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洪無論曾如何規劃,在他被“雙規”之后均已告終結。對于未來的金元,退股已無疑義,懸念是退股之后的企業最終歸屬
借助貴州電力系統職工持股迅速崛起的金元集團,其創始人向德洪突然被“雙規”,其龐大而分散的股權歸屬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9月1日,貴州金元集團董事長向德洪突然被中央紀委“雙規”。借力“西電東送”迅速崛起于貴州的職工持股公司金元集團(詳見《財經》2004年第17期“‘金元帝國’調查”),一夜之間再成公眾關注焦點。
貴州金元集團(下稱金元)之所以引人注目,緣于其備受爭議的職工持股背景。作為一家由貴州省電力系統職工持股98%的企業,從2000年底注冊成立,短短幾年內迅速成為貴州當地最大發電集團。金元所憑借的,主要是貴州當地不遺余力的支持;加之與貴州電網公司之間斬不斷的“臍帶”關系,金元幾乎將貴州“西電東送”項目悉數收入囊中,但也由此引發各界對于廠網之間關聯交易的擔憂和指責。
自2003年后,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電監會的聯合推動下,一系列針對職工持股的規范文件相繼出臺;至2008年3月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電力系統職工投資發電企業的意見》(下稱《意見》),電力行業清退職工股工作已成定局,問題只在如何實施。
值此關鍵時刻,向德洪突然事發,立即在各方激起強烈震蕩。據《財經》記者了解,業內目前集中關注兩個問題:一是龐大而分散的金元將如何退股,退股后最終花落誰家?二是此前一直進展緩慢的職工持股清退工作,是否將因此形成突破?
《財經》記者從貴州省發改委獲悉,貴州有意在完成金元退股后,成立一個由貴州省控股的地方電力集團。而大唐、華能等五大國有發電集團亦覬覦金元和魯能等職工持股公司的發電項目,寄望于國家對這些項目進行公開拍賣。
與此同時,自從向德洪9月被“雙規”以來,華能等五大發電集團紛紛收到各省職工持股公司的申請,要求清退職工持股及轉讓公司持有的發電項目。
一位主管部門的官員對《財經》記者評價說,向德洪被“雙規”,揭開了電力行業職工持股黑洞的冰山一角,現在電力行業對職工持股的整頓已現收官跡象。
向德洪事發
9月9日,向德洪的妻子郭芬裕告訴《財經》記者,9月1日早上向德洪仍正常上班,但下午沒有如?;丶页燥?。
向德洪患有嚴重的失眠癥,十幾年來作息極有規律,下班后看完《新聞聯播》便開始服用安眠藥醞釀睡意,如是到夜間10點多才能入眠。有時半夜醒來,補上一兩次用藥,次日早上6點便起來晨練。
事發當天下午,向德洪的女兒給母親來電話,說向有事不能回來吃飯,“后來就見不到人了”。郭表示,相關領導知道她身體不好,一直沒有告訴她事情真相。直到幾天后女兒才向她透露,向德洪“是去配合一個檢查組調查公司的事”。

多位消息人士向《財經》記者證實,“(向德洪一案)由中央紀委直接督辦,事發突然?!辟F州當地政府一位知情人士則透露,中央紀委是在一次對金元上下進行稅收專項檢查后,決定對向德洪采取“雙規”措施的。
9月1日上午,中央紀委通報貴州省委要對向德洪采取“雙規”措施,貴州省一位分管領導電話通知向德洪來省政府“開會”。當天,在省府禮堂前,向德洪被武警扣下。
一位接近此事的官員透露說,“雙規”之時,此案已被定性為“侵吞國有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但具體細節仍不得而知。
9月5日,金元集團公司緊急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并形成決議,由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王遠海代理行使董事長和總經理職責。
與以往相關企業負責人“出事”后公司上下鴉雀無聲形成對比,金元在內部不斷召開會議并當即下發通知,以穩定職工情緒。曾擔任過貴州省政府秘書長的王遠海在近日的內部會議上明確表示:“從外部來看,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煤電關系的認識更加深化,針對現階段出現的問題已經采取和將要采取一系列干預措施?!蓖踹h海還對內透露,貴州省委、省政府對金元的關注和支持力度在進一步加大。
向德洪1969年畢業于重慶大學。分配到貴州后先從最偏遠的水城電廠做起,一步步升遷,于1993年出任貴州省電力工業局局長。1994年1月,貴州電力局改為貴州省電力公司,成為當時國家電力公司旗下的省公司;2002年電力改革后,又被劃入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成為其旗下的貴州電網公司。向德洪長期擔任公司總經理、董事長,是貴州電力系統一號人物。
在擔任國有企業公職的同時,2000年11月,向德洪一手創辦了職工持股企業貴州金元公司,并擔任“一把手”。這種情形在各省電力口相當普遍。不過,至2005年1月13日,他辭去貴州省電力公司職位,專任金元董事長。這種選擇在電力行業極為罕見。
向德洪在金元成立前期四年多亦官亦商的身份,給金元公司的發展帶來極大便利。金元的崛起,是全國電力系統職工持股企業的一個縮影。與山東魯能集團等其他著名職工持股發電企業一樣,金元先憑借與電網的特殊關系,拿到了貴州省大部分新上的發電項目,發電量亦十分飽滿。短短四五年間,其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五大發電集團在貴州省的份額。
至今,金元已形成一個總資產360多億元、銷售收入109億元、稅收42.5億元的龐大企業集團,控股了西電、中水、西能、能發、星云環保、發電運營等六個大型專業化子公司,全資、控股或者參股建設納雍、習水、黔北、野馬寨、黔西、盤南、鴨溪等七家大中型火力發電廠,電源項目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400億元,權益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485億千瓦時,占貴州電網2007年全年售電量的55.6%。
職工持股玄機
“金元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個怪胎!”向德洪被“雙規”之后,貴州省發改委一位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
據了解,向德洪2000年成立金元公司的同時,借用陜西電力員工持股的方法,成立貴州電力公司職工持股會,隸屬貴州電力公司工會,在貴州電力系統展開集資,從2000年10月到2001年5月,歷時七個月,先后集資了兩次,約8億元。
其間,2000年11月6日金元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6億元人民幣。2002年7月,金元增資擴股,注冊資本增加到12億元人民幣。2003年撤銷持股會,改為自然人持股。到了2005年4月,金元第三輪擴股,注冊資本達到20億元人民幣。
圍繞“西電東送”工程建設項目,金元公司與貴州很多銀行都簽訂了銀企合作協議。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工商銀行對金元貸款的協議金額為80億元,農業銀行53億元,建設銀行23億元,交通銀行10.05億元,國家開發銀行30多億元,金元共完成電源項目投資213億元,對比其自身20億股本,資本金使用比例算起來不到10%。
這20億元如何撬動資本,并最終形成一家發電資產至少在400億元以上的集團公司,其間細節目前仍不為人知,但質疑聲音在電力業內始終不絕于耳。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陳望祥曾直言,全國類似金元這樣的職工持股公司很多,他們的早期發展里或者以低價或無償占有了國有資產,或者依靠國有電力公司輸送利益或者提供擔保抵押,是國有資產流失的黑洞。且職工持股公司均依托當地電網,廠網不分,對電力體制改革而言,是一種倒退。
向德洪在金元整個發展過程中,一直力抗各方壓力,捍衛金元近100%職工持股的屬性。
2004年9月,《財經》刊發封面文章“‘金元帝國’調查”,解析金元作為一家電力職工企業與壟斷電網公司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及如何憑借這種聯系迅速崛起的過程。在金元的內部材料中,此事被指為“金元帝國調查風波”。
據了解,文章刊發次日,貴州省經貿委即收到國家發改委的問詢。金元上報發改委的電源后續項目,也被告知未獲核準。一星期后,貴州省政府向金元提出注資4000萬元,將金元由“自然人為出資主體的股份制企業”轉型為“國有參股(相對控股)的多元投資主體混合所有制企業”,并批準成立金元集團。
金元第一時間拒絕了省政府的建議。2004年10月22日,時任貴州省委書記錢運錄、省長石秀詩找向德洪談話,持續一周,前后談了四次,終于談定重組方案。方案基本條款幾乎是對應媒體質疑而設:國資委參股2%,成為第一大股東;向德洪等金元重要干部全部脫離貴州省電力公司,避免“關聯交易”指控。
2005年4月,貴州金元集團正式組建掛牌,注冊資本調整為20億元人民幣,列入貴州國資委27家直管企業的行列。
有了“國”字招牌,金元集團減輕了烏云罩頂的壓力。改組掛牌儀式上,集團副總經理袁昌隆對同僚宣稱:“去年《財經》雜志那篇文章有句話,‘58歲的向德洪雄心萬丈’。今天,我給調整一下:‘今年59歲的向德洪依然雄心萬丈’。”
作為某種平衡,省委派出省政府秘書長王遠海任金元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省委組織部副秘書長趙焰任集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加上向德洪等六名高管,形成金元領導班子。
貴州省國資委一位官員向《財經》記者介紹,當時他們曾以為這將是一次國資重組的開始,然而時過三年,現在已變得無聲無息,“我們只是代持這2%的股權,就是一個普通股東,不參與任何決策?!?/p>
此次向德洪事發后,《財經》記者前往貴州省工商局,試圖查詢金元最新股權結構,但被拒絕,只提供一張簡單的機讀信息,上面的股東人數均被隱去。
時至今日,金元的定性,不管向德洪愿意,終于到了不得不明確的時刻。今年3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電監會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電力系統職工投資發電企業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省級以上電網企業的電力調度人員、財務人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如直接或間接持有電網覆蓋范圍內發電企業股權的,需在《意見》印發之日起一年內全部予以清退或轉讓。
南方電網工會某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貴州電力系統一萬多員工退股名單登記已基本結束,具體如何退,退股價格如何,目前還沒有下文確定。
記者了解到,就在向德洪被“雙規”后的9月3日,金元職工退股清理工作全面展開。但鑒于持股人的性質多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退股工作進行起來頗為復雜。
據貴州省委辦公廳2003年對金元持股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金元當時12億股本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7億股,由金元3000名員工持有,占總股本的14%;第二部分1800萬股,由貴州盛華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持,占總股本的1.5%;第三部分所占股本的比例最大,為84.5%,由若干分散的外部投資者約20000余人持有,平均每人持4.17萬股。
所謂“外部投資者”,絕大多數為以貴州電網公司為主體的原貴州省電力系統的職工。在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中,貴州省電力公司在剝離了發電資產以后,和廣東、廣西、云南、海南一起被并入南方電網公司,其后更名為貴州電網公司,下轄十個地(市)供電局和兩個電力建設公司、一個送變電工程公司,以及調度、科研、醫院、學校等若干多種經營企業。
改革意味著“廠網分離”,電廠和電網以及電網下屬企業從原來的“一家人”變成了“兩家人”。由是,原來參加集資的電力公司管理層人士和職工,包括其電網公司職工,都成了“外部投資者”。
此外,“外部投資者”中還包括了相當一部分特殊的投資者,即當地政府機構的官員。貴州省政府多位官員承認,金元的持股范圍非常廣泛,當地包括工商局在內的很多部門、機構的人都在金元持有股份,每年分紅數字可觀。
如今,最龐大的“外部投資者持股”這一塊,成了此次退股的難點,僅實名登記一項,就需要花費極大的精力厘清查實。
誰的金元?
向德洪數年間力排眾議,勉力維持金元職工持股結構。但電力職工持股電力企業的制度安排畢竟具有天生不合理性,尤其是2003年后,中央對于職工持股的弊端已經了然,對于電力行業的職工持股公司整頓也一再加壓。
貴州政界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向德洪一向訥言敏行,給人深謀遠慮的印象,對于金元最終的歸屬也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而貴州政商兩界對于向德洪后期的打算多有揣測。
據金元內部材料披露,2005年,在金元改組前夕召開的董事長辦公會上,反對意見充斥會場,認為向德洪應該留在電力公司,因為人一走出國有部門,不知后面會發生什么事情。在這次會議上,向德洪一直低頭沉思,近乎一言不發,最終仍決定離開省電力公司,專心做大金元。
此時向德洪已59歲,離“到點”時間不足一年。知情人士透露,向德洪改組金元后,公司章程將董事長的任職年齡提高到70歲。“不過他還是承認利益沖突,做了公開選擇,走出這一步并不容易?!眹Y委一位官員事后曾有此評價。
然而,從電力局退下后,向德洪和金元是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制度資源。上述貴州省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今年7月貴州省政府一次工作會議上,向德洪稱金元上半年已虧損3億元,資金鏈條亟需修補。
該人士指出,由于相關政策的變化,近幾年來,向德洪在推進金元發電項目運作時,一直采用項目公司的方式,由國有電力集團控股,以便通過發改委審批或取得銀行貸款。比如鴨溪電廠工程,項目總投資49億元,國電集團公司出資51%,金元集團旗下的貴州西電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出資49%;盤南電廠前期工程概算總投資49.4億元,項目資本金按20%計算為9.88億元,廣東省粵電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出資55%、金元集團出資45%,項目直接帶動銀行貸款39.52億元。
野馬寨電廠(總投資21.4億元)和發耳電廠(總投資108.76億元)本是金元保留項目,被有關部門查出屬“黑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未經發改委核準)后,向德洪將兩電廠51%控股權出讓給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順利獲得相關批文。
形勢異變之下,向德洪2005年提出金元“二次創業”,實現以“子公司專業化支撐集團公司多元化”。一方面,繼續順著發電主業展開的上下游延伸,推進鋁電、磷電、煤電一體化發展戰略;另一方面,跳離發電主業,在房地產、酒店等領域展開嘗試。
據了解,金元2007年銷售收入109億元,其中多元產業收益26億元,上繳稅金14.5億元。向德洪在8月初一次內部會議上稱,為有效彌補核心業務下滑局面,兩年來金元尋求多元發展,培育了新的支柱產業,預計2008年底多元產業收入可超過40億元。
另據貴州省國資委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以來,向德洪頻頻與華能、大唐、華電、國電等中央電力集團洽談合作事宜,尤其是華潤集團,雙方已簽署了股權處置框架協議。8月28日,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一行在貴陽拜訪貴州省長林樹森,還提到相關要求。向德洪的動作,引起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專門為此召開數次工作會議。
向德洪無論曾如何規劃,在他被“雙規”之后均已告終結。對于未來的金元,退股已無疑義,懸念是退股之后的企業最終歸屬。圍繞著金元,及類金元職工持股企業退股后的資產歸屬,一場新的博弈即將開始。■
香港《文匯報》貴州辦記者張涵坤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