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獻分析與案例分析的方法,簡介了電子商務B2C配送的發展現狀,主要就電子商務成本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討論了電子商務模式較之傳統商務模式真實的比較利潤(或超額利潤)(△F*-C配送)。借此希望找到對電子商家而言最好的配送方式以及最大的利潤;對普通消費者而言,能夠以最低的價錢購買最優的商品,方便、快捷、愉快的進行消費活動。
關鍵詞:電子商務B2C配送成本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f2008112-240-02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環境的改善以及電子商務所具備的巨大優勢,電子商務受到了我國企業界的高度重視,紛紛以不同的形式介入電子商務活動中,使電子商務在短短的幾年中得以快速發展。然而在眾多的電子商務企業中,能真正通過網絡銷售實現贏利的不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物流配送問題,突出表現在物流配送時間長、成本高、效率低等方面。
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對于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綜合國力和企業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我國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具有非常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電子商務B2C配送概述
(一)基本概念及發展現狀
物流配送是指在經濟合理的區域范圍內,根據用戶的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在電子商務領域則指B2C電子商務網站接到消費者下的有形商品訂單以后實現的從上游的供應商向消費者的空間和時間轉移。按照流程和交易對象,整條電子商務網站的物流配送鏈主要分成從上家訂購、儲存和分揀和向下家備貨、配裝和運送兩大過程。
目前,大多數的B2C網站的配送模式主要有郵局配送、送貨上門等方式,其中最多的還是借助于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支持的送貨上門的方式,即虛擬企業、虛擬商店或生產企業用契約的方式同一家或幾家專業的從事配送的企業結成配送同盟,前者的配送業務由后者負責運作。比如,當當網的貨到付款方式在不同的地區選擇了不同的物流配送公司來支持。當當網目前在全國66個城市與100多家民營快遞公司結盟,已經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全國物流配送體系,可為買家、賣家提供全程安全物流服務,這一點深受用戶喜愛。基于目前的現實情況考慮,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案。B2C網站自行建立完整的配送體系,不僅成本巨大,而且若只為自己服務將意味著巨大的虧損。而采用上述解決方案,網站可以利用專業配送企業的配送網絡,不必自己投資建立配送網絡,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同時網站也可以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強化主業,有利于企業的柔性化和降低物流成本。從管理的角度而言,采用第三方配送符合分工理論和核心能力理論。
(二)電子商務B2C配送成本分析
從物流配送的角度來看,B2C商品定夠的隨機性和分散性往往會導致配送的批量小、配送的頻率高,容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加大和物流服務水平的降低。下面就物流配送成本問題進行了論述。
1、配送成本。根據配送流程及配送環節,配送成本實際上是含配送運輸費用、分揀費用、配裝及流通加工費用等全過程。其成本應由以下費用構成:(1)配送運輸費用。配送運輸費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車輛費用。車輛費用指從事配送運輸生產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具體包括駕駛員及助手等工資及福利費、燃料、輪胎、修理費、折舊費、養路費、車船使用稅等項目。營運間接費用。這是指營運過程中發生的不能直接計入各成本計算對象的站、隊經費。包括站、隊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辦公費、水電費、折舊費等內容,但不包括管理費用。(2)分揀費用。分揀人工費用。這是指從事分揀工作的作業人員及有關人員工資、獎金、補貼等費用的總和。分揀設備費用。這是指分揀機械設備的折舊費用及修理費用。(3)配裝費用。配裝材料費用。常見的配裝材料有木材、紙、自然纖維和合成纖維、塑料等。這些包裝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差很大。配裝輔助費用。除上述費用外,還有一些輔助性費用,如包裝標記、標志的印刷,拴掛物費用等的支出。配裝人工費用。這是指從事包裝工作的工人及有關人員的工資、獎金、補貼等費用總和即配裝人工費用。(4)流通加工費用。流通加工設備費用。流通加工設備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購置這些設備所支出的費用,以流通加工費用的形式轉移到被加工產品中去。流通加工材料費用。這是指在流通加工過程中,投入到加工過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費用,即流通加工材料費用。在流通加工過程中從事加工活動的管理人員、工人及有關人員工資、獎金等費用的總和。
實際應用中,應該根據配送的具體流程歸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構成差異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質不同,其成本構成差異也很大。
2、電子商務B2C模式配送成本分析。在電子商務B2C模式中,顧客面對的是一個虛擬世界一商業網站。當顧客在其中選中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時,B與C之間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都可以在網上得到解決。但商品最終要到顧客手中,還需要物流。即實物從B到c的過程。而在傳統B2C中都是吸引顧客到商店實地購買,然后顧客自行帶回商品。相比而言,電子商務B2C模式較之傳統商務模式要多一項配送要求。故而電子商務B2C在成本核算方面較傳統商務非常突出的一點是要多一樣配送成本,電子商務B2C模式決定了其最終價值的實現必需此項成本的支出。
假設:成本函數模式為:F=F(基礎設施費用,物流成本,商品取得成本,營運成本,…)
則有:
傳統商務總成本F傳統=(基礎設施費用,物流成本,商品取得成本,營運成本,…);
電子商務總成本F電子=(基礎設施費用,物流成本,商品取得成本,營運成本。…)
在電子商務成本函數模型中,把配送成本從電子商務整體物流成本中分離出來(即:在本函數中不包括配送成本),單獨作為一項成本函數予以討論,使得F傳統與F電子兩函數所包含的成本要素一致,以利于分析。
另外,在此假設:(1)兩種商務模式對商品的最終定價相同,都為P;(2)配送成本函數為C配送
兩種模式相比較利潤空間差額:
△F★=(P-F電子)□(P-F傳統)=F傳統-F電子
即在不考慮配送成本,且商品定價相同的情況下,兩種商務模式的成本要素比較使得電子商務模式的利潤空間比傳統商務要高出一部分,設為△F★。
事實上,電子商務的迷人之處正是在于可以免去昂貴的店面,免去大量售貨人員的薪資編列,把庫存成本可以降到最低,大批進貨還可以大幅度減少商品取得成本,分攤物流費用。所有的這些成本優勢可以保證△F★>O。
然而,對于電子商務而言,需要多考慮一項配送成本C配送。電子商家為客戶提供不同水平的物流服務(配送)所需要的配送成本是不同的,而且這種配送成本可以根據物流環境及選擇的服務水平等因素核算出來。顯然配送也是由諸要素決定的成本函數。
因此,電子商務模式較之傳統商務模式真實的比較利潤(或超額利潤)是(△F★-C配送),這是電子商務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及商業模式所取得的。
另外,電子商家要在網絡上攫取最大的市場,價格必須要有競爭力,網絡商業相對于傳統商業,是屬于規模化商業,重要的特征是高額的固定成本和低度的可變動成本。在網絡上,以實惠的價格建立競爭力,并回饋顧客,始終是一種重要的經營策略。
在存在超額利潤時,電子商家把比較利潤的一部分:(△F★-C配送)★a(其中,O≤a≤1)作為商品價格折扣轉讓給顧客。則:
電子商家可以得到超額利潤的另外一部分,即電子商家實際獲得的超額利潤為:(△F★-C配送)★(1-a)。此時,電子商家的實際定價為:p-(△F★-C配送)★a;
客戶相對傳統商務模式,可以從電子商家那兒多獲取的好處為:(△F★-C配送)★a+C配送
討論:
當(△F★-C配送)>0時,客戶既能“坐享”送貨上門服務,又能得到經濟上的實惠,電子商家也可以賺取超額利潤。
當(△F★-C配送)=0時,客戶則僅能享受送貨上門服務,卻得不到價格折扣。電子商家雖然僅能賺取平均利潤率,但由物流服務帶來的銷售總量的增加使其利潤總額也大大增加。
當(△F★-C配送) 三、解決電子商務B2C配送利潤與成本的措施 那么,如何解決利潤與成本的矛盾呢? 配送問題使得電子商家的利潤空間與配送成本的矛盾凸現出來。電子商家對此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挖掘利潤空間。電子商家可以通過對B2C模式的優化來改善經營狀況,提高經營業績,降低成本,以賺取更多超額利潤,暫時緩解矛盾。 2、提供增值服務。站在客戶的角度處處為客戶著想,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可以為客戶帶來便利和實惠,也能為電子商家擴大業務量,帶來利潤。 3、提供差異性服務。差異性服務可以利用客戶某種特殊需求得到滿足而對網站品牌產生忠誠,以及由此產生對價格的敏感性下降,這也可使公司利潤增加卻不追求低成本,但同時企業也要考慮到客戶的接受程度和自己的整體競爭戰略。 4、合理選擇配送方案。電子商務時代是物流活動創收益的時代,電子商家首先應從自身整體發展戰略著眼考慮需要的物流服務水平,物流服務水平要求不高,物流形式也隨之發生變化。然后在此前提下考慮降低物流成本,并建立相應的物流服務系統。 在傳統商務模式下,企業或商家對物流的考慮都是想在物流服務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物流成本,不改變物流服務水平。通過改變物流系統來降低物流成本,這也是一種追求效益的方法。 現在電子商務模式正開始向傳統商務模式挑戰,電子商家為提供配送服務,必須不斷增加物流成本,這是電子商家面臨競爭、著眼未來、爭取客戶所采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作法。在本階段,由于環境及自身發展狀況的限制,配送服務的實現及改善需要大投入。主要原因是目前配送成本本身就高,自身的業務量卻達不到一定數額,于是配送費用I必將占利潤的絕大部分。然而,此時的配送服務對銷售的杠桿作用非常明顯,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將隨著配送服務的改善這種杠桿作用的邊際效用會增加,業務量的劇增會使得物流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同時,企業做物流服務決策時,應把物流服務當作有限的經營資源。在決定分配該資源時,一種方法是:調查顧客的要求,根據對公司銷售貢獻的大小(即購買商品的多少)將顧客分為不同的層次,決定配以不同服務和不同服務水平。第二種方法:根據不同商品對利潤貢獻率的大小,結合參數I(令I=/F★)來劃分商品,列示矩陣分別配以不同服務和不同服務水平。因為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可以吸引顧客,提高銷量,增加利潤。但同時也會增加成本,故需要對此兩方面因素加以權衡。在給定成本的條件下提高服務質量,這是一種追求效益的辦法,也是一種有效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辦法。當電子商務模式與傳統商務模式競爭局面處于相對平穩時,電子商務模式內部的競爭將會使早先溫和的電子商務內部統一戰線分崩瓦解,用較低的物流成本實現較高的物流服務,增加銷售,增加效益將是此時電子商家可以采用的更具有戰略意義的法。 (責 編 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