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于富時指數成分股,為外管局對新增外匯儲備的幣種組合、投資組合所進行的調整
今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在英國股市的投資漸漸進入公眾的視野。
最初是針對個別公司的投資被陸續確認,比如英國石油公司(BP)、英國第二大保險公司保誠保險等,均為持股1%的財務投資。
《財經》記者亦從公司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證實。
不過,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的投資范圍之廣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財經》記者確認,截至今年8月底,外管局已分別持有幾十家英國上市公司股權,持股均在1%以下,這部分投資合計金額已在數十億英鎊。
投資界人士認為,這些投資于英國富時指數成分股的分散化投資,應為外管局對新增外匯儲備的幣種組合、投資組合所進行的調整。
事實上,這既是應對日益增長的外匯儲備規模投資的需要,也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下所帶來的資產結構調整的壓力下,必須要做出的嘗試和選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布局,可以選擇的棋路就更多了。”英國施羅德投資公司中國總裁高潮生表示。他所在的施羅德投資公司也曾在外管局的投資名單上,持股比例為0.31%,但最新數據顯示,已遭減持。
“投資不是買名牌產品,而是需要系統化的專業分析和決策體系。入股只是投資的開始。”美國Omega對沖基金經理彭昕的分析相對謹慎。
指數化投資
根據湯森路透旗下一家信息提供商最新提供的數據,外管局在英國投資的公司既包括巴克萊銀行(Barclays)、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RBS)、英國天然氣公司(BG)、吉百利(Cadbury)等本地公司,也包括在英國倫敦交易所掛牌的澳大利亞鐵礦公司力拓、必和必拓等巨頭。不過,最新數據顯示,外管局也已減持了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股票。
蘇格蘭皇家銀行、吉百利、英國電力公司、食糖提煉公司泰特利樂(Tate Lyle PLC)等公司,均向《財經》記者確認了外管局投資的事實。外管局購入蘇格蘭皇家銀行0.5%、英國電力公司0.72%、吉百利0.97%、泰特利樂0.75%的股份。

也有部分公司謝絕確認,理由是根據倫敦交易所監管的規定,股東3%以下持股無需向公眾披露。
外管局持有的這些英國公司股權均在1%以下,絕大部分屬于富時100指數(FTSE100)的成分股,其余均屬富時250指數的成分股。
這可能仍然不是全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估計,外管局在英國的投資總額高達90億英鎊。
在外管局投資的公司中,少數公司的股價年初以來逆市上漲,比如英國電力;但由于受美國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面臨衰退的威脅,大勢仍不樂觀。
低調投資者
“他們購買我們的股票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英國電力公司有關人士向《財經》記者承認,公司從一開始就清楚華安投資的入股,“因為他們的行為非常公開而且明確。”
華安投資是1997年外管局在香港注冊的外匯儲備投資的平臺之一,注冊資本1億港元,英文全稱是“SAF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位于香港島的遠東金融中心28樓——一幢醒目的金色大樓內。
華安投資公司章程顯示,華安投資可以代表外管局進行外匯儲備投資,在全球范圍內管理投資基金,以及投資各種金融工具,包括證券、外匯和商品等。
《財經》記者同時獲得確認,外管局還通過一些其他公司和賬戶投資英國。9月5日,保誠集團有關人士在電話中向《財經》記者證實,外管局此次入股是在過去幾周內通過一個二級市場上的代理人賬戶(Nominee Account)完成的,比例達1%。
英國頗具規模的水務上市公司水環純水務公司(Severn Trent Plc)媒體關系經理向《財經》記者確認,外管局是通過一個名為VIDACOS的賬戶入股該公司0.86%。
英國業界一位人士告訴《財經》記者,VIDACOS是一家英國公司,其主要業務就是為那些不愿意暴露身份的投資者代理匿名投資。
類似的公司還有多家,但事實上,經紀商是掌握這些匿名賬戶的最終持有人信息的,被投資的上市公司可以隨時向經紀商了解情況,也可以事后向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了解。按照英國有關法規,投資者超過0.015%的投資均要向證券登記機構申報。
“英國的投資環境非常透明和規范,包括這種匿名賬戶投資,也是常見的做法。”一位英國投資界人士稱。
事實上,外管局所采取的這種小規模入股的方式,符合其一貫低調行事的直接投資作風,即只望獲得財務回報,不求控股,也不希望其投資行為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
外管局的低調投資也不只于英國。今年4月外管局斥資18億歐元(約合28.45億美元),購入了世界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氣公司道達爾1.6%的股份。更早被英國《金融時報》披露出來的是,2007年外管局通過華安購入了澳大利亞三家最大銀行的少量股權。投資總計2億澳元左右(約合1.85億美元)。
《財經》記者獲悉,近年來,外管局已獲準將外匯儲備的5%用于投資固定收益以外的產品,比如股票,但外管局未對此進行正面回應。外管局也從不對外公布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
“這也是世界各國外匯管理部門的慣例。”一位接近外管局的知情人士稱。
艱難的抉擇
中國外匯儲備數額巨大。根據外管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額已激增至1.8萬億美元。
與俄羅斯、印度、巴西等“金磚四國”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外匯儲備多年來主要投資于收益穩定的美元國債。隨著外匯儲備近年急升和美元貶值壓力加大,中國的外匯投資需要做出謹慎調整,哪怕是微小的。中國外匯儲備的投資去向因此備受外界關注。
美林(亞太)有限公司經濟師陸挺今年7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正陷入危機的美國長期機構債券比例,占到中國外匯儲備的兩成以上,而次貸投資只接近3%的水平。從2007年以來,美國機構債券在中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呈現下降的趨勢。

陸挺分析稱,中長期看,中國的外匯管理當局將轉向非美元資產,并且投資品種將更為分散。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對《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將外匯儲備用于投資早已有之,而且收益回報相對穩健。這兩年金融市場比較動蕩,非關鍵貨幣國家必須自保,不能被動承受貨幣壟斷的格局,投資品種也日趨豐富。
對于外匯儲備投資股市,有學者認為,這類投資通常風險更高,但目前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分散化投資原則是必然選擇。
英國施羅德投資公司中國總裁高潮生則認為,中國外匯儲備數額巨大,股權投資比例相對較小,因而不會構成太大的風險。
在高潮生看來,外管局投資于英國市場也有多重考慮。
首先,倫敦是歐洲和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
繼英國北巖銀行(North Rock)被政府接管之后,有意見認為,英國市場最壞的局面已經過去,而且外管局所投資的企業涉及旅游、高科技、工業等多個行業,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大。
其次,英國有獨立于歐盟之外的獨立貨幣政策。和已經多次減息的美聯儲相比,英格蘭銀行的利率下調空間還很大,這對英國股市是利好消息。
高潮生分析說,外管局逐漸增加在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地區的股權投資,不僅僅考慮到這些國家對于外國主權基金的態度,更體現了外管局希望減少投資組合中對美元資產的敞口。“因為美國的股市市值占全球總市值的44%,如果投資組合中有超過一半的資產投資于美國股市,并不太合理”。
他表示,全球有經驗的資產管理公司,正在減少對美元資產的投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慮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從美國市場逐漸拓展到美國以外的發達市場、新興市場等等,外管局可從中汲取更多的經驗。
美國Omega對沖基金經理彭昕則在肯定分散化投資原則的正確性之余,提出了一個深層次的疑問。
在她看來,需要綜合了解外管局對投資目標的選擇、期待的收益回報、具體的投資操作過程及入股后如何監控和調整這些投資的諸多因素,才能對其投資作出客觀評價。
目前全球市場動蕩,投資必須格外謹慎。即使是長期投資,也需回答什么是最佳買入時機的問題。“比如巴菲特,會一直非常耐心地等待機會——不知道外管局是否也有同樣的原則和耐心?”■
本刊記者于寧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