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我國會計核算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國會計核算體系建設的思路。
關鍵詞:我國 會計 核算體系 建設
中圖分類號:F2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0-156-02
一、我國會計核算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我國會計核算現狀。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核算方法,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的、系統的、全面的反映和監督,以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管理活動。會計核算,是會計的基本職能。會計,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從遠古時代的結繩記事,到現代社會的電算化,經歷了不斷發展的過程。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已成為一個真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會計核算工作也經歷了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國的會計核算主要是以會計制度為核算依據,即由財政部制定統一的會計制度,各會計單位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來進行會計處理,被稱為“制度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頒布了很多會計制度,特別是1992年財政部頒布了13個分行業的會計制度,還頒布了《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1997—1998年期間頒布了財政預算及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2000年以后又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等。到目前為止,我國執行的現行會計制度有:
(1)企業方面。有《企業會計制度》(2001年起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2002年起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2005年起執行)。在執行會計制度的同時,財政部對原《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并于2006年2月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一個基本準則和38個具體準則),新準則于2007年1 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執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
(2)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方面。有《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1998年起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1997年起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1997年起執行)、《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1997年起執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1997年起執行)、《醫院會計制度》(1997年起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2005年起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2005年起執行),等等。
財政部于1998年還頒布了一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
2.存在的問題。
(1)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如《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都是由財政部頒布,屬于同一層次,這樣造成了準則與制度并存“一山容二虎”的局面,并且準則和制度有很多地方重復,又有很多地方規定不一致。如《企業會計制度》中有會計假設、會計核算基礎、會計原則,以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規定,而《企業會計準則》中也有此規定;還有就是很多地方規定不一致,主要表現在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之間存在一些不一致的規定,財政部的解答是《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規定的或規定與《企業會計準則》不一致的,以《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為準,也就是說,在具體的會計核算中既要看會計制度,也要看會計準則,造成實際操作較為困難。另外,財政部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同時又鼓勵其他企業執行;也就是說,其他企業既可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也可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因此,這種并存局面導致層次不分,執行混亂。
(2)會計制度的選擇存在問題。除了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選擇上存在問題外,單在會計制度的選擇上也存在問題。
比如,在《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選擇上存在隨意性。《小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小企業可以按照本制度進行核算,也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也就是說小企業不一定非要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如此下去,如果所有小企業都不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那么制定《小企業會計制度》有什么意義呢?
還比如,民辦學校,有的地方規定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有的地方規定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如廣州市出臺了一個《廣州市民辦學校財務會計管理規定》,該《規定》明確指出,民辦學校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應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對外不籌集資金且規模較小的民辦學校可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其他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如果確認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民辦學校,那么即為營利組織,而目前我們國家并沒有將民辦學校定性為營利組織。
(3)會計核算基礎不統一。表現在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方面。政府機構和民間非營利機構實際上都是屬于非營利組織,財政部頒布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采用“權責發生制”,而行政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
二、我國會計核算體系建設的思路
1.建立我國營利組織、政府預算組織、非營利組織三大部門的會計核算體系。由于我國目前的會計核算體系還比較亂,導致會計核算中隨意性比較大,因此需要加以理順,筆者認為,以《會計法》為會計核算的根本大法,建立我國營利組織、政府預算組織、非營利組織三大部門的會計核算體系。所謂營利組織,就是以營利為目的,投資者要謀取經濟回報的組織,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企業;所謂非營利組織,就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資源提供者不圖回報,其剩余資產不進行分配的組織;所謂政府預算組織,就是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的組織。從廣義上來講,政府預算組織也屬于非營利組織,只是由于納入了國家的財政預算管理,故單獨列出來。這樣,我國的會計可分為營利組織會計、政府預算組織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三大塊。
如何來劃分營利組織、政府預算組織、非營利組織?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的營利組織一般由工商部門注冊與管理;政府預算組織由財政部門管理;非營利組織一般由民政部門注冊與管理;營利組織要納稅,而政府預算與非營利組織可免稅(主要是免所得稅,如有經營性收入,則仍然要繳營業稅、增值稅等),具體劃分如下:
(1)營利組織。凡是在工商部門注冊的組織均屬于營利組織,包括各種公司、國有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其他企業等等。
(2)政府預算組織。凡是由財政部門管理,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的組織均屬于政府預算組織,根據我國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納入我國財政預算管理的組織包括:政府組織(國務院及所屬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各部門);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和軍隊);國家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國家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以及黨派組織、社會團體;還有享受國家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等。
(3)非營利組織。既不是營利組織,也未納入財政預算的其他組織則歸屬于非營利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未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的實行“自收自支”的公辦事業單位等等。
2.建立我國營利組織、政府預算組織、非營利組織三大部門的會計準則,實行“會計準則”模式。為了徹底改變我國目前《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并存的局面,與國際會計接軌,應取消我國長期以來執行的“會計制度”模式,實行“會計準則”模式;建立《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三大會計準則體系。
(1)《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我國從1993年開始頒布實施第一個企業會計準則,后來陸續頒發了一些具體準則,到2007年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38個具體準則的頒布實施,《企業會計準則》即《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已日趨完善,并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因此,《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已經存在,不需另行制定,只存在修訂和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問題。
(2)《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目前我國還沒有《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因此建議財政部盡快制定,以規范政府預算組織的會計核算行為。《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應采用“權責發生制”,允許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各種資產減值準備等。因為“權責發生制”同“收付實現制”相比,其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準確反映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
(3)《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目前我國有一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而我國的事業單位通常是指國家財政撥款的公辦非營利組織,并不包括大量的非財政撥款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因此《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可并入《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中,財政部應單獨制定一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可將現有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關于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財務會計報表等這部分規定,劃入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中。
《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三大會計準則建立后,會計核算以這三大會計準則為依據,那么現有的10多個會計制度如何處理?一是取消,二是改為具體的會計核算辦法。
總之,根據以上會計核算體系建設的思路,營利組織、政府預算組織、非營利組織這三大部門的劃分不存在交叉問題,涇渭分明;按照這三大部門來制定其相應的會計準則也不存在交叉問題,是平行的三大系列。因此,是營利組織的就執行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是政府預算組織的就執行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是非營利組織的就執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不存在既選擇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又選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或政府預算組織會計準則的問題,也不存在選擇什么會計制度的問題。這樣,我國的會計核算體系就理順了。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4.財政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5.徐曙娜、陳明藝.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財務處 重慶永川 40216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