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股票投資風險是每一位從事股票買賣的投資者必須面對的雙重不確定狀態,是股票投資市場的客觀規律和不能由投資者所控制與管理的事件。股票投資風險包含投資危險和投資機會,投資者只要能充分認識風險,準確把握投資機會,及時規避投資危險,就能夠對股票投資的盈虧進行有效管理,實現股票投資的盈利目標。
關鍵詞:投資風險 投資危險 投資機會 盈虧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0-112-02
股票投資是一種充滿風險的金融活動。股票投資的各種風險,不僅廣泛影響著每一個投資者的實際利益,而且影響著我國乃至于全球經濟運行的秩序和效率。股票投資風險的認識及盈虧管理,既是每一個投資者的利益所在,也是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風險的定義
風險是一種經濟和社會現象,是一個十分常用的詞匯。按詞典的解釋,風:第一層意思是跟地面大致平行的流動著的空氣,第二層意思是沒有確實根據的。險:是指可能發生的災難。風險則是指沒有確定根據的可能發生的災難。在經濟研究中,理論界有以下幾個觀點:(1)風險是事件可能結果的不確定性;(2)風險是實際結果與預期的偏差;(3)風險是發生損失的可能性;(4)風險是導致損失的變化程度。
上述對風險的幾個觀點,從不同角度揭示了風險的某些特性。這些觀點主要涉及到不確定性、損失、危險等概念。通過對這些概念關系的分析可以揭示風險的本質。
1.風險與不確定性的關系。風險最常用的定義是事件可能結果的不確定性,認為風險即不確定性。實際上風險與不確定性是有明確的區別的,奈特(1938)對風險與不確定性進行了明確的區分,根據奈特的觀點,風險是不能確定未來結果概率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則是可以確定未來不同結果的概率的事件。可見,風險是一個比不確定性外延要小的概念。不確定性可以根據經驗或歷史數據對其可能狀態的數據及程度運用概率事前進行估計;而風險是不確定事件的不確定性,是無法根據經驗或歷史數據運用概率進行準確估計的事件。
2.風險與損失的關系。這里的損失是指不確定或確定事件的發生所造成的不利結果。而風險之所以被人們高度關注,正是因為風險的發生將可能導致損失,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防止損失是人們進行風險分析的主要動因。盡管風險與損失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但風險只代表出現損失的可能,并不等于損失本身。風險是一個事前概念,損失是一個事后概念。在事件發生之前,風險就已經實際存在,而損失并未出現,只是潛在的可能性。風險可能給決策者帶來兩種結果,一是出現有利的結果,二是出現不利的結果。可見,風險是一個中性的概念,而損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負面概念。要防止出現損失就必須高度重視、及時預測風險,而要獲取超額收益也必須承擔風險。
3.風險與危險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風險與危險兩者常常互換使用,但在經濟理論研究中兩者的使用不能混淆。風險與危險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危險是由于確定事件的發生造成不確定的不利結果的可能狀態。機會是由于確定事件的發生造成不確定的有利結果的可能狀態。風險與危險的相同點,都是事件發生之前的可能狀態。但同時也存在顯著的區別,首先,危險是單不確定事件,風險是雙不確定事件;其次,危險是一個負面的概念,是指不利結果發生的可能狀態,而風險發生的結果既可能出現不利的狀況,也可能出現有利的狀況,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即風險包含危險和機會。
4.風險與管理的關系。股票投資的風險是經濟社會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投資者是無法對其進行管理或控制的,否則就成了“市場操縱”。所謂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以有效實現目標的社會活動。試問,風險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嗎?風險能協調嗎?風險能人為增大或減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概括出風險的定義,風險是由于不確定事件的發生造成不確定結果的可能狀態。風險具有雙重的不確定性和兩元結果狀態。股票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在股票買賣過程中由于不確定事件的發生造成不確定結果的可能狀態。從這個定義看,股票投資風險似乎如云似霧,不可捉摸的東西,而作為投資者只能俯首貼耳、坐以待斃。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股票投資風險的組成、表現形式、起因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充分認識股票投資風險,從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或減少股票投資損失的發生。
二、股票投資風險的組成
股票投資風險既包括股票投資危險,又包括股票投資機會。股票投資危險是指投資者在股票買賣過程中由于確定事件的發生造成不確定不利結果的可能狀態。股票投資機會是指投資者在股票買賣過程中由于確定事件的發生造成不確定有利結果的可能狀態。由于風險具有雙重的不確定性和兩元結果可能狀態,是一個無法根據經驗或歷史數據運用概率進行準確估計的事件,股票投資危險和股票投資機會是單重的不確定性和一元結果可能狀態,是可以運用經驗和技術手段進行定性或定量估計的事件。
三、股票投資風險的表現形式
1.股票價格巨幅波動。股票價格的波動是股票投資風險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雖然股票價格偏離價值是由虛擬經濟的特點所決定的,但股票價格出現非理性巨幅波動,有可能導致爆發金融危機,并直接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危害。以我國A股市場為例,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國的股市已經出現了數次大震蕩,其波動幅度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股價波動水平,我國最近的一輪牛市上證指數從2006年8月11日的1541點上漲至2007年10月16日6124點,波峰、波谷相差達397%。
2.投資者巨額盈虧,收益兩級分化。投資者兩級分化出現巨額盈虧是股票投資風險的最本質的表現形式。投資者由于資金量、經驗、信息、分析能力、心理素質、投資理念等方面的差異造成收益兩級分化是股票市場的普遍現象。根據北京銳智陽光信息咨詢公司2007年度股市民意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度我國中小股票投資者中31.5%保本、19.9%小虧(本金損失小于30%)、24.9%巨虧(本金損失大于30%),只有23.7%的中小股票投資者表示沒有賠本還賺了一部分。以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7年股票型基金業績大豐收,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2007年度運作滿一年的股票型基金的年內平均凈值增長率達到127.46%,而華夏大盤優選年內增長率達到226.28%。
四、引起股票投資風險的因素
股票投資市場的出現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了,其主要由投資者、投資對象及股票市場規則組成,我們現在就從這幾個方面來揭示引起股票投資風險的因素。
1.投資者方面的因素。
(1)投資者過渡投機與市場操縱。投資者過渡投機與市場操縱是引起股價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我國是新興市場,投資者分析能力缺乏、投資理念不成熟,造成投機盛行,價格被操縱,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股票價格既不反映宏觀經濟狀況也不反映公司的基本面變化,績優公司的股價甚至低于虧損公司的股價。這樣的狀況如果得不到改善,必將給股票投資市場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必將造成股價的巨幅波動,同時也將給大多數投資者帶來損失。
(2)投資者的不當操作。在同一個股票投資市場,買賣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同的投資者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有的巨盈、有的巨虧,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投資者心理素質、判斷標準、操作技巧的差異造成的。股票投資決策是人的主觀行為,無論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素如何變化,最終是買入還是賣出該公司股票還得由人來判斷決策。如果說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素決定了股票的價值,那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就決定了股票的價格。正是由于投資者心理素質等因素,造成投資者的不當操作,致使股票價格不是超漲、就是超跌,同時也給股票市場帶來不確定。
2.投資對象方面的因素。
(1)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不高,低派息情況嚴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是股市的最重要的支撐力量,決定了股票的價值。根據證券之星網站提供的數據。我國1994年至2007年平均名義收益率為2.8%。以2007年大牛市為例(以流通股本為權數),加權平均每股紅利0.107元(派息率25%),加權平均名義收益率為1.89%,加權平均實際收益率為0.55%(同期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貸款利率7.47%),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42元,按20倍市盈率來計算,股票平均價格為2.14元,而股票市場中實際加權平均單價為19.45元。2007年底滬深A股共1496家上市公司,其中630家上市公司不分配不轉增,占上市公司總數的42%。上市公司這種經營業績和分紅派息狀況,使投資者根本就無法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有,而只能快進快出,進行價格投機。這種狀況,將造成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失去信心,投資者與籌資者之間的信用紐帶一旦崩潰,不但將給投資者帶來巨額損失,同時股票投資市場也將失去籌集資金的功能,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
(2)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經濟周期是指社會經濟階段性的循環和波動,是以國民生產總值、貨幣流通、工資、物價等主要指標來衡量,其具體分為谷底、復蘇、繁榮、衰退四個階段。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股票市場的資金量、投資者的收益預期。根據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6月的研究報告表明,由于美國次貸危機、世界商品價格上漲、全球化紅利遞減、全球性流動性過剩等因素作用下,世界經濟將于2008年開始回落、通膨抬頭,作為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也將進入經濟周期下行區間,這也許就是本輪大熊市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16日的6124點,跌至2008年6月30日的2693點,下跌56%的根本原因。
3.股票投資市場規則方面的因素。
(1)股票市場的財富放大效應。股票作為一種資本所有權憑證,本身并不具有價值,因持有者憑它可以獲得相應份額的資本收益,股票才具有了價值。股票的實際價值就是股息流量的總現值,股票的價值不僅取決于現在收益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對未來收益的預期,這就造成股票市場的財富放大效應。比如,2008年5月13日的000988隆平高科,其總股本1.58億、凈資產9.7億元、每股收益2.12元、當日市盈率20.65、當日價格為43.78元,那么000988隆平高科當日的市場交易價格為69.17億元,是其凈資產的7.13倍,這就是股票市場的財富放大效應。由于股票市場的財富放大效應的存在,必然導致泡沫的產生,當這種泡沫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有釋放的要求,導致股價下跌,同時也為市場投機提供了必要條件。這種泡沫的存在雖然為股票市場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創造了更多的流動性,提高了股票市場的籌資效率,但如果這種泡沫超出了上市公司業績的承載能力,將可能造成股市崩盤的危險。
(2)政府的行政干預。股票市場作為重要的資源配置場所,其保持穩定對國民經濟正常運行起作重要作用。而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運行的規則、法律還不健全,沒有政府的組織和推動顯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干預過度不僅會影響股票市場正常的資源配置、資本定價、籌集資金等功能,也將造成股票市場的“政策市”、“消息市”,引起股市巨幅波動。有資料顯示,我國政策和消息對股價影響占股價總波動的59.45%。例如,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調增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上證指數從2007年5月29日的4334點下趺至2007年6月5日的3404點,一周下趺21%。而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決定調減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3‰調整為1‰,上證指數從2008年4月22日的2990點上漲至2008年5月6日3786點,上漲27%。
五、股票投資的盈虧管理
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進行股票買賣,目的就是為獲取高于銀行利息的收益。然而,由于股票投資風險的存在,同一事件的發生,既可能是投資機會也可能是投資危險,既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盈利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虧損,只有當盈利大于虧損時投資者才能獲得正收益。因此,必須對股票投資的盈虧進行有效管理。
1.分解風險,預測趨勢,順勢而為。股票投資中的風險是無處不在、無法消除、不能回避的,但其并非不可認知,我們可以從引起投資風險的原因入手,找出在利因素與不利因素,把投資風險分解為投資機會與投資危險,即把雙重不確定性和兩元結果狀態轉化為單重不確定性和一元結果狀態,也就是從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然后通過投資機會與投資危險的強弱預測股價的漲跌趨勢,及時采取平倉、補倉等策略順勢而為。例如,2008年4月24日前在眾多投資風險因素中發現近期政府可能會調減股票交易印花稅率,這屬于股票投資機會,將導致股價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及時增加股票的持倉量。
2.價值投資,善于等待。股票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股價在價值下方運行時要持股待漲,股價在價值上方運行時要持幣觀望。通常在一年中有價值的行情也就那么一兩次,其余時間都是風險大于機會,但股價的波動誘惑總讓人忍不住要學飛蛾撲火直至深套其中,或是在漲升的過程中頻繁換股,到頭來盈利有限還在最高位被套牢白忙一場。因此,投資者應該堅持價值投資多看少動,善于分析、善于等待。
3.回避危險,果斷止損。由于股票投資風險的存在,投資機會與投資危險好似孿生兄弟一樣常常相伴而生,當出現投資危險大于投資機會時,應果斷止損,要克服“愛賺小便宜、怕吃小虧”的心理。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害怕“踏空”甚于“套牢”,所以多不愿意斬倉,害怕一出貨就拉起,而往往一直拖到實在耐不住性子才割肉,股價卻開始反彈,這種經歷又將造成下一次的惜售。因此,在投資危險出現的初期就應果斷止損,不懂得止損的投資者就好比是一輛開向懸崖而又沒有剎車裝置的汽車一樣,將會損失慘重。例如,股市泡沫破滅危險可以通過估值極高來識別,2007年10月上證綜合指數的市盈率一度高達50倍,格林斯潘當時就警告說:“中國股市可能出現大幅縮水”,一些國際投機者聽后就抽走了在中國股市的資金,成為大贏家。可見,投資者只要認真分析股票市場、準確掌握各種資訊、及時采取措施,股票投資危險是可以回避的。
總之,股票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在股票買賣過程中由于不確定事件的發生造成不確定結果的可能狀態,是經濟社會的客觀規律,是不能由投資者進行控制的事件,是隨著投資者狀態、投資對象狀況、股票市場規則變化而變化的事件。雖然如此,但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在股票投資風險面前只能聽之任之,而是可以從引起投資風險的多種因素入手,進行細致分析,及時預測投資機會和投資危險,將不確定事件轉為確定事件,等待機會、回避危險。只要投資者能充分認識風險,機會來臨及時建倉,危險發生果斷止損,就能夠對股票投資的盈虧進行有效管理,實現股票投資的盈利目標,享受股票投資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虹.中國股票市場研究[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
2.劉懷德.不確定性經濟學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陳忠陽.金融風險分析與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惠州學院財務處 廣東惠州 516007)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