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拋秧栽培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效栽培新技術,推廣面積不斷擴大。應用拋秧栽培技術,要注意以下五點:
一、注意防止串根
在盤面上留有種子、營養土及長期灌水上秧盤等情況下易發生串根現象,造成各穴間秧根相互纏繞,影響拋栽速度及均勻度。為防串根,播種時要注意清除盤面多余的營養土和種子,畦面要整平,采用灌泥漿上盤的在灌漿后要刮平盤面,清除多余泥漿,且在播后進行塌谷,使種谷塌入營養土中。在秧田水管上,注意秧盤不能浸水,以防盤面沉積浮泥造成串根。可在齊苗后實行旱育秧。苗期還應防雨水沖刷盤土,以免造成種子和營養土沖到盤面上。此外,穴中谷粒數過多和秧齡過長會造成秧根上長導致串根,因此要定量勻播、適齡拋栽。
二、注意防止空穴率高、成秧率低
首先要提高播種質量,做到均勻播種、間密補空,力爭每穴有雜交種2粒、常規種3~4粒,還應注意秧盤上裝的泥漿不可過稀,以防種谷粒下沉底部悶種死芽。其次要防水分不足和肥害,應保持營養土和秧畦濕潤,旱育秧畦要防水分不足影響出苗,注意畦要整平、整細,播種前秧畦5厘米以上土層澆透水,還可在畦面加一層泥漿,使秧盤入土1/3,防秧盤懸空不保水,晴熱天播后注意噴水。在肥管上,營養土中加入的肥料應適量且攪拌充分、均勻;用肥沃魚塘泥作營養土的可不加化肥,以防肥害燒芽;秧苗噴施追肥不可過量,如用尿素1平方米苗床不宜超過25克,噴后還要用清水洗苗,以防造成肥害死苗。另外要注意搞好覆蓋,在2葉期后注意通風煉苗,盤秧膜內升溫快,應防高溫燒苗和生理失水造成青枯死苗。晚稻由于氣溫高、日照強,播后須覆蓋雜草或無病稻草2~3天,齊苗后去除,雜草覆蓋具有防曬、保濕、防大雨及鳥鼠為害等作用,可防燒芽,有利全苗、齊苗。
三、注意防止漂浮苗
一是控制秧苗高度。早稻一般葉齡3.5~4.5葉,苗高要小于15厘米;中晚稻一般葉齡4.5~5.5葉,苗高要小于20厘米。控制苗高主要采取化控方法進行控長促蘗,在1葉1心期每1平方米用0.3克15%多效唑兌水150克均勻噴施,也可用50~60毫克/公斤多效唑浸種。晚稻拋秧因氣溫高,秧苗生長快,控制苗高還要采取控水、控肥措施,秧地須排灌方便,畦高25~30厘米,在齊苗后排水旱育,營養土發白時澆水或灌跑馬水,每667平方米(1畝)秧田施氮肥量以尿素計應控制在10公斤以內,秧畦及營養土施氮肥適當減少,斷乳肥看苗不施或少施,送嫁肥在拋前2~3天施,不宜過早。
二是提高整地質量。大田整地做到平、爛、凈,田平才能控制田中水層,泥要爛且表層有泥漿以利秧苗入土。對于土質黏爛田須提前一天整地,待泥漿下沉再拋,以免秧苗入土過深;而土質過沙田要隨整隨拋,以免泥漿下沉造成土壤板結,秧苗不易入土。
三是堅持大風、大雨、水深三不拋。拋栽時保持薄皮水,切忌水過深,以免秧苗營養塊不易入泥,或營養塊在水中易散,造成漂秧。在水管上,拋后2~3天不進水,出水口定在薄水位上,拋后遇中大雨還要多開幾個出水口。應避開大風、大雨天拋,拋栽時應高拋2.5~3米,較易立苗,拋后適當用竹竿撥好過密秧和浮秧。
四、注意防止倒伏
由于拋秧根系分布淺,較易發生倒伏,特別是軟爛田抗倒能力更弱。防倒伏應注意采取綜合措施進行強根壯稈。在施肥上做到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鉀肥,基肥應重施,且要采取全層施肥方法,促根下扎。在水管上注意提早烤、擱田,達預期穗數80%的苗數時即應及時進行,以防群體過大,促根下扎,中后期除抽穗期保持水層外全程進行濕潤灌溉,以養根保葉。做好紋枯病、稻飛虱防治,以防莖稈受害。
五、注意防止除草劑藥害
拋秧在選用除草劑品種或施用方法不當時易產生藥害,造成坐苗、遲發,影響季節和產量。中小苗拋栽,須使用對中小苗安全、有效的除草劑,如丁芐、丁草胺、芐嘧黃隆等,且在拋栽后5~7天稻苗全部立苗后施用,保持3厘米水5~7天,注意水不淹秧心。(江西省萬安縣彈前鄉農業綜合服務所 蘭希紅 郵編:34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