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必須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義,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這個核心,牢牢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基本要求,牢牢把握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促進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解決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這一帶有普遍性的突出問題。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投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2-061-02
黨的十七大報告全面深刻地闡述了科學發展,并把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無疑為中國未來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證,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用十七大精神指導高校的改革與發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理解和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關鍵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義。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黨歷經艱難曲折后對基本國情做出的最重要的判斷。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社會呈現出了一系列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一方面,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顯著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生產力總體水平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區域發展不平衡,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日益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只有通過科學發展,才能化解,才能應對。因此,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科學發展觀繼承了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為什么發展”和“實現什么樣的發展”統一了起來,賦予了發展以新的科學內涵,強調又好又快發展。
2、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這個核心。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主體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強調以人為本,這與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進一步回答好“為什么發展”和“依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的問題;就是要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就是要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體現社會主義人文關懷,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
3、牢牢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這個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的發展,必須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立足新的歷史起點,處理好由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把握住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從根本上把握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的“什么樣的發展”和“怎么發展”的問題。
4、牢牢把握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出發,科學發展觀在揭示我國現代化建設規律、系統回答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體現了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觀點;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和基本力量,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主體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普遍聯系、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把這些方法論具體運用在解決發展的問題上,集中到一點就是要做到統籌兼顧。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思想,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黨的十七大報告在“五個統籌”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要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就又進一步拓展了統籌兼顧方針的內涵、對象和范圍,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從而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切入點和重要途徑。從方法論意義上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的重大關系,切實做到統籌兼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帶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著力推進、重點突破。這樣才能做到重點論和全面論的統一,才能卓有成效地領導科學發展、實現科學發展。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黨的十七大不僅提出了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和原則,而且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具體要求和內容。清晰地表明了教育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新的歷史任務。我國教育事業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總體而言,我國全民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我國義務教育入學率已經達到了96%以上,但是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只有6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22%左右,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只有7000萬左右,占相應人口的比例不到10%,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我們的不足尤為突出。許多世界頂尖創新人才,我們還不能自己培養,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還將長期存在。據統計,目前我國產業對國外的依賴度達到了50%,而美國不到10%,日本僅為5%。這些差距表明,我國國民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水平還不高,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培養能力還不強,在高層次人才和世界一流人才的培養上還缺乏良好的培養基礎、條件和環境。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礎,這一問題如解決不好,勢必影響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牢固確立科教興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進一步加快和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務之急。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提出要“以更犬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人,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蹦壳拔覈叩冉逃l展中共同面臨的突出問題是高等教育投入嚴重不足。1999年以來,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各類高等學校都在千方百計地改善辦學條件,為增強辦學能力,都在負債實施新校區建設,增加教育條件投入。如果困擾高等教育發展的投人問題解決不好,勢必會嚴重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把握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
1、就高等學校自身而言,必須要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高等學校自身發展中,必須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本著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統籌兼顧的原則,在學?;窘ㄔO和教育條件改善中,科學謀劃,民主決策,不貪大求洋。要深入挖掘潛力,開源節流,合理整合辦學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2、創新高等教育投入體系、機制和制度。我國高教育基礎薄弱,在投入體系、制度上單一,在投入總量比例上,未能與國民經濟的增長同步,教育經費投入明顯不足。發展高等教育,是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內容。國家和各級政府應該針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狀況,著力構建促進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創新體系、工作機制和相關政策制度。當前尤其要大力推進《教育投入法》及相關法規的研究制定工作,從根本上解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投入保障問題。
3、針對實際問題,迅速采取支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具體策略措施。目前各高等學校負債發展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高校債務問題如何化解已經成為國家、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等學校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為了有利于高等學校輕裝上陣,迅速從規模發展轉入到內涵發展上來,真正走上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國家和各級政府應該盡快出臺靈活、多樣的扶持性政策和措施。一是盡快確認高校按規范進行老校區置換的受益全部用于高校新校區建設這一務實可行的舉措。二是根據各高等學校為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大小,結合教育成本增長和投入不足的實際,盡快出臺由國家、各級政府、高等學校共同承擔的債務化解方案。三是進一步構建鼓勵社會力量支持、捐助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度和平臺,為社會力量投資辦學提供良好的環境。四是高等學校要進一步深化自身改革,通過產學研合作等多種渠道,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增強辦學活力和自身的造血功能。
(責 編 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