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成報紙版面的文字、圖片、標題和留白等諸元素中,什么居于主導地位,應該突出什么,把什么放在第一位,一直成為新聞人和有關專家爭論的焦點。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新聞人突然理解了標題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于是便挖空心思研究標題,把標題比做“新聞的眼睛”,在擦亮新聞的眼睛方面,曾經下了好多功夫,有的報紙甚至成立“標題部”,專門為記者修改標題。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在全國范圍內突然流行起“讀圖時代”理念,于是許多都市類報紙率先用半個甚至整個封面來做新聞圖片,新聞圖片再也不是編輯簡單的“配片”,成了名副其實的“圖片新聞”,圖片地位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作為一則重要新聞,側重于文字、圖片、標題,還是版面形式,這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尤其在報紙日益市場化的今天,應該說是由讀者來決定的。讀者是喜歡通過文字方式了解這則新聞,還是更喜歡圖片方式?作為新聞人應該按讀者的方式去做。這些道理估計大家都能理解,所不能理解的就是孰輕孰重的問題,如果探討孰輕孰重,估計焦點就會落在圖片和標題上。在此,筆者想就圖與標題之間的辯證關系來進行一些探討。
一、 圖片在新聞中從配角走向主角
(一)“讀圖時代”歷史背景
探討圖片新聞傳播的表現形式,必須從世界新聞的圖片傳播流行方式談起。我們現在熱衷的“讀圖時代”不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而是最早流行在西方。美國的“讀圖時代”的興起應該在上世紀80年代。1981年,《今日美國》(U.S.Today)的創辦可以說正式宣告了報紙“讀圖時代”的到來?!督袢彰绹肥且环萆拾邤滩⒁源罅扛挥行畔⒌恼掌蛨D表來解讀新聞的報紙,文字風格極其簡潔,只提供最重要的細節。1987年9月22日在新聞和廣告比例相近的情況下,《今日美國》A組新聞版14頁竟采用新聞圖片54張?!白x圖時代”走進中國是在美國流行了10年后的事情,那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讀圖時代”已經成為20世紀末中國出版界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報業的一個“關鍵詞”。圖片強化了新聞與生俱來的“真實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受眾對圖片形式美的接受欣賞能力,增強了受眾對圖片自身的形式美的接受能力。圖片的使用, 也使文字新聞的美有了具體的“附著物”,增加了文字新聞的內在含量。讀圖時代引發新聞受眾心理發生變化,使新聞的審美價值成為不爭的事實。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讀圖時代”對新聞審美價值走向的影響是雙向的,它在增強新聞自身審美價值的同時,也在部分地削弱著新聞的“新聞性”。如何把新聞的“審美價值”和“新聞價值”調和得恰如其分,是新聞界的一個新課題。
(二)“讀圖時代”的讀者心態
當人類的閱讀方式發展至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人們似乎對文字的閱讀感到了一絲厭倦。這種厭倦是與商業社會的浮動心態分不開的。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不再欣賞從文字間流出的思想,不再習慣從文字中產生聯想。因為這一切都太累了,這種閱讀方式不符合人們浮躁的心理狀態。于是,讀圖的方式就呼之欲出。一下子,它就成為人們首選的閱讀方式。這種方式既輕松又不失求知的目的,這種優雅的全新方式被大家普遍接受就名正言順了。于是各雜志紛紛改版,追求圖文并茂,順應了廣大讀者的需求,發行量一路上升。各種圖書也調整思路,文字間穿插各種圖片,緊跟時代的步伐。讀圖成為了一種時尚,于是有人就宣布人類已進入了“讀圖時代”。人類的智慧在此得以充分的發揮,因為他們選擇的是“讀圖”,而不是看圖??磮D是孩子的事,是未成熟的象征。為雅士們所不容,而讀圖則是文化的另類,是一種時尚。對時尚的追求符合雅士們的心態。
尋找中國的“讀圖時代”淵源,那我們就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一本叫《老照片》的書上,這本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書對讀圖時代的到來起到了龍頭的作用。《老照片》的發行似乎順乎了民意,因為這是一個懷舊的年代。面對著不可知的未來,迷茫的目光轉向了過去。每一幅舊照片中人們都能看到自己的過去。那里隱藏著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感嘆和他們的故事。在舊照片中讀著他人的故事,感受著自己的經歷。這種全社會的共鳴將讀圖推到了極至。于是,“讀圖時代”就延伸到新聞上,“讀圖新聞”就真的到來了。
(三)“讀圖時代”的積極作用
審視近十年來報紙的變化,若再簡單地把“圖”在平面媒體新聞傳播中的功能概括為“配圖”或“插圖”顯然是武斷的,而用“讀圖時代”來作為新聞傳媒發展的新的里程碑也顯得并不全面,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圖”在平面媒體新聞傳播過程中也在逐步實現著角色換位與提升,他們確實把新聞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⒈圖片成為新聞的一種重要傳播方式
作為報紙版面的重要構成因素,“圖”的定義正悄然改變。如今的“圖”是一個匯集了“圖片”、“漫畫”、“圖表”、“版式”等多種表現形式的大家庭。而大家庭中的各個成員又是可以細分的。比如,“圖片”就包括新聞現場圖片、資料圖片、后期拼接處理圖片等,“漫畫”按照內容也可分為時政漫畫、軍事漫畫、都市生活漫畫等。
之所以將“圖”的概念拓展延伸,是因為吸引“眼球”的媒體競爭促使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在遵循新聞客觀性、真實性原則下,將“設計”理念引入報紙版面的圖片處理中。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軟件中的“畫筆工具”、“調色板”、“橡皮戳兒”等工具來增強“圖”的藝術效果,再用平面排版軟件將同一新聞事件的圖片、文字、圖表等不同報道形式合成一幅完整的圖形版面。給我們感受很深的是,在非典期間,以漫畫和圖片的形式來介紹防治非典知識的宣傳掛圖在街道、社區、農村隨處可見,網上有關介紹防治非典知識的圖片也很受歡迎。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和“神五”飛天等重大事件發生時,各家報紙積極探索版面創新,出新出彩,在版面上出現了新的變化,同時也為各家報社在對重大事件的宣傳上積累了經驗。
⒉圖片成為吸引眼球的重要方式
之前,編輯部里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編輯對記者說,這則新聞不錯,你再去找幅配文圖片,而現在,這種視文字為主角而圖片為陪襯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相反,編輯會經常告訴記者:“遇到一個新聞事件,你必需問自己:什么才是傳達這一信息的最佳方式,是示意圖、表格、圖片,還是文字?”圖片之所以能與標題成為“競爭對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它對讀者的“第一感應”上?,F在人們讀報速度非???,在短時間內讓讀者停留下來,圖片的沖擊力成了最有效的手段。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報紙把封面變成“圖片”的重要原因。
二、 標題在新聞中依舊是靈魂
王化容在《標題ABC 》一書中是這樣概括新聞標題的:“在一篇或一組新聞之外,用以揭示新聞內容或特點,區別正文字體或字號的簡要文字?!睆倪@個定義中我們知道,標題要起到以下作用:“一是最短的新聞。新聞標題概括和展現的是新聞的主要內容,是濃縮了的新聞精華。二是最短的評論。新聞標題表達新聞的主題和主題思想,常常同時表達標題作者的評價和判斷,或肯定或否定、或表揚、或批評。三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新聞標題,對新聞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四是新聞的廣告。好的新聞標題,不但能給新聞錦上添花,還能激發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讀者去看正文。”
(一)一份關于標題和圖片的調查問卷
在筆者多年的新聞工作中,每到年初,都要做一些讀者調查,了解讀者對新聞的需求,這樣的調查持續了6年。在2005年11月份,我們發出的調查問卷15000份,調查題目中有以下幾個問題:
⒈您喜歡讀文字新聞還是讀圖片新聞?
A 文字新聞B 圖片新聞
回收問卷14300份,選擇答案A的占62.4%,選擇答案B的占37.6%;
⒉當您翻到一個要閱讀的版面時,通常您首先看的是:
A標題 B 圖片
回收問卷14300份,選擇答案A的占76.2%,選擇答案B的占23.8%;
⒊因為標題而選擇繼續讀下去的報道比因為圖片而選擇繼續讀下去的報道多還是少?
A多B 少
回收問卷14300份,選擇答案A的占69.3%,選擇答案B的占31.7%;
在眾多調查中,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先瀏覽一遍新聞標題,再選有興趣的看”是讀者閱讀報紙的基本習慣。這也是新聞標題的最原始的作用。我們常說:“看書先看皮(書名),看報先看題?!边@引述到新聞標題上來實在是恰當不過的了。
(二)標題在新聞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則新聞沒有標題是不能存在的,這也是新聞最早誕生為什么要起標題的緣故。但由于長時間的新聞宣傳作用的強化,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忽視了新聞的標題制作。就是現在的黨報黨刊,還存在這樣的毛病,像寫八股文一樣去制作標題,使標題的原始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在一些黨報中經常出現“XXX的風采”,“XXX再創佳績”等標題。標題的千篇一律現象使標題的原始作用消失了。
好的標題會使新聞得到提升,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里對新聞產生興趣進而閱讀。這是新聞標題在原始作用的基礎上的提升。筆者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了一起嚴重刑事案的判決結果的報道,開始做的標題是這樣的:主標題《殺人犯作案手段令人發指》,副標題《該犯昨被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做完后感覺這一標題太平常了,根本無法吸引讀者眼球。于是修改為:主標題《變態殺人還要吃人肉》,副標題:《連環殺人案犯昨被處死》,標題修改后,立刻有了看點,成了報紙的頭條。
從某種意義上來觀察,我們可以說,新聞標題的質量決定了整個版面的質量。一個高質量的新聞標題,對整個版面來說,猶如“畫龍點睛”;而一個錯誤的標題,則不啻“一鍋好粥里的一粒老鼠屎”。因此,報紙新聞版的編輯,對于新聞標題的制作,決不能掉以輕心,而必須加上十分的重視、百分的認真、千分的細致、萬分的小心。
三、 把握好圖片與新聞標題的辯證關系
新聞傳播學認為,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與傳播者、傳播內容(信息)、傳播渠道(媒介)、傳播對象(受眾)都有直接關系。這些環節相互配合,能使新聞本身的信息得到充分的傳播。新聞標題和新聞圖片作為新聞的傳播方式也必須在這些框架下合理使用,恰當配合,才能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一) 確定報紙的首要版面閱讀元素
在遼西地區的6次讀者調查中,2005年設置了一個問題:“當您翻到一個要閱讀的版面時,通常您首先看的是:A標題、B圖片”,回收的14300份問卷中,選擇答案A的占76.2%,選擇答案B的占23.8%。這個結論,在對6次讀者調查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結果非常的接近,即首先閱讀標題的占了四分之三以上的比例,而圖片只有四分之一的比例。也就是說,標題是讀者首先閱讀的版面要素,是吸引眼球的第一視角元素,而不是通常認為的圖片。
(二)不能刻意強調圖片在版面中的大小
“讀圖時代”是一個當前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基本含義就是都市類報紙應該增加新聞圖片的比重,由以文字報道為主轉為以圖片報道為主,采用圖片來作為信息的主要載體,更主要的是將圖片作為“賣點”來吸引讀者。“讀圖時代”到來的突出標志,就是圖片報道需求量迅速增大,這種市場需求的巨大力量必然催生各方協調作戰的大圖片采編格局的出現。”
“讀圖時代”最核心的證據有兩點:一是當前已經進入了快速閱讀的時代,而圖片是適應這種轉變的最好版面元素;二是報紙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吸引讀者,讓讀者在短時間內作出看哪份報紙的取舍,圖片是唯一的答案。也就是“充分發揮圖片的視覺效應,用圖片來吸引公眾的‘眼球’,‘吊’住讀者的‘胃口’”。 這里就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圖片在都市類報紙的版面元素中起到怎樣的視角效果?或者更直接地說:圖片是否是報紙的首要版面閱讀元素?這個問題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已經有了答案,它僅僅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因此盲目夸大照片的作用,擴大照片的面積,是不正確的,應該視具體情況具體斟酌。
(三) 圖片與標題的版面構成關系
首先,我們需要厘清一個觀念——圖片不是報紙的第一閱讀元素,標題才是報紙真正的第一閱讀元素。一直以來無論業界還是學界,似乎都認為圖片是報紙讀者首先閱讀的版面元素,尤其在當前這種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圖片應該成為吸引眼球的關鍵。這種觀念在我們調查中已經被否定。雖然首先閱讀圖片的讀者年輕化特點比較顯著,但要作為吸引眼球的元素,與標題相比,在總的規模上還太小,不構成市場價值。
其次,標題作為報紙版面的第一閱讀要素并不是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城市的特有現象,也不是某一段時間的特有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從遼西地區考察的6次調查數據來看,2000年到2006年的數據都是基本一致的結果,遼西5個城市都是一樣的情況,即使在同一城市連續兩年的調查結果也基本一致。
第三,既然標題是報紙版面的第一閱讀要素,是不是就可以說圖片在新聞中吸引眼球的機會就少,就沒有必要重視圖片的作用了呢?當然不是,圖片在信息傳播中還是起到了延長停留時間的作用,就是說,看了標題,如果有圖片,會使讀者在關注這條信息時多停留幾秒鐘??赐陿祟},接下來讀者需要深入獲取信息時,就需要具體的文字、圖片等來提供。與文字相比,圖片在提供這些具體信息上面有優勢的一面,如形象生動、簡潔明了、有感染力,還能夠使版面的元素構成豐富等。
最后,我們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在新聞傳播中起到靈魂的作用,圖片是新聞的臉面,擴大了新聞的美感,延長了讀者在報紙上的停留時間,“眼睛”與“臉面”的有機組合,才使新聞更完美,成為完整的一張“臉”,讓新聞成為一名“美女的臉”,更能吸引讀者的目光。
(作者單位:錦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