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物價的持續變動,現行公認的會計原則受到沖擊,作為適應物價持續變動的產物——物價變動會計,它克服了歷史成本會計方法在物價變動現實中的種種不足,它的理論及其發展對于現行的財務會計來說,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物價變動會計取代歷史成本會計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關鍵詞:物價變動會計 會計信息意義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0-172-01
物價變動會計是適應物價持續變動的產物,它的出現,克服了歷史成本會計方法在物價變動現實中的種種不足,同時它的理論及其具體模式沖擊了當前指導財務會計的會計公認原則,對于現行財務會計來說,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雖然現階段推行物價變動會計比較困難,但是,只要物價變動繼續存在和發展,那么以物價變動會計取代歷史成本會計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下面就物價變動會計及其在我國的應用談一些個人的粗淺看法。
一、傳統會計方法造成會計信息嚴重扭曲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由于價值規律、市場供求關系、勞動力生產水平、科技進步,以及自然資源有效性和需求多樣化并逐步擴大化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商品物價會發生變動——貨幣購買力不穩定,這種變化直接沖擊了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的理論基礎。因此,很自然地使傳統會計方法所反映的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甚至是扭曲的,主要表現在資金、成本和利潤等會計信息方面。
1.在資金信息方面。傳統的會計方法在取得實物性資產時,是按照取得時價格作為其成本入賬的,一直保持不變,直至其報廢或被消耗掉,但是在物價變動情況下,企業所有實物性資產的實際價值會發生變化,出現現行價值和賬面價值的背離現象,這樣,企業只有反映過去情況的賬面價值,沒有多大現實意義,沒有現值數據,也就無法據此做出正確的經營反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擁有的貨幣性資產和負債,在貨幣購買力發生變動時,雖然貨幣數量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其實際含有的價值量卻已經不一樣了。在幣值下降時,債權人會受到損失,債務人則獲得收益;反之,在幣值上升時,債權人會獲得收益,債務人則受到損失。因此,在貨幣購買力發生變動時,貨幣性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不能夠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狀況,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物價水準損失和收益。
在物價上漲時期,傳統會計方法按歷史成本計價,成本與費用的賬面價值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但是由于貨幣購買力下降,使得企業雖然在貨幣數量上得到補償,但是其實際實物損耗卻無法補償。
2.在成本信息方面。(1)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要想繼續經營下去,必須使其耗費的生產要素在實物上得到補償,而不是僅僅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實物補償是再生產的物資基礎。但是在幣值下降的情況下,歷史成本只能反映過去的資金耗費水平,而不能反映現時的資金耗費水平,這樣一來,企業的歷史成本信息就不能反映資金耗費的實際水平,不能作為計算補償實物的貨幣準備金的依據,也就不能真實地反映產品的成本情況。(2)物價變動時期,由于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幅度較大,又存在國家調撥價格、浮動價格、市場價格和議定價格等多種價格形式,企業在材料采購過程中經常出現一種材料幾個價;歷次材料采購價格又相差懸殊,難以制定計劃成本,即使制定了,計劃成本也無法保持相對穩定,不能起到控制材料實際成本的作用。另外,在幣值變動的情況下,企業可比產品的上期成本與本期成本,失去可比基準,成為“不可比產品”,使國家和企業主管部門很難確定和考核企業的可比產品計劃成本和可比產品實際成本的降低任務。
3.在利潤信息方面。按照傳統的會計方法,企業在計算銷售收入時,共計量基礎是現行價格,但是耗費的銷售成本是按原始價格計量的。當幣值穩定時,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的計量單位一致,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成本;但是在物價上漲情況下,現行銷售收入與歷史成本嚴重背離,出現降低成本虛增利潤的現象。企業在分配那部分利潤時,就存在無物資保證的超量分配。從國家財政來說,獲得的所得稅是企業按照虛增利潤計算的,成為無物資保證的財政收入,又據以安排財政支出,必然會增加貨幣發放,加劇通貨膨脹。
二、在我國推行物價變動會計的意義
1.有利于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按照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固定資產按原始成本計價,生產所耗,在物價上漲情況下,會出現少計成本、虛增利潤的情況,這部分虛增利潤實際上是把固定資產實際消耗的補償貼進去了。長此以往,企業必然陷入一種自我清算之中,企業擁有的固定資產會逐漸被分光吃盡,所獲補償不及所耗費成本,只有按照物價變動會計方法,企業的資產耗費才能在實物上得到補償,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能夠及時反映價格變動信息。在我國現階段的商品經濟中,價格是有效的經濟杠桿,通過價格的波動,引導企業的經營方向,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種新的運行機制的要求,采用物價變動會計能夠及時反映這種價格信息。
2.有利于保持生產和消費的恰當比例關系,保障社會生產的穩定和增長。在物價發生波動的情況下,傳統的會計方法按照原始成本計價,結果是收回的貨幣資本額不足以使企業耗費的各種資產得到重置,生產能力得不到恢復。將本屬資產耗費補償資金的貨幣資金當成利潤,進而被分掉,必然會使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生產不足、需求過旺的比例失調現象;實行物價變動會計則相反,企業的生產能力會得到恢復和發展,生產和消費的合理比例關系會得到保證。
3.有利于緩解生產資料供應緊張狀況,穩定市場物價。在傳統會計方法下,企業存貨按歷史成本計價,記入產品成本中的存貨消耗也是歷史成本。存貨的歷史成本越低,利潤越高,企業獲利也就越多;反之,企業獲利就越少。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多獲利,必然是千方百計搶購原材料,結果是使原材料價格一漲再漲。在實行物價變動會計的情況下,由于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資產耗費是按現時重置成本計入成本,這樣一來搶購屯積原材料的重要動因自然消失,從而起到緩解生產資料供應緊張狀況和穩定市場物價的作用。
4.有利于實現會計信息的客觀真實性,更好地發揮其職能作用。物價變動會計可以較大程度地消除物價變動的影響,使企業各期的資金、成本和利潤的實際變動情況和會計提供的信息保持一致,從而使各級政府和企業主管部門據此信息做出正確的宏觀決策和進行合理的微觀經營管理。
三、在我國推行物價變動會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關于確定資產重置成本的問題。現在企業中耗用的原材料有計劃價格、浮動價格和自由議價三種情況。如果企業的原材料供應渠道較固定,原材料重置成本可以按供應單位的現時供應價格加采購費用確定;如果同一報告期內原材料兼有多種不同價格,則可采用同步消耗假設重置數量為權數,加權計算該種原材料平均重置成本。對于固定資產中的機器設備,同類的采用供應部門的現時供應價格加采購費用計算。若是非同類的固定資產,則先計算出資產單位生產能力的重置成本,乘以在用資產的生產能力,對于房屋建筑物可以參照同等新建工程單位平方米造價計算。
2.物價變動會計的核心是對資產定期進行重估。由于價格變動,重估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主觀隨意性,這樣會給某些經營思想不正的企業以可乘之機。對此,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加強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
3.在企業凈收益計算中,要把營業利潤和資產持有利益嚴格區分開來。營業利潤是企業真正的營業凈利,它來自企業的經營活動,可以作為利潤分配。持有利益是企業資產持有期間由于價格上漲造成現行成本和歷史成本之間的差額,不能作為利潤分配。因此,營業利潤不應包括持有利益。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大同市中心支行 山西大同 037008)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