉伯海阿拉伯海是印度洋西北部水域。面積386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734米。海水中含有大量營養鹽,使魚類繁殖迅速。遠洋魚類有金槍魚、沙丁魚、長吻魚、刺鲅和鯊魚等。
夏威夷夏威夷群島由8個大島和120多個小島組成。區內棲息著7000種不同的魚類以及海洋哺乳動物,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為夏威夷群島所獨有,包括夏威夷僧海豹以及夏威夷綠海龜等珍稀物種。
加勒比海加勒比海平均水深2490米,是南北美洲的航行要道。1914年巴拿馬運河鑿通后,這里更處于大西洋和太平洋航道的要沖。加勒比海的海水鹽度適中,海洋生物豐富,盛產金槍魚、沙丁魚等魚類,是拉丁美洲的三大漁場之一。海底還蘊藏著大量石油和天然氣。
孟加拉灣孟加拉灣位于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之間。灣內有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孟加拉灣淡水河塘面積和沿海捕魚面積廣大,沿河口一帶,有鯊魚、鯧魚等120多種魚類。
北海北海地處亞熱帶,陽光充沛,雨量充足,植被豐茂。全年花繁葉綠,四季瓜果飄香。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四大漁場之一,有經濟魚類600多種、蝦類10多種,海產品十分豐富。
中國南海諸島南海海洋有魚類大約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主要有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等。
海釣的技巧
海島巖礁與海灘漁場海釣,是世界上釣魚愛好者的主要垂釣方式,尤以海岸線長的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最為盛行。海釣方法很多,釣場則有深場和淺場之分。深場水深50米以上,皆用船釣。
淺場水深50米以內,船釣、岸釣為便,有以下幾種釣場: 海島巖礁漁場:即在大海中或海邊礁石上垂釣,也叫磯釣,均使用拋竿,竿長4.5米以上,一般甩出海面50-60米以上,技術好、力氣大的可投甩80-100米。海底礁石上生長著海藻類植物,海中昆蟲、軟體動物和各種小魚、蝦也喜歡在此生活,因此能誘來不少魚類覓食、繁殖。
海邊巖礁處一般水深10米左右,各種海魚大小不等,海魚成群生活,一旦魚群游來,見食就搶,上鉤率非常高。但海礁面釣風浪大,體力消耗多,而且危險性大。海灘漁場:指在大海邊、海灣處的沙灘或斜坡上垂釣。在海灘下釣魚較安全,但要密切注意海潮的漲落。每到漲潮時,海魚成群結隊隨潮水涌到岸邊,吞食岸邊的食物,這時正是海釣最理想的時候。在海灘下垂釣,當然也用拋竿,其方法是甩出40-50米后,一方面要隨時注意海魚搶食,及時提竿、收線、上魚;另一方面應隨時注意海潮的漲落。如遇大風大浪打來,或海潮上漲迅速,要隨時后退,否則有被海浪卷走的危險。
海上船釣,在國外及我國臺灣地區開展較普遍。海上船釣與內陸淡水船釣是有差異的。海上釣魚除要求有必備的手竿或海竿等漁具外,在船沿上還必須裝有漁竿架和較大的手搖輪,以便釣到大魚時,可以依靠漁竿架、手搖輪遛魚。進行海上船釣的關鍵是應熟悉海魚的生活習性,也就是要找準魚類在海中的棲息、覓食地區,才可釣到魚。
海魚多數是成群游動的。魚群來時,要抓緊時機,拋鉤下水,可以連連上魚。否則,抓不住契機,魚群游走,便無魚可釣。為此,海上船釣的釣點應是不固定的流動式釣點。
海上船釣有一個“竅門”,即應找海底或海島邊有石塊的地方,那里是魚類覓食、棲息之處,所以一定可以釣到海魚。實際上,這是進行海釣的一般規律。但是,在這種有石塊的海底釣魚,常會被石塊纏住鉤、線。所以每次外出海釣時,應多帶些鉛錘、漁鉤、漁線等裝備,以彌補垂釣時的較大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