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上強調的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的執政理念,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協調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人口計生工作的發展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深遠的指導意義。
用科學發展觀統籌解決人口計生問題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溫家寶總理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總編輯采訪時指出: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很小。溫總理的這個“乘除法則”含義深刻。這充分說明,必須牢固樹立并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始終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地位不動搖,堅持發展經濟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一起抓,才能使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真正成為造福于民的偉大事業。
最近,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結合本省實情,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農村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和分布問題是我省全面構建和諧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意見》又指出:“著力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合理分布已成為突破自然資源約束,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的關鍵。”
實行計劃生育30多年來,周口市累計少生355.8萬人,有效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進步,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入了低生育水平階段。但是人口總量大、密度大、農業人口比重大,仍是造成周口市人口形勢嚴峻的突出問題。因此,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放在首位,確保“十一五”期間周口市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到“十一五”末,全市總人口控制在1100萬以內,到2020年全市人口總量控制在1156萬以內。
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人口計生工作是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偉大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在現階段,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要求與相當一部分群眾的個人、家庭現實利益要求還存在一定的矛盾。
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7~22歲年齡組人口中,每年死亡人數近一半是獨生子女,這些意外夭折,給其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痛苦;在采取各種避孕、節育措施的育齡群眾中,仍有少數手術并發癥;在農村,還有近1億家庭的獨生子女教育面臨種種困擾;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遭到意外傷害……這些問題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的“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不相適應,與構建和諧社會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不相協調。
因此,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處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和人民群眾這個“小家”的關系,既要著眼于國家整體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又要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個人利益和現實利益,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在實行計劃生育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讓每個人都因發展而獲得利益,因發展而得到幸福。
用科學發展觀實現計生委、計生協互聯、互動、互補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成立20多年來,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影響力越來越廣泛,已成為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重要力量。中央《決定》的頒布又為協會的發展開辟了新天地,賦予其新的使命和責任。《決定》直接提到了協會的三項具體工作,一是在流動人口集中的社區、企業、集貿市場等成立計劃生育協會;二是開發計劃生育保險險種;三是實施生育關懷行動。此外,《決定》還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在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 。
目前,周口市人口計生工作現狀是:穩定低生育水平任務艱巨,低生育水平面臨反彈的現實風險;流動人口數量大,增幅快,管理滯后;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出生人口素質有待提高;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貧困人口結構多元化,農村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及老年人口社會撫養問題突出;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宏觀調控體系沒有形成,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程度不高等。計生協身處其中,其主要任務是發揮黨和政府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協助政府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這就決定了計生委、計生協應優勢互補,協同作戰。
各級黨委政府、人口計生委重視和支持計生協的工作,是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是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更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要求。因此,要鼓勵和支持計生協充分利用群眾團體組織的優勢,進一步開發、利用社會資源、市場資源,并按照群眾組織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力所能及地開展宣傳服務活動,打造“生育關懷品牌”,體現政府部門、群眾團體目標的一致性。
用科學發展觀增強計生協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為計生協創新服務內容,開拓服務領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計生協將“群眾所需、協會所為”及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群眾對生殖健康和“三生”服務的需求,以青少年、老年和計劃生育困難戶為重點,關注不同層次的人群,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提高服務水平,增強了計生協組織的活力和凝聚力,激活了計生協的發展動力和生命力。
中國計生協提出的“生育關懷行動”,旨在通過扶貧濟困、緊急救助、親情牽手等活動,使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和人群得到關懷和幫助,讓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生活上有保障。
根據周口市計生協調查,該市264524戶獨生子女家庭中,共有255戶獨生子女夭折、傷殘,父母病殘的家庭880戶。為此,周口市計生協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幸福家庭陽光普照工程”,以獨生子女意外夭折、傷殘的家庭和14周歲以上獨生子女、60周歲以下獨生子女父母家庭為主要目標人群,以經濟幫扶、精神慰藉為主要形式進行生育關懷服務。同時,他們還成立了“生育關懷行動領導小組”,制定了“生育關懷行動”方案,并整合社會資金400多萬元建立了“生育關懷基金”,使“生育關懷行動”在10個縣市區全面啟動,幫扶救助了4200個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困難家庭等共計17146人。
關于計生協工作的思考及建議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計生協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周口市市、縣兩級協會工作人員隊伍網絡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工作人員不能專職的問題;二是鄉村兩級工作人員隊伍斷檔嚴重,有相當數量的鄉(鎮)、街道沒有人以主要精力做協會工作,更不要說有編制、有專人。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協會工作的開展。
開展好“生育關懷行動”,隊伍建設是關鍵,而落實“參公”管理,強化隊伍建設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中組部曾發文,明確把計生協列入中央編辦管理的群團序列和“參公”管理范圍,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這項工作在市縣進展緩慢。
堅持 “生育關懷”與“生育計劃”兩手抓。生育要有計劃,生育更需要關懷,“生育關懷”與“生育計劃”要相統一。
發揮好計生協會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優勢,促進村(居)民自治。計生協會作為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的群眾團體,它既有協助政府動員廣大群眾落實基本國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義務,也有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反映群眾的要求和呼聲,監督村委會履行《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的責任。協會會員大多是群眾中的積極分子,分布在各行各業,能夠及時了解、反映農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因此,計生協會有能力組織群眾對村務政務進行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進而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以此實現黨群干群關系和諧、鄰里群眾關系和諧及家庭成員關系和諧,為建設新農村提供一個社會和諧穩定、村民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也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只要能夠牢牢把握時代脈搏,順應形勢發展,適應社情民意,滿足群眾所愿,計生協會組織一定能夠大有可為。(作者穆海林系周口市人口計生委副主任、李新煥系周口市計生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