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村養雞業正在由大場(戶)向養殖小區發展。筆者在下鄉調查中發現,雞疫病的感染情況日益增多,疫病中混合感染比例增加,細菌性疫病比例增大。有些養禽場一方面增加疫苗種類、免疫數量和次數,另一方面給雞群增投抗菌素藥,試圖控制細菌性疫病的繼發或并發感染,結果造成雞群耐藥性增強,導致在發病后很難挑選出有效的藥物。同時也使家禽體內有益微生物被殺死,造成菌群失調,影響家禽健康和生產水平的發揮。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之一,是禽場消毒工作沒有跟上。因此,做好科學經濟有效的消毒工作,是控制病原體進入養殖小區和消滅養殖小區內存在的病原體的主要方法。現將幾種簡單易行的有效消毒方法介紹如下:
一、禽舍消毒
現代養禽實踐中強調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經過一個飼養周期后,舍內存在大量細菌,為了給下個飼養周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必須進行徹底消毒。
1.徹底的清掃和清洗。清掃、沖洗要細致認真,按照一定順序進行。一般是先掃后洗,先頂棚、后墻壁、再地面,從禽舍的遠端到門口,先室內后環境,逐步進行,不留死角。經過認真徹底清掃和用高壓水槍清洗,不但可以清除80%~90%的病原體,而且可以大大減少糞便等有機物的數量,有利于化學消毒劑發揮作用。
2.化學消毒。徹底清洗完畢后還要進行化學消毒。空舍消毒一般要求使用2~3種不同作用類型的消毒藥進行2~3次消毒。只進行一次消毒或只用一種消毒劑,效果都是不完全的,因為不同的病原體對不同的消毒劑敏感性不同。
第一次消毒可用堿性消毒劑。如1%~3%的火堿或10%的石灰乳,用來粉刷地面、墻壁。適當濃度的火堿水還可用于噴霧消毒。
第二次消毒可用酚類或氯化劑0.5%(過氧乙酸)進行噴霧消毒。
第三次用甲醛熏蒸消毒。甲醛與高錳酸鉀的比為2∶1,消毒時要關閉門窗7~24小時后再通風。
二、帶雞消毒
帶雞噴霧消毒徹底全面,既能直接殺滅隱藏于雞舍內包括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又能直接殺滅雞體表、呼吸道淺表滯留的病原體。帶雞噴霧消毒對雞的馬立克、法氏囊病、新城疫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對細菌性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尤其對預防傳染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效果更佳,而且還能沉降粉塵、夏季防暑降溫、提高濕度、凈化空氣、改善雞舍環境,也利于飼養人員的健康。
1.帶雞消毒的方法。首次帶雞消毒的雛雞不低于7日齡,以后再次消毒時間可以根據禽舍內的污染情況而定,一般在育雛期(42日齡以前)每周進行一次,育成期7~10天一次,成禽10天一次,發生疫病時則每天一次。清除糞便后也要帶禽消毒一次,噴霧量按每立方米約15毫升計算,關閉門窗進行。
2.常用帶禽消毒藥使用濃度。百毒殺150×10-6毫克/公斤,新潔爾滅0.1%,過氧乙酸育雛期用0.2%的濃度、育成和成禽用0.3%的濃度,次氯酸鈉0.2%~0.3%,復合酚(菌毒敵)育雛期1∶300的濃度、育成和成禽用1∶250的濃度。
三、飲水消毒
飲水消毒是在雞體外將飲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殺滅,以防止雞飲水時感染傳染病而發生傳播。但當雞發病時,必須投放其他藥物方可奏效。準確掌握消毒藥劑量,在對家禽進行弱毒活苗接種前后兩天要停止飲水消毒。飲水消毒方法:預先在另外的容器內調制成稀釋液,然后放在飲水器或飲水槽內讓雞飲用。最主要的是要選擇有效、對雞無毒性、無副作用、在雞產品中無殘留的消毒藥。常用氯化消毒劑漂白粉,每1000毫升飲水加0.3~1.5克溶解,或每立方米水加粉劑6~10克;過氯乙酸(20%)每公斤水加1毫升;百毒殺(50%),作預防時每10公斤水需百毒殺(50%)的量為0.5~1毫升,在發病時的用量為1~2毫升。
四、養雞小區中用具用品消毒
1.小區消毒。小區門口設消毒池,消毒液為2%~3%的火堿,每周更換兩次,進出車輛噴灑消毒,小區內保持清潔衛生,每月消毒3次。
2.飲水器、料槽等用具的消毒。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置陽光下暴曬2~3天待用。醫療器械高壓消毒。
3.小區工作人員消毒。雞舍門口設消毒池,消毒劑每天更換一次。工作人員進入雞舍前應洗手,腳踏消毒劑,穿工作服、工作鞋,并在紫外線燈下照射消毒。
總之,就養雞小區來說,認真扎實做好消毒工作,切斷疫病流行途徑,給家禽創造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至關重要。(甘肅省景泰縣畜牧中心 陳登堂 郵編:7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