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記憶中,自從1959年西藏叛亂后,達賴便開始與中央政府誓不兩立,雙方對峙至今。實際上,在對峙背后,達賴派出的特使始終保持著與中央政府頗為頻繁的秘密接觸。
身份獨特的“郵差”
達賴喇嘛的二哥嘉樂頓珠,是達賴與兩岸秘密接觸中至關重要的中介角色。
嘉樂頓珠娶的漢族女性為妻,不僅能說一口流利漢語,還曾在達賴位于印度達蘭薩拉的“流亡政府”內閣任職,與國共兩黨、康巴游擊隊、美國中情局、英國人、印度人接觸甚深。國共兩黨很多高層人物,從國民黨的蔣介石、蔣經國,到共產黨的毛澤東、鄧小平、胡耀邦、胡錦濤……都與他打過交道。這種獨特身份,使得嘉樂頓珠成為各方力量博弈中的橋梁。
嘉樂頓珠畢業于國民黨南京中央政治學校。1947年之前,該校的名譽校長一直是蔣介石。嘉樂頓珠能讀這所學校,國民政府的用意不言自明。解放后,中央政府也向嘉樂頓珠伸出了橄欖枝。1952年,毛澤東希望嘉樂頓珠率西藏青年代表團進京,參加中國青年代表大會,然后加入中青代表團出席奧地利維也納的世界青年大會。但出人意料的是,嘉樂頓珠卻取道西藏山南地區流亡印度,這正是達賴幾年后出走的通道。盡管嘉樂頓珠后來解釋,他之所以出逃,是不想跟著藏人反對共產黨,也不想幫共產黨做事得罪藏人。但自此,嘉樂頓珠被中央政府認為是藏獨勢力中的頭號人物。與此同時,海外激進藏獨分子則指責嘉樂頓珠拿了中共的錢,往北京跑得特別勤。而嘉樂頓珠自己卻說,他只是當了幾十年的“郵差”。
與美國的失敗合作
嘉樂頓珠復雜的政治角色,與二戰后中外局勢的風云變幻密不可分。這其中就包括美國為遏制共產主義,對臺灣和西藏事務的干預。早在1955年,因反對“民主改革”,西康地區出現了由康巴藏人組建的“雪域護教志愿軍”和“四水六崗護教志愿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游擊戰。
西康出現騷亂后,美國中情局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于是,找到人在印度的嘉樂頓珠,希望他能聯絡康巴人,物色人員出國受訓,策劃藏區針對中共的游擊戰爭,并承諾給予大力援助。
1958年,受訓后的洛才和阿塔被空投回藏,想通過達賴的管家帕拉與達賴進行私人會面。他們帶著美國中情局交予的任務,希望達賴能公開表態要求美國援助,使得美方的介入更加名正言順。但這一任務當時未被完成。最后,中情局繞過達賴,與康巴藏人游擊隊之間直接建立了合作關系。
這令嘉樂頓珠很是失望。他原本是想借助“國際力量”幫助“西藏抗暴”,但美國人似乎并不在意“西藏獨立”,只想在共產黨國家進行滋擾,影響穩定。20世紀70年代,北京與華盛頓的關系得到改善,這使得達賴及嘉樂頓珠等人有被美國“出賣”之感。
從秘密訪臺到秘密訪京
在與美國秘密接觸的同時,嘉樂頓珠也看到了臺灣在聯合國的席位(注:當時,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復)。他曾寫信給“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希望借助其在聯合國的發言權和投票權,幫助西藏獨立。
然而,1959年3月,蔣介石在臺發布了《告西藏同胞書》,這份文告把達賴等人視為“反共愛國(指中國)”的“難胞”,這引起了達賴與嘉樂頓珠等人的極度不滿。而他們日益強烈的“藏獨”訴求,也使得臺灣方面態度越來越猶豫。1960年,國民黨中常會討論“堅持西藏問題是國內問題”。并且表示,因為嘉樂頓珠一貫主張西藏獨立,奉蔣介石指示,不再與之聯絡。
此時,由于在與印度、美國及臺灣方面的聯系過程中,嘉樂頓珠偏重于政治接觸和爭取“外援”,位于尼泊爾木斯塘“康巴游擊根據地”的工作則由他的助理拉莫才仁具體負責。為此,國民黨開始繞過嘉樂頓珠,在木斯塘游擊隊中進行策反。
1963年,臺灣“國防部”第二廳一個叫格德仁波切的人來到木斯塘游擊根據地總部,建議藏人跟臺灣合作。而嘉樂頓珠在明確臺灣“對藏獨不關心”后,開始拒絕臺灣的支援,還槍斃了格德。盡管如此,臺灣方面的滲透仍然持續不斷。
1963年和1964年,嘉樂頓珠三次秘訪臺灣,與蔣經國會面進行溝通,希望臺灣停止搞“破壞”,承認和支持達賴領導的政府。嘉樂頓珠的溝通沒有取得成效,他只帶回了一封蔣介石給達賴的親筆信。信中,蔣介石仍然把西藏問題視為“反共抗暴”,而不是支持其獨立,這自然不能令達賴滿意。此后,雙方斷絕了任何聯系,直到李登輝時代才逐漸恢復。
不過,達賴與北京方面完全中斷的接觸,卻在1978年突然出現了轉機。當時,鄧小平委派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李菊生在港找到嘉樂頓珠,主動提出和解意愿。嘉樂頓珠回憶,他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異常興奮。李菊生還告訴他,“可以當天去(北京)當天回”。
1979年元月,嘉樂頓珠請示達賴后,在李菊生的陪同下,以私人身份赴京,鄧小平與他在人民大會堂見面。中斷了20年的聯系,終于重新開啟。
頻繁赴京的交鋒和矛盾
在首次接觸中,嘉樂頓珠向鄧小平提出三個要求:開放中印邊境,使流亡藏民可以回去探親;恢復班禪的自由;由達蘭薩拉方面派遣藏語教師回藏搞教育。
這3個要求鄧小平答應得很爽快:“我馬上派人去處理,恢復班禪的職位,委任他做政協副主席。”派遣教師一事,嘉樂頓珠只說初次派幾十人,但鄧小平卻豪爽地稱,應該派1000人。鄧小平還告訴他,除了“西藏獨立”,什么問題都可以談。
1980年3月,胡耀邦主持召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5月,胡耀邦和萬里親赴西藏實地考察。次年7月,胡耀邦在接見嘉樂頓珠時,交給他“關于達賴喇嘛回國的五條方針”,邀請達賴回國定居,要求達賴不要再糾纏歷史,1959年的事,忘掉算了;允諾達賴回來后,其待遇不變,可以讓他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西藏就不要回去了,西藏的職務就不要兼了,達賴何時想回來,只要發個聲明就行,如取道香港到廣州,派一名部長去迎接,坐飛機回來就舉行歡迎儀式。
特別是“五條方針”中提到,達賴可以回國,但是不要去西藏,引發了很多風波與爭執,出現了“達賴回國會遭軟禁”的傳言。時任統戰部長閻明復后來補充了這一說法,表示達賴是宗教領袖,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而達賴認為,中央政府有意把問題縮小至“達賴個人安排”,而不是與之商討西藏問題。為此,兩邊的目標完全不同,初期接觸毫無成效。
此后,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建立信任感,達賴還于1981年3月給鄧小平寫了一封信。
然而,1987年嘉樂頓珠訪問北京的時候,拉薩卻發生了騷亂。當時的統戰部長閻明復對他說,“這是受你們指使發生的”,并通過他向達蘭薩拉遞交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備忘錄。達蘭薩拉方面也不甘示弱,回了閻明復一封辯解信,同時發泄了頗多“怨氣”,比如1981年達賴寫信給鄧小平,沒有回復,向鄧小平提出的要求也沒得到滿足等等……
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藏區常有“事件”發生,對雙方接觸產生了不良影響。每當有不穩定因素出現,雙方便相互指責,在國際上角力不止。而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仍保持著秘密接觸。1989年西藏實施戒嚴,嘉樂頓珠還去了北京。鄧小平希望他與胡錦濤見個面,胡錦濤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正在北京養病。那一次,嘉樂頓珠與胡錦濤聊得很多、很細,從政治、經濟一直到拉薩的公廁和野狗,胡錦濤一一給予了解答。嘉樂頓珠評價:“很不錯,很謹慎,很務實。”(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