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妻子之死
當阿利盧耶娃還健在的時候,到斯大林家參加家宴是一件特別令人愉快的事情。她既是個原則性強、黨性強的人,又是個體貼入微和慷慨好客的家庭主婦。我對她的去世感到十分惋惜。她去世前一天,舉行了十月革命慶祝儀式……游行隊伍過來了,我站在列寧墓旁。阿利盧耶娃和我站在一起,我們彼此交談。天氣很涼,斯大林站在陵墓主席臺上,身穿軍大衣(當時他總是穿著軍大衣)。衣鉤沒有系上,大衣的下擺敞開著。寒風陣陣,阿利盧耶娃瞥了一眼,說道:“我的那位沒有戴圍巾,一著涼又該生病了。”
后來游行結束了,大家紛紛散去。第二天卡岡諾維奇召集莫斯科的區委書記開會,他說阿利盧耶娃猝然去世。我當時想:“怎么會這樣呢?我昨天還跟她說話來著。這么一位風華正茂、綽約多姿的女人。”我打心眼里感到惋惜。過了一兩天,卡岡諾維奇又召集原班人馬開會,他說:“我這里轉達一下斯大林的話。斯大林讓我對大家說,阿利盧耶娃不是自然死亡,是開槍自殺的。”就說了這些。至于死因,當然沒有對我們講。開槍自殺了,無須多說。
直至斯大林去世之后,我才了解到阿利盧耶娃的死因。斯大林的衛隊長是這樣講的:“檢閱之后,按照慣例,大家都到伏羅希洛夫家里去用餐。但阿利盧耶娃沒有去,后來人們都各自回家,斯大林也走了。他走了,卻沒有回家。時間已經很晚了。阿利盧耶娃開始坐立不安,打電話四處尋找。最先是把電話打到別墅。接電話的是值班軍官。阿利盧耶娃問道:‘斯大林同志在哪兒?’斯大林同志在這兒。‘誰同他在一起?’那人說:‘古謝夫的妻子同他在一起。’早上斯大林回到家里時,妻子已經身亡。”古謝夫是個軍人,他也在伏羅希洛夫家里用過餐。斯大林走的時候,帶上了古謝夫的妻子。我從來沒有見過古謝夫的妻子,不過據米高揚說,她是個十分漂亮的女人。弗拉西克在講這段經過的時候,加了這樣的評論:“真是活見鬼了。這個值班軍官是個沒有經驗的蠢貨:經她一問,就什么都對她直說了。”
我對阿利盧耶娃感到惋惜。她招人喜歡,生活中又是個樸實謙虛的人,從來沒有顯示自己是“大人物的妻子”。有這么一句老話:命運往往使我們失去最好的人。
斯大林的最后歲月
衛國戰爭之后,斯大林身體一年比一年衰弱。這明顯地表現在他記憶力的模糊上。有時候我們一起進餐,他眼望著一個交往了一二十年甚至更久的人,卻突然愣住了,怎么也記不起人家的姓名。這時候他便非常氣惱,不愿讓別人察覺。而這又進一步加劇了他體力上的衰退。我還記得斯大林最后一次在新阿豐休養的情形。他邀約我到他那里去。米高揚也來了。有一天,還不到吃午飯的時候,斯大林起床,穿好衣服,來到房子外面。我們也跟著他出門,三個人一起站在房前。突然間,斯大林無緣無故地盯著我瞧了瞧,說:“我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我對誰都不相信。自己也信不過自己。”他說這話的時候,我們簡直目瞪口呆。
這正是他身邊的人全都長不了的原因。當他對他們還有一定程度的信任時,他們還能活命,工作。而等到他不再信任了,便會開始對他們“看不慣”。與他一道工作的人之中,一旦他對某個人不信任到無法容忍的程度,他的悲慘時刻也就降臨了。實際上,那些與他一道工作、在黨的隊伍中為黨內團結而共同奮斗的人,總是漸次遭到這樣的命運。回首往事,我還要再說一遍:事情竟然發展到了斯大林開始將莫洛托夫視作間諜的地步!有一次斯大林在蘇呼米休養,突然提出一個問題:莫洛托夫是個美國間諜,他與美國人同流合污。當時我和米高揚在場,于是大家都說這是不可思議的。斯大林卻說:“可是你們還記得吧,莫洛托夫有一次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時候報告說,他乘火車從紐約去華盛頓。既然是乘火車去,那就表明他有自己的沙龍車廂,可他怎么會擁有這種車廂呢?這就意味著他是美國的間諜。”當場就口授了一封電報給正在紐約的維辛斯基。維辛斯基迅即回電說,尚未發現莫洛托夫在紐約擁有個人專用車廂。這個回答并不能讓斯大林滿意。其實他也不需要什么回答。最主要是不信任在他腦子里已經生根。米高揚也遭到同樣的冷遇。斯大林去世后我曾不止一次與米高揚開玩笑:“喂,你說說,你是哪國的間諜呀?你即便是個間諜,大概也不是哪一個國家的間諜吧?”在斯大林生前,要是他再多活上半
年,恐怕他早就收拾了莫洛托夫和米高揚,打發他們見老祖宗去了。
斯大林懷疑我為波蘭人
斯大林的大清洗使革命前后涌現出的在黨、政、軍、經身居要職的優秀人才慘遭屠戮,波蘭人首當其沖。他們都以“人民公敵”和“叛徒”的名義除掉了!
我逐一回憶我曾交往、工作過、友好相處過的波蘭人。想起他們時我心里暖烘烘的,同時又不寒而栗地想到那個斯大林因提高“警惕”,千萬人便丟掉性命的時期。當1936、1937、1938年間全國真正展開“追逐妖魔”的行動時,波蘭人很難在我國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至于想被提拔到領導崗位更是無從談起。所有波蘭人在蘇聯都受到了懷疑。隨著國際局勢日益惡化,波蘭領導人加緊奉行反蘇方針,人們的這種情緒更是火上澆油。
有一次,斯大林往基輔給我打電話,提醒我說:“您要特別注意和波蘭接壤的地方,我建議您要經常親自去那兒看看。”后來又再次來電話,要我特別注意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根據我們偵察部門掌握的情報,波蘭人準備奪取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并且通過它,展開向里海方向的進攻。”這一情報有多大的真實性?該不該相信?很難說。現在看,很明顯,這只是一種懷疑,甚至是異想天開。波蘭當時根本沒有這種實際可能性。斯大林對波蘭依然是極不信任。這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已為二戰爆發后的事實所證明。
然而,斯大林把對地主資產階級的波蘭領導人的不信任,擴大到每一個波蘭人身上。他覺得這些人無時不在挖空心思地琢磨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點,對我們的國家造成危害。鎮壓“人民公敵”行動開始后,氣氛極度緊張,甚至波蘭共產黨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全部被捕并且被除掉,而共產國際執委會還通過決議,使這一行動大行其道。
(摘自《赫魯曉夫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