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里頭一句就講到: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把“性本善”理解為“人性本善”,其實,與其說是“人性本善”,莫如說是“天性使然”。人性,不過是天性的一部分,而天性,則是人有之,動物亦有之的?!靶员旧啤奔词钦f天性是善的,是純真的。所以,在每一次的大災大難面前,才會有那么多奇跡的誕生,有那么多感動人心的畫面激蕩你我。不管是人救人、人救動物,還是動物救人,都是“性本善”的最初意義啊!
深海中,那只“領航”的白海豚
1871年夏天,新西蘭海岸地區大霧迷漫,一艘遠洋海輪在暗礁叢生的淺海地區顛簸,分不清航道,眼看面臨觸礁危險。這時,一只白色海豚趕來為這艘船領航。船長指揮輪船跟著海豚,穿過迷霧,繞過暗礁,順利到達了安全地區。從那以后,每艘海船經過這里時,白海豚都來領航。有一次,這個白衣“領航員”在領航時,被船上一名旅客開槍打傷了,可是幾個星期以后,心地善良的它又來領航了。為此,新西蘭政府專門召開會議,頒布了一條法令:任何人都不得傷害這只白海豚。從那以后,白海豚日以繼夜地執行“領航任務”,在長達40年的漫長時間內從不間斷,直至1912年,這只白海豚鞠躬盡瘁一生后,才在海面上永遠消失。
“冷血”動物不冷血
2004年,那場稱之為“世紀大海嘯”的印尼海嘯霎時間吞沒了多少生命!人們總是在無助與恐懼中才會想到對大自然的敬畏。人性的光芒在災難中會閃現,動物的堅強與無私也在災難中閃耀著它的靈性。
海嘯來臨時,一位名叫桑吉塔的母親只能抓住兩個年幼兒子的手拼命向高處奔跑,她希望大兒子能跟她一起逃出險境。但孩子并沒有跟上母親,而是向他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離海岸只有大約40米的小棚屋跑去。
危急關頭,小狗“塞爾萬庫馬”毅然掉轉頭去追小主人。它一路咬著小主人的衣服,間或用鼻子拱著小主人,硬是將他給拽回了附近高處的安全地區,挽救了小主人的性命。
如果說一只寵物狗救回了主人的性命被稱作常情的話,那么,對于被人們一直認為是可惡恐怖的巨蟒在海嘯中救人會不會讓人震撼?
海嘯發生那天,26歲的麗扎眼見著自己的村落被巨浪淹沒,慌亂中人們紛紛逃命。一位母親因為受了重傷,請求麗扎帶上自己的雙胞胎女兒逃生,她于是背起兩個孩子。
巨浪把麗扎沖出了房子,她和孩子們只得在洪水中“隨波逐流”。在與急流搏斗時,麗扎突然發現一條巨蟒從左側順著洪流游。她和兩個孩子也顧不了許多,用手緊緊抱了蟒的身子。
仿佛有一個世紀的時間,麗扎雙腳觸到了海灘,得救了!雖然受了點傷,總算平安無事地活了下來。劫后余生的麗扎激動地說:“那條大蛇沒有咬我們!是它救了我們!”
都說蛇是冷血動物,然而冷血的它們,感情真的是“冷”的嗎?
小動物,大英雄
老人們總說,動物有很多預感,它們比人先知先覺,能感到潛在的大自然的威脅。至于動物是不是真的能預報地震,很多專家都說“不科學”,但是,動物在廢墟中救人的一幕幕情景總是不能忘記,也不該忘記。
2003年伊朗大地震。震后的大街斷壁殘垣,一片瓦礫殘骸之上,鳥籠里兩只金絲雀上上下下地跳動著,給這個死亡之城帶來生命氣息?;\子旁的碎磚上,坐著這條街上惟一幸存的家庭。
兩只金絲雀是這個幸存家庭養的寵物,那天凌晨地震到來前,它們在籠中瘋狂地撲翅和鳴叫,一家人全被驚醒。男主人預感要發生不好的事,連忙從床上蹦起,打開窗戶,將家人一個接一個從窗戶中拋了下去。就在他們一家全跳到樓下后,沒過幾秒鐘,強烈的地震夷平了這座城市的大多數建筑,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坍塌,鄰居們在熟睡中離開這個世界。
“如果巴姆城的每一個人都養只金絲雀,那么也許我就不會失去所有的鄰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從北川前往江油的一輛載滿乘客的中巴車在即將駛上大橋的時刻突然停在橋頭,對面從江油方向過來的兩輛小車也同時停在橋頭。眾人摸不著頭腦,仔細一看,原來橋中央橫臥著一條手臂粗的蛇。有蛇當道,大家紛紛下車,驚奇地看著眼前的蛇緩慢爬向路邊。地震在那一刻發生了。大橋突然被拱成半月形,又降落下來,再次拱成半月形,再次降落下來,在反復折騰中,橋連同橋墩一起陷入河中,幾十條人命在驚恐中反應過來:是那條蛇救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