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付出與回報
現如今的白領令人羨慕,他們拿著高薪,工作在舒適的辦公環境里,雖說整日忙忙碌碌,工作應接不暇,卻恰恰從中顯出職業化打工族的吸引力。但是如同婚姻的圍城一樣,白領們自己卻可能不這樣認為。許多人感到他們被工作壓榨得非常辛苦,貢獻自己的休息時間是家常便飯,薪水看起來挺高,受剝削的力度也最大。以至于許多白領們捫心自問:我這樣拼死拼活的到底是為了什么?這么工作是不是值得?
付出與回報的比較
很多白領對付出與回報是否成比例產生了懷疑,隱隱覺得有些得不償失。“失”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你付出了時間精力,甚至大好的一段“青春年華”,薪水雖高生活質量卻下降,慨嘆衰老加速,健康不比從前,失眠,心情抑郁,這些令人“心痛”的付出每每回想起來都會有沉甸甸的感受——付出得太多了!
對“得”的衡量也不統一。盡管有人看重的是社會尊重或認同,有人看重的是工作及人文環境,還有人看重學習與積累的機會及未來的發展空間等等,但薪水的數字是人人都不會忽略的問題。白領們常常僅把純經濟收入放在天平的一端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回報。的確,這些回報比較難以量化。而且一旦擁有就會心安理得,而不再會產生激勵,在感覺上不再構成回報的砝碼。
回過頭再說說付出。為工作付出的時間精力是人們最能感受到的,所以在天平的“付出”一端一點也不會少算。但許多白領沒意識到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做這么多的付出,個人工作有效性是每個人都面臨的問題。你是否在做你應當做的事?你是否經常被緊急的事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而無暇顧及重要的事?有些事是否可以讓下屬做(平時是否注意對他們的培養)?你的工作效率如何?是否常被其他事務干擾等等?你是否攬下了超出自身能力的工作量或職責?
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會有效工作的人,才有時間去休閑。先給自己制定一張時間表,看你愿意把多少時間貢獻給工作?
白領是不是新時代“最受剝削”一族?
也許是。因為外企的管理相對先進,投入產出的效益好,所以白領們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剩余價值”被占用。但這是你只能關注而不能影響的層面。是由資源供求和市場競爭關系決定的,個人無能為力。老板投資是為了回報,資本收益應被“打工族”所正視。既然公司回報與個人回報的比例不受個人所左右而僅是雙向選擇,個人所側重關注的應當是如何更好地利用這個平臺,使個人的回報大于付出。其中最主要的是個人能力的增長和個人所能利用資源的范圍的擴大,這樣才能在有朝一日你想脫離“資本家剝削”時,有能力將理想轉變為現實。那時,你也許會對始終耿耿于懷的“回報太少”有不同的看法。
哪些崗位的薪水更高?為什么會和其他崗位有這么大差距?
在打工一族中,除了高管和金融界高級職員,一線業務崗位獲得的薪水為高。銷售是最典型的崗位。這個崗位工資高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銷售是公司產品能否在更多的市場上被接受的關鍵環節,公司前期投入能否變成更多的回報成敗在此一舉,所以崗位經濟回報高;二是銷售崗位的薪水與其銷售業績掛鉤,集挑戰性與公平性于一體,所以被普遍運用。其他與創造收入非直接相關的崗位因崗位責任性質不宜采用這樣的薪資機制。
業務崗位也可能因資源稀缺而獲得高工資,如關鍵大項目業務攻關/拓展經理,或時下的基金經理等崗位。高薪是用來支付他調動某些關鍵資源,或是他具備的人才市場上稀缺的某種能力。
什么樣心態的人適合高壓力的工作?
在你感到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時候,是否清楚地意識到高回報是與高責任和高壓力緊緊連在一起的。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是指攬了活兒又無力完成的尷尬。進一步,攬了活兒又完不成的責任及壓力更令人難以承受。因此,在感覺回報少的時候還是先想想你是否愿意并能承擔更高的責任與壓力,否則只能讓自己疲于奔命,騎虎難下。
那么什么樣心態的人適合高壓力的工作?簡單說需要幾條:好勝心強、經驗豐富、心態良好、善于自我調節的樂天派。
面對困難壓力,你既可以選擇害怕或愁眉不展,也可以選擇積極想辦法試圖解決。前者會被壓力壓垮,后者則在不斷的壓力面前鍛煉成長。注意,在積極主動的心態支配下,人們能夠通過抓住或主動創造機會增加自己的收獲。這樣當前者面對壓力感到巨大的付出時,后者則在迎接壓力的挑戰中不斷獲取。那么你說,他們對付出與回報的感覺還能一樣嗎?
另外,高薪的確帶來了成就感,但它更是為了讓我們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如果其效果正相反,你是否應該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呢?
(摘自《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