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的征兵已全面進入實施階段,是在國家蒙受特大雨雪冰凍、地震災害和成功舉辦奧運會、“神七”載人航天取得重大成就、以及紀念改革開放30年這種特殊環境下進行的。較之往年,今年征集對象有較大調整,大學生和應屆高中畢業生成為應征主體,針對他們文化程度高、接受教育能力強、接觸信息廣思想活躍等特點,職能單位(部門)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借助社會資源,拓寬宣傳渠道,打好征兵宣傳的主動仗,充分調動了應征青年參軍報國的積極性,征兵工作再度升溫。
一、大力弘揚抗擊自然災害英雄事跡,應征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升華
通過調查了解到,廣大應征青年對人民子弟兵充滿了無限敬仰,在特大雨雪冰凍和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面前,廣大解放軍指戰員用鮮血和生命再一次詮釋了人民忠誠衛士的內涵,在應征青年中樹立了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英雄形象,使應征青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得到了升華。結合這一有利契機,應著重用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鼓舞和激勵廣大應征青年踴躍參軍。一是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宣傳英雄事跡。依托省會城市新聞媒體密集的優勢,發揮報刊電臺覆蓋面廣的特點,利用廣播電視滾動播放宣傳抗雪救災和汶川地震中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獻身國防事業等方面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在報刊雜志開辟專版專欄,讓廣大應征青年解讀當代軍人的情感世界,了解英雄的成長足跡;借助網絡互動性強的特點,把互聯網和校園局域網絡作為對應征青年宣傳教育的主陣地,組織部隊英雄人物和先進集體代表與青年學生視頻對話,直面人生;還應注重發揮現代通信即時性好的特點,組織精干隊伍,編撰諸如“有志青年投筆從戎、好男兒保家國”等精短文字,協調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信部門,運用短信群發、彩鈴等形式對轄區進行通信覆蓋,營造人人關注國防的濃郁氛圍。二是邀請受災人員講述英雄事跡。在特大冰雪災害中,很多受災群眾得到了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無私的幫助,結合這一實際,組織受災群眾講述子弟兵不怕疲勞,連續奮戰,幫助群眾抗雪救災的事跡;有條件的應邀請地震災區在轄區休養人員,講述在抗震救災中人民子弟兵的英雄壯舉,激勵廣大應征青年投筆從戎立軍功。三是組織應征青年感受英雄事跡。結合全民國防教育日和國慶長假,應組織應征青年到紅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舉辦“抗擊冰雪英雄頌”大型公益文藝演出、“抗震救災圖片展”,在校學生會、黨團組織中廣泛宣傳先進人物和英雄事跡,引導廣大適齡青年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先進事跡的時代價值和思想內涵,圍繞“新一代青年學生的人生價值體現在哪里”、“強大國防我們該做點什么”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大討論,很多應征青年表示要像英雄們那樣,把從軍報國當做人生的最高追求。
二、廣泛宣傳改革30年的偉大成就,應征青年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更加堅定
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的廣大應征青年,更多地是享受著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對于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為此,應注重運用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激勵廣大應征青年,使他們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更加堅定,參軍報國的熱情高漲。一是看成果,增強光榮感。為了更直觀地解讀改革開放發史,特別是軍隊和國防建設的發展情況,通過組織應征青年收聽收看有關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宣傳報道,了解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還要利用軍訓、過軍事日等時機,從部隊薪金調整、換發新軍裝到保險、醫療等方面的改革政策給軍人帶來的實惠,讓廣大應征青年感受到人民軍隊良好的生活環境。辯證思考,思源明責,廣大應征青年會更加堅定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參軍報國的光榮感,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礎。二是看歷程,增強責任感。為增強應征青年對改革開放偉大意義的認知效果,職能單位應協調共青團、教委等合辦演講、電影周、宣傳月、專題黨團日活動。組織應征青年,從新農村建設發展的變遷到城市大建設的新貌,從國家重點企業的重組到經濟建設的振興,全面了解改革開放的歷程,讓他們感受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給國家和軍隊建設的新景象、新成就,進一步增強對改革開放美好前景的信心。三是看未來,增強使命感。在組織參觀學習中,應緊扣教育的核心問題,把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果轉化成為應征青年的人生信仰和精神追求,通過采取“家鄉巨變大講壇”、“堅定信念,跟黨走”主題演講會和主題歌詠比賽等形式,增強應征青年的神圣使命感,引導他們以責無旁貸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積極響應黨和人民的召喚,把思想上的收獲轉化成投筆從戎踴躍參軍強大精神動力。
三、努力改善優撫待遇安置政策,應征青年參軍報國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調查發現,廣大應征青年踴躍報名應征,既有思想進步的原因,也有對優撫待遇感到滿意的實際心理。過去,很多應征青年擔心去當兵后地方的優撫政策不落實,產生了后顧之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大適齡青年報國的熱情。各級職能部門應注重運用良好的優撫待遇和安置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質青年參軍入伍。一是不斷改善非農戶口退伍軍人補償政策?,F在政府機構加大改革力度,非農戶口和滿限士官很難像過去一樣被安排到黨政機關和一些效益較好的事業單位,政府職能部門應在多方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實際制定新的補償標準。以省會合肥的補償標準為例,在整個華東區域還是比較占有一定優勢的,廣大轉業士官、城鎮退伍軍人是比較滿意的。二是創新農業戶口退伍軍人就業新途徑。除大幅度的提高農業戶口退伍軍人的優撫金,按年均財政收入率遞增外,在選舉農村干部中重點考慮選拔軍隊復退人員,這部分人群思想作風過硬,全面素質較強,在組織農村工作中能夠安心扎身,還應通過由政府出面舉辦退伍軍人用工招聘會,積極向各類企業推薦,用人的在企業稅收上預以減免,對用人達到一定比例的在稅收上給予優惠。三是積極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對退伍軍人回鄉務農和經商的給予政策,重點扶持,特別是對進藏、戍邊等艱苦環境服役的義務兵,應予以重點安置,農業戶口的按非農戶口待遇,立功受獎的還予以重獎;在校大學生入伍的按所在學校轄區非農戶口待遇標準,開辟大學生應征入伍、返校重讀、學費減免等方面的綠色通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