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當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綿羊時,綿羊都成了獅子;當一只綿羊帶領一群獅子時,獅子都成了綿羊。”這個故事顯然是要強調領導者的重要:如果領導者有能力,部屬自然也就有能力;當領導者無能的話,再有能力的部屬也無用武之地了。但事實上,領導者真有這么大的能耐嗎?
我們先試想,獅子與綿羊有可能在同一個團隊嗎?綿羊看到獅子應該逃得遠遠的吧?逃不掉的,就被吃了。物以類聚,獅子只能和獅子在一起,綿羊則只能接受牧羊人或牧羊犬帶領。這意思是說,領導人與被領導人的關系要相配,搭配得適合才可能發揮正面作用。
任何組織的領導人都有兩項重要任務:一是選拔人才,二是培育人才。在選拔人才上,有能力的領導人自然會吸引或爭取到優秀的人才。獅子當領導人的話,當然會選獅子做干部,怎么可能選綿羊來做部屬呢?至于培育人才方面,小獅子才有可能被培育成大獅子,一只綿羊是不可能被培養成獅子的。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有一定的潛力與才能,才有可能被培育成干練之才。所以說,選拔人才應該優先于培育人才,選對了人,才能好好地培育。
有很多在知名歐美企業擔任過高管的中國人,當他們轉變戰場到本國公司擔任高管后,領導績效往往就一落千丈,這是什么道理呢?知名國際企業管理系統良好、人才濟濟,因此,他們的領導能力容易發揮。這就好像一頭獅子帶領著一群獅子,戰力當然堅強。當他們轉到本國企業任職時,管理系統不好,人才素質又比較差,原來彪炳的功業,就難以為繼了。這種情形有如獅子帶領一群綿羊,結果綿羊沒變獅子,獅子自己反而變成綿羊了。
前面說過,培育人才是領導人的重要責任,優秀的領導人一定可以提升部屬的能力。但是,牧羊犬雖然可以讓慢慢吞吞的綿羊跑起來,卻不可能讓綿羊變成獅子。
海爾集團的CEO張瑞敏曾說:“部屬的素質低,不是你(領導人)的責任;但無法提升部屬的素質,卻是你(領導人)的責任。”
其實,張瑞敏是因為剛被派任海爾的老總時,只能接受當時的部屬,并沒有選擇部屬的權力,所以,他說部屬的素質低,不是領導人的責任。但是,當領導人有選任或解雇員工的權力時,部屬素質低落,當然也是領導人的責任。一個領導人剛到一個新單位時,不必為員工素質低落負責,但是,當領導人在這個單位已經好幾年了,那么就一定要為員工素質低負責。
俗語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強將必須先招募到優秀有潛能的兵,然后才能培養這些兵成為強兵。
(摘自《商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