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政府為了解決引進人才的住房問題,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但限于財政負擔,難以惠及并解決絕大多數引進人才住房難題。文章結合人才引進工作的體會和目前房地產市場現狀。提出由政府建立引進人才住房貼租機制的政策創新建議,并進行了初步探討,供政府部門參考。
關鍵詞:人才住房貼租政策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2-191-02
近年來,全國各地房價直線飆升,已經大大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也成為制約人才引進的主要瓶頸之一。對此,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如溫州市政府出臺了定期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為高層次人才解決住房困難等優惠政策,對吸引各類外來人才為我市經濟建設服務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應當看到,目前這種靠房引才的優惠政策的受益者為數甚少,對于解決引進人才的住房困難無異于杯水車薪;而且以目前的市場價計算,政府為引進的人才提供一套住房,動輒需要數十萬元的資金,如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則需動用不計其數的財政資金,地方財政不堪重負;此外這一政策的控制性尚不夠好,比如引進人才取得房產權后即自行出售,這樣一來,良好的政策容易為一些人鉆空子,變成少數人牟利的機會。
由此可見,現行的為引進人才配套的住房優惠政策尚存在較大弊端,急需通過政策創新除弊興利,增強住房優惠政策的聚才效應。為此,結合從事人才引進工作的體會,探討由政府出臺引進人才住房貼租政策,供政府部門參考,以徹底解決大量引進人才的住房困難,使他們能夠盡快融入新的城市,安居樂業,從而使其更安心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貢獻。
一、實施引進人才住房貼租政策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根據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或地區房地產市場的一般規律,正常的房地產市場中,租金與售價之間存在一個較為固定的比例關系,房屋“租售比”(即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約為1:100。而在我國,租賃市場較為發達的深圳“租售比”是1:200左右;上海二手房租售價格比在1:150~1:200之間;杭州則達到了1:300以上。而在溫州,綜合一些中介掛牌信息來看,房屋租售比基本上在1:400以上,一些大戶型沒有裝修的甚至達到1:600~1:700。可見,溫州市的房屋租賃比相對偏低,這為推行引進人才貼租制度創造有利的客觀條件。
推行引進人才貼租機制,一可以為政府在經濟適用房分配及享受標準上省卻諸多傷腦筋的事情;二可以節省大量的為經濟適用房建設投入的財政資金,使有限的地方財政真正用在刀刃上;三可以對引進人才進行綜合評價。這里不妨作這樣的假設來說明引進人才貼租機制的好處。如引進一個外來人才,政府給予一套100平米的經濟適用房,這套房子的市場價為80萬元,而實際這位人才只需支付40萬元。這40萬元的市場差價,歸根結底是政府替之支付了。如果把這筆錢以貼租方式解決人才住房困難問題,大致可以供10余名人才租用月租金在1000元左右的房子3年。3年過后,政府可以重新對這一批次的人才為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行評價,貢獻大的,可以給予高額物質包括住房的獎勵,激勵人才不斷成長:名不符實的,則可以采取解約等措施。
讓我們再算算具體的賬。據有關資料顯示,2003年溫州市全年引進中高級人才1589人(海外引進2人),其中: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008人,剛性引進人才581人。剛性引進人才中,高層次人才為125人(市本級),博士15人、碩士57人,高級職稱127人、中級職稱145人。按照現行有關政策,即使僅對2003年剛性引進的127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落實經濟適用房每人130平方米/套,經濟適用房價4000元/平方米,市場價8000元/平方米,則每人實際獲取市場差價50萬元以上,政府實際支付了市場差價合計6350萬元。若實行引進人才住房補貼制度,按一名人才補貼3年3.6萬元的租金計算,6350萬元則可為1760名人才提供安家住所!基本上解決了2003年當年引進的1589名中高級人才的住房問題。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溫州的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越來越需要大量的外來人才。政府為每一個引進人才提供經濟適用房肯定不現實。再說,為引進人才推出的提供經濟適用房政策,存在本地人才和引進人才之間的公平待遇問題及相關社會道德風險,加劇本地人才和引進人才的矛盾,不利于本地人才的健康成長。我們引進外來人才,關鍵在于給他提供一個家的感覺和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而不是讓他享受多少的利益,推行引進人才貼租機制,應不失為吸引外來人才為溫州服務的一個良策。
二、實施引進人才住房貼租政策的相關建議
建立引進人才住房貼租制度是影響面廣,政策性強,涉及范圍大,所需資金多的一項“聚才興業”的大工程。建議各級政府進行深入調研,充分論證貼租方案的可行性,并及時開展試點探索工作。
鑒于貼租政策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客觀上還需相應的制度為之配套。
1、合理界定貼租范圍。各地可以根據不同階段引進人才的政策導向。規定一定時期內享受貼租人才的范圍。對溫州來講,可以進一步擴大人才居住證的頒發范圍。關于實行《溫州市人才居住證》的若干規定已經市政府頒布實行,建議進一步擴大人才居住證的頒發范圍,使之與“引進人才住房貼租政策”的享受范圍一致,通過推行人才居住證制度,對申領人才居住證的人才均實行住房貼租。
2、公開考評制度。如參考溫州市住房廉租制度的考評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引進人才住房貼租制度,關鍵是進行信息公開和對惡意套取補貼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有效的懲治,讓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
3、引導用人單位參與。通過引進人才住房貼租機制的建立和推廣,引導用人單位為引進人才建立住房補貼制度,完善我市的用人環境。前期如財政資金有限,可以采取財政和錄用單位按比例負擔的辦法解決,相信會受到大多數用人單位的歡迎。
4、營造外來人才創業環境。通過新聞媒體、人才網站等各種途徑進行廣泛宣傳,努力營造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廣納賢才、聚才興業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外地人才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責 編 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