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青年教師的授課質量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關系著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存在的普遍特點,從提高教學質量角度分析青年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同時,闡述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對大學生的課堂表現提出要求。
關鍵詞:青年教師基本素質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2-136-01
課堂教學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顯得愈加重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目前我國高校中30歲以下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9.32%,35歲以下的為54.23%,青年教師已承擔起高校主要教學任務。如何把這支年輕教師隊伍建設好,是高等教育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新課題,也是關系到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
一、高校青年教師的特點
1、學歷普遍提高。近年來高等學校引進的青年教師幾乎全部是碩士或博士,部分學校的一些專業要求海歸博士。從各高校引進教師的條件分析,碩士畢業進高校已經困難,大部分高校引進的重點是博士。
2、待遇期望值高。由于引進的教師學歷高、年齡已近30歲,面臨結婚、住房等現實問題,青年教師對待遇的期望相對提高。對是否晉升、出國進修、申報科研項目等機會特別關注,導致實用主義和急功近利思想表現突出。
3、師德修養和責任意識薄弱。一些青年教師完成講課任務之后就走人,也不進行輔導答疑。缺乏與學生溝通,不了解學生的需求,對學生心理動態和價值取向、日常生活缺乏關懷,工作責任心缺乏;只教書不育人,師德水平不高。
4、教學經驗普遍缺乏。由于教學任務重,大部分青年教師缺乏教育學理論基礎,僅經過短暫的教育理論崗位培訓就取得所謂的合格證,開始自己的教學生涯。一些高校因擴大規模上層次,新進的博士教師不經過試講就上講臺。有的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照“屏”宣科,往往造成一停電就不會講課的局面。
二、高校青年教師應有的基本素質
1、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師德猶如教師的生命,是為師之本、教育之基。教師的師德如何,直接影響其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和科研態度。教師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對其教育對象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學校的教育對象是步入成人階段的青年人,他們對教育者既聽其言,又觀其行。這就要求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道德的實踐者,也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教師就應當是這樣的人;教師不可能把自己也沒有的東西傳授給學生。青年教師必須把師德建設提高到新的高度,既教書又育人,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贏得學生尊重和熱愛,發揮榜樣的輻射作用,做學生的楷模。
2、一定要關愛學生。關愛學生是教育界提倡的傳統美德。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曾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熱愛學生”。關愛學生,才能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創造師生間和諧的氛圍;關愛學生,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也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材。要做到關愛學生,必須在教書育人的每個環節都以學生為本,做一名充滿愛心、懂得尊重與信任的教師。
3、應具有獻身精神,做到淡泊明志。大學教師的任務是繁重的,生活是清苦的。青年教師要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要發財,就不要留在大學;要獲得很高的社會地位,也不要留在大學。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教授也不會比商人、企業家或體育、文藝明星更有錢。大學教師的獻身精神是推動教學發展的巨大動力,現在大學物質條件比以前要好的多,而且會逐步提高和改善,更應當堅持淡泊名利、志存高遠。
4、必須是創新型教師。只有創新素質的教師才能進行創新教育。教師必須適應教育國際化、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將創新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要做到這一點,青年教師必須堅持教學與科學研究并重,一刻也不放棄搞科研。即使暫時沒有條件開展研究,思想上也不能停頓,要定時閱讀權威的學術刊物,跟蹤本專業的最前沿研究。
三、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1、精心備課,吃透教材。備課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計劃反復研究教材、選定講課內容的過程,講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的質量。要備好課首先是吃透教材。相同的知識點,不同的教材可能會有不同的敘述方式和表達方法,應盡可能參閱不同作者、不同年代、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教材,取其精華,寫出適合自己的講稿。其次是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這就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專業背景和知識掌握情況,尊重理解學生,做青年學生的知心朋友。
2、改革教學內容,講究授課藝術。每次課的講授內容要結合專業特點,結合本學科國際國內知識的前沿,補充教材不夠完善的地方,千萬不要千篇一律,年年用老講義。青年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擴展和深化自己的基礎理論知識,講授一次,自己提高一步。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講究授課藝術,努力形成自己的授課特色。研究表明,教師的著裝、手勢、動作甚至眼神都會對學生的聽課效果產生影響。一個博學多才、閱歷豐富、莊重大方而又不失幽默的教師能產生出生動的講課效果,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提高講課效率。
四、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1、勤于思考。學生要遵循教師的講課思路積極地思考,認真思索教師提出的問題。對老師布置的討論題、思考題、作業等要專心研究,獨立完成。
2、勤于動手。首先做好課堂筆記,這對學生掌握新知識非常必要。其次預習教材,把自己認為的難點、重點做好標記,以便在聽課和復習時有所依據。
3、勤于動口。對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學生應積極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在討論會、演講課、試講課上要大膽發言,暢述己見。學生應與老師、同學多討論問題,這對鍛煉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動手、動口,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的。要求學生做到這三點,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教師要經常向學生宣傳這三者的重要意義,并在教學過程中檢查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責 編 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