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利用天津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費結構相關數據,運用擴展的線性支出(ELES)模型,對2002~2006年的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實證分析,并通過計算基本消費支出、收入彈性和自價格彈性等,分析近年來天津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天津城鎮居民消費需求不夠旺盛,消費結構不夠合理,消費支出中享受型消費比重較低,家庭設備用品和交通通訊對收入和自身價格的敏感度較大。
關鍵詞:ELES模型 城鎮居民 消費結構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0-268-02
一、引言
消費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最后一環,消費結構通過鏈條反向傳導,極大影響著生產結構和產業結構,它們的調整要以消費結構為必要前提。研究分析居民的消費結構及其變化趨勢,有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來優化消費結構,調整產業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良性運行。在消費結構分析中,通常使用線性支出系統(LES)模型或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ELES)模型分析居民家庭對各類消費品的消費需求結構和變化趨勢。其中,ELES模型是目前在進行消費結構分析預測方面較為先進的經濟計量方法。
作為中國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其經濟發展始終趕不上北京和上海,而且差距很大,尤其城鎮居民消費水平一直很低。2006年,天津市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務院將天津市定位于北方的經濟中心。如若要成為北方的經濟中心,合理的消費結構是天津市必備的前提。
文獻搜集中發現,研究全國和各地消費結構的論文較多,但研究天津消費結構的論文僅有一篇。王淑芬(2004)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天津市1992~2001年間城鎮居民消費的變動進行實證分析。因此,本文利用2002~2006年天津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數據,通過擴展的線性支出模型,對近幾年天津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實證分析。
二、擴展的線性支出模型的構建
擴展的線性支出模型假定某一時期消費者對各種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數量取決于其收入和各種商品的價格,而且消費者對某一商品或服務的消費需求可分成基本需求和超過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兩部分。基本需求是消費者為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費需求,它與收入水平無關,消費者在滿足基本需求之后才將剩余收入按照某種邊際消費傾向安排各種非基本需求支出,它與消費者偏好有關。
消費結構是消費中不同商品或服務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例,它包括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教娛樂、居住和雜項等8個支出項目。依據天津統計局對城鎮家庭的抽樣調查標準,在研究消費支出時,一般把城鎮居民劃分為7個收入階層,分別是:最低收入戶、低收入戶、中等偏下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等偏上收入戶、高收入戶。因此,筆者利用2002~2006年天津城鎮居民各年消費結構的截面數據,可以對③式參數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并以此計算基本消費支出、收入彈性和自價格彈性。
三、天津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
(一)邊際消費傾向分析
邊際消費傾向(在模型中為bi)是指居民在滿足基本消費需求以后,每增加1單位收入,用于生活消費支出的比例。利用天津各年7×8的截面數據對公式③進行最小二乘法參數估計,得到各年各類商品的邊際消費傾向和總的邊際消費傾向,見表1。
由表1,從總體上看,2002~2006年城鎮居民總的邊際消費傾向一直維持在0.520上下,2006年達到最高點0.531,即每增加100元收入,有53.1元用于增加消費,而46.9元用于增加儲蓄。這表明天津城鎮居民收入用于消費的比例還是比較低,消費需求一直不夠旺盛,天津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過慢。
從各個消費項目來看,2002~2004年處于邊際消費傾向前二位的是食品和居住,這說明這幾年天津城鎮居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增加食品和居住的消費支出;2005年,居住和交通通訊的邊際消費傾向躍居前二位,居民消費結構有所改善;2006年,食品的邊際消費傾向回到第一,交通通訊的消費傾向依舊位居第二,這主要由于該年食品價格上漲所致。從總體上看,盡管近5年各類商品的邊際消費傾向總體變化趨勢不明顯,但是可以看出食品、居住、交通通訊和文教娛樂的邊際消費傾向始終處于高位。這說明,在滿足吃、穿、用的生存需求后,天津城鎮居民已經逐步將消費重點轉移到為提高生活質量而進行的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的服務支出上。不過,天津城鎮居民食品支出一直位居最高,文教娛樂、交通通訊等高質量的消費支出不夠明顯,消費結構仍然不合理。
(二)基本消費需求分析
居民基本消費需求支出的一般定義是指為了保證勞動力的正常再生產,居民對物質產品和勞務所需要基本消費量的貨幣支付能力。根據公式⑤,將最小二乘估計值代入,計算得到2002~2006年每年八類商品的基本消費需求支出水平和每年基本消費總支出水平,見表2。基本需求是消費者為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費需求,基本需求總支出占實際消費平均支出比重能夠反映居民生存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的對比程度。從2002到2005年,該比值一直保持在60%以上,分別為64.8%、66.8%、66.2%和68.4%,在2006年,該比重才陡然降為56.7%。這說明,近5年天津城鎮居民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性消費比重過高,消費支出中用于享受型消費的比重較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通過比較居民月基本消費需求總支出和最低收入戶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小,能夠確定社會基本救濟水平。由表2數據,計算得到2002~2006年居民月基本消費需求總支出分別為388.6、438.0、485.8、550.2和498.2。根據歷年統計年鑒數據計算,對應各年最低收入戶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78.1、290.3、324.1、346.8和432.1。對比兩組數據可知,各年最低收入戶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相應月基本消費需求總支出,最低收入戶不能保證起碼的基本生活消費需求,天津市政府每年都需要對他們進行社會救濟,否則他們都無法維持正常生活。
(三)基本消費水平下的消費支出結構分析
根據居民在基本消費水平下的消費支出結構變動情況,可分析各類消費支出中滿足生存型需求和享受型需求的情況,從而反映人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居民基本消費水平的消費支出結構可以用各類消費的基本消費支出占實際消費支出的比重來衡量,見表3。基本消費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消費支出中滿足生存型需求的成分越多,反之,滿足享受型需求的部分越多,如2006年,食品基本消費支出所占比重最大,約占71.9%,即有71.9%的食品支出是滿足生存型消費需求,只有28.1%是滿足享受型消費需求。為便于分析,我們將50%作為分界線對各年各類消費項目的基本消費所占比重進行綜合分析。從2002到2005年,基本消費所占比重超過50%的消費項目有5項,是食品、衣著、醫療保健、文教娛樂和居住,其中只有醫療保健變動幅度比較大。而在2006年,基本消費所占比重超過50%的消費項目有食品、醫療保健、文教娛樂和居住4項。近5年,除雜項外,其他7項消費中,就有至少4項消費支出主要為滿足生存型需求,消費質量有待改善和提高。不過,2006年的變化比較明顯,除居住外,各項基本消費所占比重均有較大幅度下降,尤其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的降幅最大。對比前4年,2006年天津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有了較大幅度提高,消費支出逐漸傾向于享受型消費。
(四)需求的收入彈性與價格彈性分析
需求收入彈性表示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1/100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而需求的價格彈性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該種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分析需求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可以看出消費者各類需求對收入和相應產品價格的敏感程度。根據最小二乘估計值和彈性公式可分別計算出需求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見表4。
從總體上,分析表4各類商品的收入彈性得出,各年食品的收入彈性最低,一直維持在0.35上下,對收入的敏感度不強,即收入即使增幅很大,食品消費增幅也不會很大,食品消費呈現消費剛性特點;而各年家庭設備用品和交通通訊對收入的敏感程度很強,收入彈性均大于1,說明隨著收入的增加,居民對高水平生活質量的追求,在家庭設備用品和交通通訊上的消費隨之增加;其他消費項目中,衣著和居住的收入彈性基本保持在0.8左右小幅波動,而醫療保健和文教娛樂的收入彈性,大體在0.6左右波動,收入變動對它們的影響較差。具體到2006年,收入每增加1%,家庭設備用品支出就會增加12.16%,交通通訊就會增加10.59%,增幅均超過收入增長。
相比需求的收入彈性,需求的自價格彈性都為負值,說明各類消費商品的自價格對其需求具有反作用。其中,家庭設備用品服務和交通通訊需求價格彈性一直處于高位,這兩類消費支出對價格變化比較敏感,價格效應較強,而且在2006年自價格彈性絕對值分別達到最大分別為0.750和0.646。而食品和文教娛樂的自價格彈性大多集中在-0.3以上,呈現價格剛性的特征,僅在2006年有所突破,分別為-0.366和-0.415。衣著、醫療保健和居住的自價格彈性維持在0.5上下小幅波動,價格對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這與需求收入彈性分析基本一致。隨著天津經濟的騰飛,天津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們對于增加家庭設備用品和交通通訊的愿望將更為強烈,并且它們受自身價格的影響很大。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根據近5年的數據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⑴天津城鎮居民收入用于消費的比例還是比較低,消費需求一直不夠旺盛,天津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過慢。⑵城鎮居民食品支出一直位居最高,文教娛樂、交通通訊等高質量的消費支出不夠明顯,消費結構仍然不合理。⑶天津城鎮居民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性消費比重過高,消費支出中用于享受型消費的比重較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最低收入戶不能保證起碼的基本生活消費需求,天津市政府每年都需要對他們進行社會救濟。⑷近5年,除雜項外,其他7項消費中,就有至少4項消費支出主要為滿足生存型需求,消費質量有待改善和提高。不過相比前4年,2006年天津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有了較大幅度提高,消費支出逐漸傾向于享受型消費。⑸家庭設備用品和交通通訊的需求收入彈性和自價格彈性均較強。隨著天津經濟發展,人們對于增加家庭設備用品和交通通訊的愿望將更為強烈,此類消費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消費熱點。
2006年,國務院將天津定為于北方的經濟中心,提出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為龍頭帶動環渤海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極力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由此,國家將給予天津各種優惠和特惠政策,如全國性柜臺交易市場落戶天津濱海新區。隨著國家的政策導向,加之天津各界的努力,天津未來經濟必將高速增長。這是天津促進消費增長的有利時機,并由消費提升來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基于此宏觀背景,結合分析結論,筆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⑴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高居民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增強居民對未來生活保障的信心,以應付未來的失業及醫療等基本需要的儲蓄部分就會降低,居民自然會增加消費支出。⑵重點釋放中高收入階層的消費能力。中高收入階層的消費能力很強勁,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導向發展多渠道消費,鼓勵他們擴大消費,合理消費。⑶積極發展服務性消費行業,提高享受型消費比例,優化消費結構。政府可以一方面促進服務性消費行業的發展,規范服務性消費行業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通過宣傳引導,提升市民增加享受型消費的信心。⑷抓住經濟發展契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政府救濟最低收入戶只是短期行為,政府應該抓住天津大發展的機遇招商引資,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并引導低收入群體就業。⑸積極培養新消費熱點,使之成為新一輪經濟生長點。彈性分析表明,未來人們對于增加家庭設備用品和交通通訊的愿望更為強烈。政府應該適時把握新消費熱點,及時為其提供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促進其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淑芬.天津市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統計分析[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4(6)
2.周俊玲.北京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實證分析[J].商業研究,2007(7)
3.黃賾琳,劉社建.基于ELES模型的上海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動態變遷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7(6)
4.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三版)彩印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樊綱,王小魯.消費條件模型和各地區消費條件指數[J].經濟研究,2004(4)
(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 300222)(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