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舉國哀痛的國殤時刻,正是一個政治領袖展現出所謂領袖風范的時候,尤其是要懂得如何為國民療傷。
已故美國總統里根,被國民昵稱為“The Great Communicator”(偉大的溝通者),擅長發表演說與國民溝通。
1986年,“挑戰者”號飛船在升空時爆炸,因為當中有首位被選中參加太空飛行的女教師Christa McAuliffe,所以當時全國有四成學童觀看電視直播,結果都實時目睹這震撼性一幕,心靈備受重創。但里根卻表現出領袖風范,發表了下列一篇精彩絕倫的全國電視演說,為國民療傷。
“我明白這很難理解,但有時這樣慘痛的事就是會發生。這是探索與發現必經的歷程,這是拓展人類視野的機會。未來不屬于懦夫,未來屬于勇者。挑戰者號的機組人員引領我們迎向未來……
“挑戰者號機組人員走完這一生的方式,讓我們引以為榮。我們永不會忘記他們,也不會忘記今天早上,也就是最后一次見到他們的情景:他們整裝待發,揮手向我們告別。他們‘擺脫了塵世的枷鎖,觸及上帝的臉龐’。”
那天晚上回放里根這篇演說時,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剪接了航天員揮手道別的畫面作為配合。里根就是這樣神乎其技地,把一次本是災難的事故,提升為人類勝利的一刻,將一次本是國殤的失敗,重新賦予特別意義。
這篇演說,與其1980年總統就職演說,及1984年盟軍登陸諾曼底40周年紀念演說,后來被奉為里根的三大經典演說。
正如有些評論家說的,那種言語無法表達內心傷痛的時刻,其實正是最需要言語的時刻,這也是政治領導責任最為重大的時刻。在美利堅遭逢國殤時,里根守候在一旁,幫助美國人走過生命中的幽谷。
上次本欄批評過美國總統小布什,在颶風卡特里娜橫掃美國新奧爾良州時,危機管理表現低劣。但在危機中,其實他也有過閃亮的一刻。
那是在2003年,太空飛船“哥倫比亞”號發生意外,小布什也發表了一篇精彩的電視演說,為國民療傷:
“……類似的犧牲在未來或者會繼續,但人類便是倚靠發現及求知的愿望,引領我們走向超越這個世界的無盡漆黑。我們的征空之旅必須繼續。”
今次四川大地震,對中國國家領導人來說是一次重大考驗,結果他們表現出非凡的領袖氣質。以總理溫家寶為例,除了上次提到的反應果斷迅速之外,他也表現出凝聚民心,在國殤時刻能夠為國民療傷的能力。
5月12日
溫總理在救災中說:“我知道消息后第一時間趕來了,人命關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難過。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全部力量救人,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搶救到底。”
5月13日
他大聲告訴孩子:“我是溫家寶爺爺,孩子們一定要挺住,你們一定會得救!”
當溫總理接到電話,聽說由于橋梁倒塌,彭州市10萬群眾被堵在山中,救災人員和物資無法進入時,他在電話里大喊,“我不管你們怎么樣,我只要這10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之后他把電話摔了。
5月23日
溫總理在一間臨時教室,寫下“多難興邦”四個字。
5月24日
在華西醫院一間病房里,溫總理寫下“昂起倔強的頭,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著未來,堅強地活下去”這幾句話。
這些都是危難中能夠激動人心的話語。
此外,“9·11”事件之后,美國將9月14日定為全國哀悼日;別斯蘭人質事件之后,俄羅斯宣布9月6日和7日,定為全國哀悼日,而我國卻一直缺少類似的集體祭奠活動,對于唐山大地震、特大礦難等重大死傷事故,從未舉行過全國下半旗致哀儀式,但今次卻破天荒,在領導人逝世以外首次設立全國哀悼日,哀悼三天,這顯示我國開始與國際接軌,真正“以民為本”,與人民休戚與共。
(摘自《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