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報關實務》是一門實踐性強,涉及面廣,以理論為基礎,時效性強的操作技能課。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我國對外貿易政策、國家貿易管制政策、海關法等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報關的專業操作技能,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現代學習觀。文章結合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國際貨運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對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做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高職 報關實務 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0-138-01
《報關實務》是國際貿易、國際貨運等專業的重要課程。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職業能力水平的高低。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報關實務》課程應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即教師要深入相關行業調研,分析就業崗位特點,制訂與培養高職國際貿易、國際貨運學生相適應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培養社會需要的外貿專業人才。
一、課程的性質與特點
《報關實務》課程是一門操作技能課。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涉及國際貿易法律、我國對外貿易管制政策、商品分類等基礎知識,又涉及具體的進出口業務,如國貿實務、單證實務、外貿函電等,是一門理論和實務相結合的課程。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培養他們較強的報關專業技能。即在理論夠用的前提下,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其實際業務能力。同時該課程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時效性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近幾年來,本校不斷地提倡教學改革。如請高職院校教改比較成功的專家傳授教學改革經驗;鼓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相關行業調研,分析就業崗位特點,制訂適用的教學大綱、實訓大綱、考試大綱及教學計劃。
1.在實踐中調研,制訂適用的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內容。高職院校的定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許多高職院校在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除《報關實務》外,同時開設了其他相關的專業課程。但是《報關實務》課程內容與其他專業課程存在部分重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增加和縮減。如:《報關實務》課程的教學體系,一直是以先理論、后實踐的程序開展的。一般的教學都是以理論和單證為主進行的,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強調報關程序與報關單證的制作。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報關程序的講解和報關單證的制作結合在一起,重點講解《進出口貨物報關單》的填寫。其他單據的繕制留給《單證實務課程》,這樣就避免了專業課程的重復,也前后照應,使有限的教學時間得到充分利用。
2.在教學中,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訓教學時間。改革前是2比1,改革后為1比1。
3.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變為“老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操練”的模式,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1)理論知識“夠用”。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培養方向以及接受知識的程度,通過教學引導,使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滿足基本需要。在此基礎上,設法使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相關知識,滿足社會的要求。(2)重在“實際操作”。實踐教學內容以報關從業人員的實際崗位要求為指導,進行報關業務流程模擬和實際訓練,“邊學邊做邊練”。使學生掌握報關基本程序,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實際操作和運用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
1.針對《報關實務》課程的性質,為更好地貫徹課程設置的原則,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報關實務》課程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是他們在以往的生活或學習的體驗中從未接觸過的。如何引導學生進入這個領域,教師要從案例切入。如:報關概念,認識海關。(2)五步教學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應是一種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過程。從已掌握的知識著手,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電腦查閱資料。在課堂上師生自由討論,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海關是國家行政管理機關,代表國家把守“國門”。對貨物的監管,重在“證”、“稅”的管理。(3)模擬教學法。將報關實務流程引進課堂,從大量報關業務中選擇典型內容,組成一套套完整的報關業務流程。如:一般進出口貨物的報關程序;保稅加工貨物的報關程序;特定減免稅貨物的報關程序……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扮演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海關等各種不同的角色,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所有單證選自實際業務中,真實性強。通過這種實訓,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縮短了書本與現實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了上崗的“零距離”。(4)現場參觀。以前剛上這們課程時,經常有同學提問:“我們城市沒有海,為什么有海關?”“海關是干什么的?”通過參觀海關報關業務現場與報關公司,同學們對海關,報關單位,中國電子口岸等有清晰的認識。現場參觀遠勝課堂教學效果。
2.教學手段的改革。(1)收集信息資料,整改教學內容。報關實務課程時效性強,我們選用的教材是最新版本的(全國報關員資格考試教材),沒有選用高職高專教材主要是考慮它內容更全、更新。但在授課過程中,還是有一些我國及其他國家經濟與外貿方面的信息,需要及時更新。我們通過報紙、網絡等收集進行補充。在課堂上,根據實際報關業務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與更新,保證所教授的內容與實際同步。同時收集實際業務中的合同、報關單據等資料,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演示介紹,使學生熟悉報關實務資料和環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實際教學效果。(2)我們課余時間到海關、報關公司等實際開展報關實務的現場調研,了解外貿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和前景,將實際業務操作模式引入課堂,一方面使得學生學到的知識及時更新;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探討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對于提高教師個人的綜合業務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3)我們選用的教材是最新版本的(全國報關員資格考試教材),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課程精髓,我們沒有按教材的編排順序來上課,而是按報關業務流程的順序并編寫了相關習題集。(4)學生可以在報關實訓室通過使用實訓軟件全程模擬報關程序,這樣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實際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5)本課程的考核也作了相應改革,由注重理論掌握程度為考核目標轉變為以學生職業能力為考核目標。
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也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對報關實務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內容上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以滿足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張華,張素珍.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6(9)
(作者單位: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責編: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