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用來穩定其匯率的外匯資產。
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已經超過世界主要七大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和意大利)的總和。
中國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8088億美元。雖然外匯儲備的結構從未對外明確公布過,不過市場估計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比例應在七成左右。
美元資產一直是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5038億美元,占外匯儲備總額的27.85%。
日本是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其外匯儲備總額僅次于中國,同期共持有價值5838億美元的國債,約占其總額的60%。
美國去年夏天爆發次貸危機以來,投資者紛紛從風險較大的股票等資產中撤退,轉到相對安全的國債市場,使得美國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致使一些主權基金減持美國國債,尋求多元化投資。
除美國國債,中國同時還持有美國的機構債券。截至6月底,中國持有美國的機構債券達3760億美元。
中國正不斷降低美元資產外匯儲備中的比例。
美國財政部網站顯示,中國2007年新增美元資產1114.33億美元,占當年新增外匯儲備4619億美元的24.12%,而2006年這一比例為44%。自2007年4月開始,中國也在比較明顯地開始減持美國國債,其中次貸危機比較嚴重的8月和11月,凈賣出達到142億美元和52億美元,為歷年來最高。
但即便如此,美元資產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還仍將是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構成。
這與美元的歷史地位密切相關。
一國貨幣若要充當國際儲備貨幣,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特征。其一是能夠自由兌換為其他貨幣(或黃金),且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作為國際計價手段和支付手段,而且內在價值相對比較穩定。
“二戰”后,美元成為惟一直接與黃金掛鉤的主要貨幣,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崩潰。“在此之前,美元就是國際上所有幣值的標準。”美林(亞太)有限公司經濟師陸挺表示。
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美國經濟占全世界的比重從‘二戰’結束后占四分之三,到后來二分之一,到現在四分之一,但仍沒有其他的經濟體能與之抗衡。”陸挺表示,“在歐元出現以前,世界上沒有與美元抗衡的貨幣。”
未來歐元區經濟體規模有望超過美國。一些國家,主要是中東的石油出口國家開始用歐元來結算石油,使得歐元地位不斷上升。
“但是不管怎樣,美國經濟還是比較穩定,美元的幣值比較穩定。”陸挺表示,“而且由于歷史原因,海外有龐大的美元市場,尤其在倫敦。持有美元后想換成其他幣種比較方便,因此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