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之一:
害蟲圖誘你入迷途 一些農藥生產廠家在農藥的標識或包裝上印有鉆心蟲、卷葉蟲、稻飛虱、稻象甲、菜青蟲、斜紋夜蛾等6~8種害蟲圖片,而且圖片大而清晰,在圖片的上面或旁邊印有較小的文字,一般是“植保專家教你識別以下害蟲”或“害蟲識別圖”,使不少農民朋友誤以為這種農藥可以防治圖片上的6~8種害蟲。如果不看清楚圖片上面或旁邊印有較小的文字并加以理解,就算是專業人士也會被這種“溫柔陷阱”忽悠。目前這種現象已被許多廠家效仿,誰要是找廠家論理,廠家會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只是教會你識別這些害蟲,并沒有說能殺滅這些害蟲。
陷阱之二:
改名稱舊藥變新藥 一些農藥生產廠家為牟取更大利潤,將傳統農藥唑磷、殺蟲雙等再配兌少量的其他農藥成分后,便以“高效×××”或“增效×××”等新名稱出現,讓農民朋友看得是滿頭霧水,迷迷糊糊。一般每種農藥都有一個有效成分或通用名,只要看清有效成分或通用名就能知道該農藥是由哪幾種農藥配制的。但這些文字一般印得較小,有些廠家還會用英文或拼音標注,而“高效”、“增效”之類的文字卻特別醒目。還有的廠家一個品種同樣的包裝卻有不同的重量規格,而且重量之間差別不大,賣價有的相同,如果不仔細看標識上的凈重(由于見不得陽光,“凈重×××毫升”印得很小且在不醒目的地方),沒準你又會上當。
陷阱之三:
建議價宰你沒商量 一些農藥廠家會在標識或包裝上醒目地印上“建議零售價××元”或“全國統一零售價××元”,其實這樣的價錢都是廠家“一廂情愿”的“單相思”,有的甚至是信口開河的天價。農藥價格(特別是零售價格)是由原料、物價、運輸、經銷、市場等多方面因素決定,并不是廠家自己說了算。有些廠家之所以在標識上印上零售價格,一是便于賣高價,二是經銷商與其串通好的。例如某農藥廠的建議零售價是14元,而經銷商只賣13或12元,自稱是優惠或虧本1~2元,其實他并沒有虧本,而你也沒有得到優惠,因為12或13元廠家和經銷商已獲利不菲。(江西省吉安縣固江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康志蘭 郵編:3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