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商”是一個人最現實需要的能力,然而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能力。我國大學生“財商”總體水平低下,他們的金錢觀、消費觀、理財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將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大學生 財商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0-119-02
所謂“財商”(FQ)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理財的智慧。換言之,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財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關。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財商是一個人最現實需要的能力,然而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能力。現實中很多人雖然擁有很高的學歷,但卻缺乏最基本的理財知識。由于我國教育體制和觀念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數成年人自小所接觸到的關于金錢和財務的認識大都帶有一定的偏見,認為對財商教育的重視,就意味著對赤裸裸金錢的追求。可以說,我國的“財商”教育在中小學階段還是一片空白,下面幾組調查數據則表明我國大學生的“財商”水平也極其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財商”的調查
2006年4月份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針對1500名大學生進行了理財和信用卡觀念的調查。調查報告顯示,75.6%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沒有提供適當和足夠的個人理財教育,越來越多的學生感覺到學校在傳輸理財知識上的無力。
被調查者平均收入水平707元(2006年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城市平均值),較去年的608元(2005年北京平均值)有所增長。其中北京大學生的月收入最高(780元),上海居中(764元),廣州最低(549元)。
被訪者收入來源主要是父母支持,占全部收入的87%,其次是兼職工作與獎學金、助學貸款,其中北京地區大學生兼職比例最高(占到全部收入的9%),廣州地區學生助學貸款申請比例高(占到全部收入的5%)。調查顯示,在大學生中,現金仍舊是最普遍的付款方式,約占總被選比例的92.9%,而使用借記卡和信用卡付款的比例為20%和10%。同時,隨著信用卡逐漸走入大學生人群,大學生擁有貸記卡的比例已為15.1%,同時有近30%的持卡學生擁有高于3000元的信用額度。
2006年5月,為了了解我院學生的理財情況,我們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最后收回有效問卷378份(男生占21%、女生占79%)。有關資料統計如下:每月生活費平均為680元,收入主要來源于父母(占95%),生活費開學時一次性給付的占24%、每月給付的占33%、不定期給付的占40%、其他占4%。對生活費會作日常記錄的占33%、不會的占67%,每月底或學期末會不夠用的占92%、不會的占8%;費用開支中日常餐費占43%、購買學習用品的占7%、交際費用占26%(包括上網費、通訊費、交通費、應酬費等)、其他的占17%;生活費存入銀行存折的占27%、放在信用卡里的占40%、放在身邊安全地方的占29%、進行小規模投資的占1%、其他的占3%;覺得應在大學里學會理財的占97%,覺得現在學校對學生理財教育做得好的占2%、較好的占4%、一般的占48%、較差的占27%、差的占19%。
對以上樣本數據分析可知,我院有高達92%的學生在月底或期末會出現缺錢,而相對應的上網、通訊及交際費用卻占生活費的26%,并且會對生活費進行日常記錄的只占三分之一。為什么要把這些數據進行對比呢?原因是經過個別訪談得知,一般日常對生活費進行記錄的學生,出現月底或期末缺錢的可能性較小,就算出現了,也會在以后的月份中進行自我調整,努力降低缺錢的幾率。調查還發現,有部分同學是在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后才對日常生活費進行記錄,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進一步的跟蹤調查得知,學生們普遍反映出現“超支”的主要原因是該月的人際交往費用過多,比如生日宴請、男女生交往好面子多花了錢等。這讓筆者聯想到自己當班主任時所發生的一件事:有位男生家境較好,每月可從其父母處得到一千元左右的生活費,按理說他應該不會缺錢花。但他還是缺錢,向朋友(包括校內、校外)借錢,到畢業時共計欠款六千余元。為躲避債務,他甚至連畢業階段的各項活動都不敢參加。后經向其本人及“鐵哥們”了解到,缺錢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在大二時炒賣電話卡(那時手機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幾乎人手一部)虧損二千余元(原因主要是碰上“非典”,沒法自由地進出各大校園上門推銷);二是交了女朋友,而她對物質上的要求大大超出了兩人的經濟實力,為了面子,不得不四處借債。另外,高達97%的學生有強烈的理財愿望,并且認為學校對學生理財教育做得好或較好的僅占6%。這說明現在的大學生雖然想理財的愿望十分強烈,對理財知識的學習也興趣濃烈,可是究竟該如何理財,從何處得到專業的指導,多數人仍很茫然。
二、大學生“財商”的培養
近幾年,對于“財商”的討論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財商”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許多專家學者提出,我們在注重“智商”、“情商”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財商”的培養。其實,財商的教育思維已經融入了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在經濟社會里,一個人如果缺乏判斷金錢的敏銳性,甚至缺少對怎樣才能形成財富的了解,很難想象能夠在現實社會中取得經濟上的成功,而經濟收入是生活的基礎,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標志之一。
財商可以通過后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加以改善。財商的培養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層次,觀念層次是指對金錢、對財富認識和理解的過程;知識層次是指掌握金錢或財富運動規律的知識積累過程,包括:會計知識、投資知識、法律知識等;行為層次是指觀念和知識在我與環境之間的實施,突出表現為每個人自我突破、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并運用金錢或財務運動規律的素質和能力。由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階段逐步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
初級階段,以培養學生財務規劃意識為目標,從堅持記消費日記賬和控制消費支出等入手,學會對錢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學生們可通過對連續幾個月的賬面分析,大致將消費支出分成兩個部分,即固定費用(包括一日三餐基本支出、日常生活學習用品支出等基本開支)和變動費用(包括手機費、上網費、應酬費等交際費用)。對于固定費用一般是屬于必要的開支,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減少的。但對于交際費用卻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增減,這部分也正是可控制的消費支出,有必要對其進行財務規劃,如果要進行各類投資,其所需的資金就應該來源于此。換個角度來看,能夠合理安排好每個月的生活費,且能做到小有結余,何嘗不是一種理財呢!要知道,大部分學生是不可能有大把的余錢進行各種投資的。
中級階段則通過對理財知識的學習來了解各類理財產品的特點,熟悉各種投資工具,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模擬操作以積累經驗。我院投資與理財專業開設有個人理財課程,并且從2005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股票模擬交易大賽”,全院各系學生均可參加,參與人數逐年增長。但從得獎情況看,名列前茅的都是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學生。另外,投資與理財教研室還與方正證券杭州平海路營業部合作組建了“金鼎證券實踐中心”。這是一個由對證券感興趣的在校學生組成的學生社團組織,會員人數穩定在七百人左右。實踐中心聘請一位專業教師為指導老師,人數不定的畢業生為投資顧問,并報院社團管理中心備案。該實踐中心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為原則,開展與本實踐中心密切相關的活動,如不定期舉辦證券投資講座、協助舉辦模擬炒股大賽、推薦學生到各證券公司實習等。為學校、學生和證券公司之間建起了一個聯系和合作的平臺。
高級階段則是“牛刀小試”,適度地進行投資,無論是投資股票、基金還是自主創業,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從實踐中掌握理財的規律和真諦。據不完全統計,我院有不下三十位學生在證券公司開有帳戶進行股票、基金的買賣。資金來源有自己的壓歲錢、平時的積攢及父母的投入等。去年底,筆者曾問過一位學生“股民”收益情況,當時他告知已經小有成效,當問到其投資的個股后發現,其股票絕大部分為高風險股,其理由是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這也正是很多學生股民的投資理念,反映出他們風險意識的淡漠。
三、學校的角色
對于大多依靠父母提供資金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只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但由于大學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金錢觀、消費觀、理財觀則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因此,學校應重視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將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社會責任感。為此建議學校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
1.對學生的理財教育,應納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體系。學校應設立學生理財輔導中心(或部門),幫助入學的新生進行初級階段的理財輔導,以培養學生日常財務規劃意識為目標;輔導學生成立各種理財社團,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和比賽,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理財意識和理財興趣。理財輔導中心(或部門)可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不定期地開展對學生投資風險心理承受能力測試,將其作為學生投資規劃時的參考。
2.參照我國實施的金融理財師(AFP)和國際金融理財師(CFP)兩級認證制度的基本框架,開設《金融理財基礎》、《投資規劃》、《個人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等選修課程,或開設相關講座,讓大多數學生樹立起一定的理財意識、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特別是在理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風險意識。
3.建立理財信息數據庫,為學生提供理財資源支持。使部分學生在學校經歷一定的理財實踐,為盡快適應社會提前積累和提升“財商”。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曾說,致富要有財商,有了財商一個人才會大氣,視野才會寬闊,出手才會慷慨,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才會站得高、看得遠。顯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將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羅伯特·T·清崎(美).富爸爸成功的故事[M].水利電力出版社,2005
2.李焱.大學生急需強化理財教育[EB/OL].http://finance.sina.com.cn.2006-5-25
3.胡遠志.關注大學生理財教育:培養財商從大學開始[EB/OL].http://web.sanxiau.net.2005-5-31
4.佟琳.大學生理財“三級跳”切忌舍本逐末[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06-10-8
(作者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6)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