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被譽為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它不僅具有文化韻味,而且與生活、自然界中的某些化學現象密切相關.以成語知識為載體考查化學基礎知識,正逐步融進中考試題中,成為中考試卷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現舉例如下:
1.鐵杵成針:相傳唐代詩人李白少年求學時,曾遇一老媼,磨杵不輟,問何為,媼答:欲磨作針.自受感動,由此奮發而終有大成就.比喻做事能持之以恒,則必有成果.
【化學含義】鐵杵磨成針,只是杵的形狀發生改變,并沒有生成新物質,屬物理變化.
2.烈火真金:真金不怕在烈火中燒.比喻英雄本色不變.
【化學含義】黃金是化學性質非常穩定的金屬,即使在高溫下煅燒,也不會被氧氣氧化.
3.海枯石爛:大海枯干,巖石風化成土.形容經歷極其久長的時間.多用作誓詞,表示意志堅定,永遠不變.
【化學含義】海枯即海水干涸,屬于物理變化;石爛意為巖石風化,生成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4.水滴石穿:滴水可使石穿.比喻堅持不懈,集細微之力也能成就難能之功.
【化學含義】由于水滴長年累月沖擊石頭而發生的,其中包含著化學反應.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后,使雨水呈酸性,滴在巖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上,碳酸鈣與酸發生反應,生成了可溶于水的Ca(HCO3)2,反應方程式為CaCO3+H2O+CO2=Ca(HCO3)2.
5.點石成金:即“點鐵成金”.古代方士稱能用靈丹將鐵點化成金子,后比喻把別人文
句略加點竄,頓然改觀.
【化學含義】“石”通常指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金”指黃金(Au),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原子的個數都沒有改變,因此點石是不能成金的.
6.百煉成鋼:鐵經過反復煅煉能成鋼.比喻人經過斗爭生活的長期考驗,能成為堅強的英才.
【化學含義】在煉鐵過程中,生鐵中的碳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即變成鋼.
7.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可挽回.
【化學含義】木頭已經做成了船,是木材形狀發生了改變,并未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8.鉆木取火:遠古時代的取火方法.鉆木使摩擦發熱而爆出火星來.
【化學含義】鉆木時對木材做功,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從而使溫度達到木材燃燒的著火點.
9.煽風點火:比喻煽動或唆使別人干壞事.
【化學含義】煽風時,鼓入了新鮮空氣,從而使可燃物燃燒更旺.
10.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燃著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或東西太少,解決不了問題.
【化學含義】一杯水可降溫度不大,很難使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從而難使一車燃著的木材熄滅.
11.釜底抽薪:從鍋底下抽出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化學含義】燃燒需要可燃物,減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燒.
12.死灰復燃:冷卻的灰又重新燃燒起來.比喻失勢的人又重新得勢,也用來比喻已經消亡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多含貶義.
【化學含義】燃燒需達到兩個條件:①與O2接觸;②溫度達到可燃物燃燒的著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