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世界上市場經濟主要礦業國家都建立了以權利金制度為核心的礦業稅收制度,但我國資源稅費制度并未與國際接軌,也不太適應當前礦業經濟發展的特點。美國的礦產資源權利金制度結構、水平都比較合理,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權利金美國構建
中圖分類號:DF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2-108-02
一、權利金概述
1、權利金概念。現代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礦業法中權利金(Royalty)的定義是:礦產開采人向礦產資源所有權人因開采不可再生礦產資源的支付。
2、權利金征收依據。權利金是礦業權人因開采礦產資源而向礦產資源所有人支付的一種具有賠償性質的財產性權益,是所有者經濟權益的體現。它不是憑借行政權力收取的,而是源于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而產生的財產性權益。
3、權利金的性質。權利金是礦產資源的經濟地租,無論礦產資源的優劣,都必須向礦產資源所有人交納的費用,因此權利金在性質上應定性為絕對地租。
二、美國權利金制度概況
1、權利金征收范圍。根據《2005聯邦礦產品發展和土地保護法案》,包括全部硬巖礦產品、冶金礦產業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等。
2、權利金的征管部門。聯邦政府的權利金征收最主要的就是內政部。內政部所屬礦產管理局負責資源管理、礦業權管理和權利金的征收管理。
3、權利金征收方式。美國權利金征收方式為從價征收。即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
4、權利金征收比率。權利金征收比率露天礦為12.5%,井工礦為8%。在此需要特殊說明的是最低權利金:聯邦租約可能更多的包含最低權利金的規定。最低權利金是每年支付的,在每一英畝的基礎上,要求保持一個租約的權利。直到產量超過最小值。在美國聯邦和印地安礦業稅收中,權利金約占82%,紅利約占8%,礦地租金約占4%,其他稅收約占6%。
5、權利金歸屬。對于聯邦所有的礦產資源,其權利金征收直接由聯邦的礦政管理部門負責,征收的權利金上繳聯邦財政;對于州所有的礦產資源,征收的權利金上繳州財政;對于極個別私人所有的礦產資源。其權利金收入歸私人礦產資源所有人。
6、權利金的使用。在美國,權利金收入共進入四大財政賬戶系統:(1)聯邦財政普通基金。由聯邦政府用于資助聯邦計劃和減少預算逆差。(2)州財政。一般用于修路、建醫院、學校等公用或公益事業。(3)土地和水保養基金。用于購買和開發公園、休閑土地和設施。(4)國家歷史遺跡保護基金。按50:50的補貼率給各州和地區,并通過州補貼給地方府用于歷史遺跡保護。
7、權利金的監管。審計是美國礦產資源收益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美國對收益的審計主要是對權利金的審計。對權利金審計包括了內政部體制內的審計機構,也包括內政部外的審計機構,同時還包括聯邦與州之間的合作與代理。
8、其他相關制度。(1)保證金制度。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設置環境稅(類似于對煤炭生產·征收的“黑肺稅”;對黃金生產所征收的“氰氧化物補償稅”等);二是礦地恢復保證金制度,以治理開采對環境的破壞。(2)耗竭補貼制度。即負權利金制度。美國的耗竭補貼是銷售收入扣除各種費用及稅后余額的50%。
三、我國建立礦產資源權利金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稅費主要包括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但二者的理論和法律界線不明、定義模糊不清。而且相互交叉,在現實中一直存在著重復征收的現象,因此我國急需建立礦產資源權利金制度。
1、實行權利金制度是維護國家資源性財產權益的需要。權利金屬于財產性收益,國家作為所有者讓渡了礦產資源的使用權,作為資源的開采者,無論盈利與否,只要開采了國家的礦產資源,均須向國家付費。另外,隨著國有礦業企業的海外上市,油氣、煤炭、鐵礦石等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超額收益越來越多地流入到國外投資者手中。摒棄舊的資源稅制。建立維護國家資源所有者利益的權利金制度刻不容緩。
2、實行權利金制度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早已時礦產資源實行權利金制度,隨著我國加入WTO和改革開放30年的積累,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機會大大增加,實行權利金制度容易被其他國家所接受,促進我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市場的對外開放。
3、實行權利金制度是完善資源稅費制度的需要。我國現行的資源稅費體系不僅很難適應資源資產化管理的需要,而且稅費并存導致稅費之間調節作用和效力不協調,還存在重復征稅,增加了礦山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發展。
4、實行權利金制度是有效調節油氣、煤炭等資源合理開發的需要。我國現行的資源稅是對油氣資源的實際銷售數量和自用數量課稅,這樣就客觀的鼓勵了資源的過度開采;也導致濫采富礦和采富棄貧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資源的浪費,嚴重影響了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制定合理的權利金制度,使企業盡量充分開發油氣、煤炭等資源,提高企業的總收益。
四、我國礦產資源權利金制度的構建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權利金制度,促進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歷史的趨勢。依據絕對地租理論、級差地租理論和耗竭性資源理論,對礦產資源征收權利金是解決當前“稅”“費”之爭的有效途徑。
有鑒于此,筆者提出了建立我國權利金制度的相關構想:
1、取消資源稅。首先,資源稅已經超出了級差地租的內涵;其次,采用無償性的稅收制度來實現國家的礦產資源所有者權益,與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的稅收基本原理不符;再次,資源稅與資源價格內涵向悖,沒有考慮資源差異。總之,資源稅實行普遍征收的原則,違背了調節級差收益的初衰,并且我國資源稅稅率的“剛性”特點,不適合礦山企業的生命周期。
2、建立權利金制度。(1)權利金的征收方式。權利金的征收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從量計征,有的從價計征,有的按利潤或收入計征,有的征收特別或專門權利金。有的按滑動比率(取決于市場價格/開采條件/生產率、生產水平/開采水深、產量、實現價格(石油)等)征收,有的按公式法征收,有的按曲線法征收。但大多數從價(產值)征收。筆者認為,我國也應以從價(產值)征收為主。對一些大型或對國民經濟發展有特殊意義的,制定特別規定,靈活征收。(2)權利金的比率。權利金的征收比率應依據地租理論和代際均衡理論,根據礦產資源的不同開采條件、豐度、質量、地理位置,根據市場的需求狀況,根據礦產資源價格以及開采該資源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情況等制定不同的權利金的征收比率。應遵循以下函數:Ry=f(r,r1,d,p,e,s),式中,Ry——某一礦產資源權利金的征收比例;r——市場上的資金利率;rl——該礦產資源的級差收益情況;d——市場對該礦產資源的需求情況;P——礦產資源的市場價格;e——開采該資源對環境的破壞程度; S——社會和宏觀經濟發展的需要。(3)權利金的評估。目前,對我國礦產資源的評估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貼現現金流量法,但現實中貼現率難以確定,而且產品的價格都是變化的,因此受隨機影響較大。二是可比銷售法,但由于我國礦業權市場起步很晚,相關制度不完善,所以采取此方法的時機和條件不成熟。筆者贊同將期權定價法應用于采礦權的評估。這種方法不僅考慮了礦產資源價格的波動率,還考慮了企業在項目管理方面的靈活性。(4)權利金的征收監管。權利金一般由礦產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征收比較合適,除留一定比例的權利金保證日常工作的開支外,其余部分可上繳中央財政。并建立專款專用制度,用與資源勘探和可代替資源的開發上。此外,還應加強對權利金的審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僅要在政府、企業內部建立審計制度,而且在外部也應該加強審計力度,并定期的進行交叉審計,確保權利金能夠公平、公正、合理的征收和使用。(5)負權利金制度——資源耗竭補貼機制。考慮到礦產資源的可耗竭性和礦業投資的高風險性,大部分市場經濟國家都建立了資源耗竭補貼機制,即礦產資源所有權人在每個納稅年度從礦山凈利潤中扣除一部分金額返還貼補給礦山經營人或礦業權人,用于尋找新礦體,以替代正在耗竭的儲量,目的在于保持和擴大資源存量,保證持續或擴大礦山生產經營,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這是一種負的權利金。(6)權利金的歸屬。對于權利金的歸屬問題,筆者認為應當由中央與地方共享,并適當向地方傾斜。
3、特殊政策。(1)保證金制度。大多數國家一般都對權利金預收保證金,以便在權利金未及時交納時從中扣減,對富礦征收資源租金稅等。如美國最多可減免30%的原煤出口稅,并大力支持煤炭新技術。(2)增值稅改革。應將目前的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收入型或消費型增值稅,允許抵扣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礦業投資者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加大科技投入。(3)所得稅改革。所得稅改革主要是下調礦山企業所得稅稅率,并改進其征收方法。(4)創立國家權利金基金。地方政府必須按照先后順序和各地區實體發展規劃,將權利金收入用于投資項目和常規性的在進行項目,中央分配的權利金必須遵照社會公正標準,重點加強當地基礎設施建設。(5)保留礦業權使用費,征收優質資源出讓金。投資者在取得礦業權時,除交納礦業權使用費和礦業權價款外,還應根據資源的條件交納優質資源出讓金。優質資源出讓金是礦產資源價格中扣除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及留給礦業投資者的合理風險補償后的剩余部分。
五、結束語
將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礦區使用費、開采海上石油資源礦區使用費合并為權利金,合并后的權利金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征收,統一名稱和管理辦法,在“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框架下統一征收機關,體現和維護國家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財產權利,并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權利金制度是我國礦產資源稅費改革的必然趨勢。
(責 編 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