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康的心理是成就事業的必備條件,近幾年國內大、中專學生的心理情緒健康狀況日益受到重視。國內外研究表明,約有10%~30%的人有心理問題,這個數據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如何培養大學生尤其是“80后”的大學生健康的心理被許多學者研究人員所關注。體育大學生強健的體魄之下,仍然有心理脆弱之處,耐挫教育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對社會轉型期中的耐挫教育對培養體育大學生健康心理所起的作用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耐挫 體育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0-115-02
健康的心理是成就事業的必備條件,近幾年國內大、中專學生的心理情緒健康狀況日益受到重視。國內外研究表明,約有10%~30%的人有心理問題,這個數據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問題,除對學生本人產生不良影響外還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近幾年頻繁出現的大學生由于心理失衡導致的事件在社會中造成極大的影響,劉海洋、馬加爵及發生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趙承熙槍擊案,留給人們的除震驚之外還有深深的思考。如何培養大學生尤其是“80后”的大學生健康的心理被許多學者研究人員所關注。本文僅就社會轉型期中的耐挫教育對培養體育大學生健康心理所起的作用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耐挫教育概述
1.何謂耐挫教育。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在實現目標的活動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是的障礙和干擾,使其需要活動不能獲得滿足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耐挫教育的目的旨在警醒挫折心理調整和挫折預防,它能夠教會人們辯證地看世界、看社會、看人生、了解人間的困苦,掌握調試挫折的知識與能力。{1}
2.耐挫教育在培養健康心理中的作用。從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觀點來看,大學生健康心理要素表現為:對自己有信心,能正確進行自我評價;關心別人,關心家庭,人際關系和諧;喜歡自己的工作,滿意自己的成就;能發揮自己潛在的優點,也能利用各種機會;能經受挫折,并且愿意面對困難,正視困難;能接受環境的變化,并適應它;熱愛生活,樂于學習、工作并能享受人生;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2}從這些要素中可以看到挫折的耐受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3.社會轉型期中的體育大學生的特點。過去許多人都認為體育專業大學生由于從事對抗性強的運動,性格活潑外向,受挫能力極強。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自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本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在多元、異質的文化面前,由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產生出的部分大學生缺乏理想,情感、紀律、道德觀念低下,適應社會能力低,欠缺對復雜信息的判斷力和選擇能力。同時,由于近幾年高等教育迅速發展,雖然大學教育已成“大眾化”教育,但相對來講大學生仍舊是少數,尤其是考入我們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專業的學生,據統計80%在入校前都是高中時期的佼佼者,習慣于被人“仰視”。入校后發現周圍強手如林,自己不再被人矚目,極易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遇到困難挫折時不冷靜,易沖動。再者,現在的大學生都是“80后”,獨生子女多,從小父母百般順從,盡十二分的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使他們認為沒有得不到的東西,沒有辦不成的事,心理脆弱,禁不起風吹雨打,吃苦能力低,性格孤僻,自私心重,一旦不遂己愿心理上就會受到嚴重創傷。另外,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看到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出手大方,自己卻囊中羞澀,極易產生自卑受挫感。
由此種種,體育專業大學生表現出了與其他專業大學生不同的一面。一方面,活潑、開朗、向上、富有青春氣息;另一方面情緒化嚴重,缺乏理智思維和較強的自控能力,在遇到挫折后極易采取一些極端方式處理,造成不健康心理甚至引發嚴重后果。關注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增強他們抗挫能力的培養是擺在我們體育教育和管理者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易挫原因及挫折行為的表現形式
1.易挫原因。在對我校04、05、06級體育教育專業部分學生發放問卷(該調查采用多項選擇)后統計,引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受挫的原因統計見表1。

由表1可知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受挫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現就其中選擇率較高的原因進行分析:(1)學習挫折。由于體教學生入校時文化知識水平相對薄弱,而大學知識的起點較高,造成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加之大學的教學方法異同于高中,也造成學生學習上的不適。(2)就業挫折。一方面大學生就業主渠道供需見面、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和自謀出路,對學生的就業觀念有著強烈沖突和嚴峻挑戰。另一方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面相對狹窄使學生感到自己不受社會歡迎。其次某些單位用人機制不健全帶來的不公平競爭都會導致學生有就業挫折感。(3)同學師生關系。由家庭生活步入集體生活,許多學生表現出人際關系不適應,不能適應集體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不懂得交往的技巧與原則,不良的人際關系導致心里煩躁、緊張、我行我素。(4)戀愛受挫。大學生談戀愛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心理不成熟、家長的責怪、畢業后的現實使很多大學生戀情都是無花之果。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中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盲目追求異性,也是導致戀愛受挫的原因之一。此外經濟、家庭等問題也是導致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受挫的原因。
2.受挫后行為表現。在對問卷(該項調查采用多項選擇)進行統計后,得到學生受挫后的行為表現統計值見表2。

由表2可知,學生受挫后有近一半的人感到焦慮,而焦慮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心理不平衡及行為異常。另外在統計數據中發現,單選冷靜、重新振作起來的同學僅占到15.29% ,其余84.71%的同學在受挫后都會有心理或生理上的不平衡,影響正常的行為和生活能力,說明他們的心理比較脆弱,意志力依然比較薄弱,并且為數居多。
三、加強耐挫教育,培養體育大學生健康心理
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會對體育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利的影響,作為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的耐挫教育,培養體育大學生健康心理,筆者認為應該努力做好以下事情。
1.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積極對待挫折。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和心理咨詢訪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的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是人人都會遇到的,挫折帶給人的除了打擊之外還有經驗,只有在與挫折的斗爭中獲得經驗與信心人才能不斷成長。
2.加強耐挫力訓練。深入社會、參與實踐鍛煉,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磨練意志,有意識地接受壓力應對技能的訓練,從中積累處置情境壓力的經驗。可以通過創設人為的挫折情境,有意設置一些“小障礙”(訓練人并不知情,預先也不告知),不斷積累抵御挫折沖擊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挫折防御能力。
3.進行科學的心理調適。有意識地運用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在遇挫后將挫折作為行動的動力,鞭策自己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適度利用精神勝利法。合理地進行宣泄,學會樂于接受他人的幫助。
綜上所述,體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不容忽視而更應該為教育者重視;在體育大學生強健的體魄之下,仍然有心理脆弱之處,耐挫教育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提高他們的耐挫力,是讓他們健康成長,順利成才,成功步入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注釋:
{1}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2}王愛紅.大學生心理與健康.[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胡亦群,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副研究員 北京 100084)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