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上海中小企業為目標,提出了構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原則,并以此原則為指導建立了由兩大板塊、三大要素、十個次級指標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案例驗證了其正確性。
關鍵詞:技術創新指標體系上海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2-272-01
一、前言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中國企業面臨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雙重挑戰,能否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首要目標,而企業技術創新指標是測定產業技術創新力大小的主要手段,本文以上海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構建適合上海市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為企業和政府提供了研究和分析依據
二、創新評價指標建立原則
正確評價企業創新水平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在具體構造評價指標體系時遵照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評估指標要有代表性、系統性、完整性,并且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和綜合考核評價,得出科學合理、真實客觀的評價結果。
2、導向性原則。建立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為政府出臺鼓勵企業創新政策提供政策依據,從而為政府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做好導向。
3、可比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各項指標要力求量化,指標比較結果可采用相對性,以利于不同規模和不同行業的企業間進行對比,促進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
4、可操作性原則。指標所涉及的企業數據易采集,計算公式科學合理,評價過程簡單,利于掌握和操作。
5、延續性原則:本研究是在借鑒上海已有評估政策,并在參考國內其他城市中小企業創新評估活動的的基礎上,構筑上海中小企業創新評價體系,力求使新的評估體系更加完善,評估工作更加規范化。
三、技術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
基于創新績效、能力和持續性三大因素,參考國內外現有企業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上海典型科技型中小企業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一個更為完善的指標體系框架。在該指標體系中,我們主張從門檻性指標和評價性指標兩大板塊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情況進行考核,既包括定性方面,又包括定量方面。其中評價性指標又包括創新績效、創新能力和創新可持續性發展三個因素。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統計,既可以得出企業在創新各個子方面的情況,綜合起來考慮,又能看到技術創新的整體現狀。本指標體系與前人的研究相比,關鍵的創新點有四方面。首先,體系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指標對于企業來說,比較容易獲得相應的數據,也就是說可操作性強;其次,指標體系比較全面,通過評估能夠全面衡量企業技術創新綜合情況,適用性強;第三,整個體系的各個子方面兼容性比較好,相互之間聯系緊密,整體性強;第四,進行技術創新水平的評估,面對的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本身,還要關注技術創新與人力資源、財務、營銷等企業其他重要方面的相互作用,要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一個方面來看待,這樣進行技術創新評估對企業來說才更有意義。
下面簡單介紹兩大板塊,其中門檻性指標包括:企業研發人員不低于職工總數的10%:企業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不低于年銷售額的4%;擁有知識產權(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或專有技術設計及注冊商標);上年度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或前三年利潤增長率達到20%以上。
評價性指標包括創新績效、創新能力、創新持續性發展三部分。同時包括次級指標及三級指標。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在具體評估過程中,三級指標的取舍,可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形式和內容并不要求統一。
1、創新績效。主要從投入一產出一效益三個環節進行評價。投入有研發投入和非研發投入兩方面,包括研發投入強度,研發團隊強度,技術引進和改造投資比例,知識產權投入強度等三級指標。產出有知識產權狀況和技術產品狀況兩方面,包括人均知識產權擁有率,新產品率和技術標準級別及數量三級指標。效益包括新產品效益狀況,知識產權收益,和企業效益概況方面,有新產品銷售比率,新產品銷售利潤率,知識產權轉讓收益率,流動比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等三級指標。
2、創新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研發創新能力,生產或工藝創新能力,營銷創新能力。其中研發創新能力主要從研發經費狀況,新技術或產品狀況,研發人員狀況三方面考慮,包括人均研發經費,新技術或產品平均開發周期,企業技術人員新產品開發貢獻率等指標。生產和工藝創新能力包括生產設備狀況,人員狀況,生產或工藝新效果三方面內容,有固定資產成新率,試驗測試儀器和生產設備更新率,專有技術工人比率,產品生產周期縮短率,廢品降低率等三級指標。營銷創新能力包括資金投入,市場狀況及人員三點內容,包括營銷投入比率,營銷體制適合度。新產品市場開發周期指標。
3、創新持續性。創新持續性主要針對創新戰略、創新機制、創新聯接、創新環境四方面內容。創新戰略指的是戰略的制定。創新機制主要包括創新激勵機制和創新組織機構建設。創新聯接指公開信息獲取和產學研合作水平程度。創新環境包括資金資源和政策資源兩方面。
以上所列出的既有定性方面的指標,也有定量方面的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可以看出,評價性指標之間是互相聯系的,某些因素相互兼容,共同組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其中每個指標之內的次級指標也相關聯。從外部看。整體之內有許多內部聯系,從而組成了一個網狀體系。正是以這個網狀體系為基礎,企業可以對自己的技術創新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而且通過發現本企業網狀體系的缺陷,能夠比較容易地看出技術創新問題之所在以及相應解決對策。
四、實證研究
為了檢驗技術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具體實踐情況,我們進行了多次的實證調查。希望通過在實際過程中的運用,不斷豐富、修改各個指標,最終達到整個指標體系的完善。
首先,我們抽樣進行了科技小巨人、高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調查。采用問卷形式,以本文所制定的指標體系為依據,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想集團等多家上海高技術企業進行了調查。以新建的指標體系為基礎,對企業進行了技術創新能力的全面評估。在評估過程中,我們注意把調查指標和該公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且力求公司內的有關人員能夠理解各個指標設立的目的,同時也根據公司的情況和有關人員的意見,再次修改了指標體系。經過三個多月的工作,最終圓滿的完成了本次評估工作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發現,該指標體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而且評估結果與企業的情況基本相符合。但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結構上沒什么大問題,主要是三方面中一些次級指標的設計不夠準確或者說是設計的角度和目的需要調整。整體上看,該指標體系可以覆蓋企業所有的技術創新方面的情況,同時操作性比較強。
本文所制定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能夠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情況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實踐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易于被企業人員所理解和掌握。但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都各不相同,所以在整個體系中,某些指標和方面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取舍。技術創新能力的評估是不斷發展的,要根據評估對象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才能達到評估的目的,取得預期的效果。
(責 編 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