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社會、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慢性便秘的發生率不斷增多,目前已達6.07%,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是高達15%~20%,女性更易受害,其發病率為男性的4倍。
要解決便秘的問題,服瀉藥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美國,每年有300多萬男女老少要靠瀉藥幫忙。但是,瀉藥和其他藥物一樣,也有正負兩方面的作用。如果不加注意,就會出現“前門拒虎,后門迎狼”的情況。
常用瀉藥及其不良反應
(1)容積性瀉藥。因含有大量不被人體吸收的纖維素,可使糞便體積增加,刺激腸蠕動,并增加腸道益生菌的繁殖,促進排便。包括甲基纖維素、洋車前子制劑、麥麩等。
不良反應:在擴容中如患者飲水不夠,反可加重便秘使大便干結,有的人會發生過敏反應。
(2)潤滑性瀉藥。包括液體石蠟、火麻仁、開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等,因軟滑腸道、減少對水分的吸收而起作用。
不良反應:長期使用時,脂溶性維生素被溶解而瀉出,可造成維生素A、D、E、K缺乏。長期臥床的體弱患者因多有胃、食管反流,還可因此引起脂質吸入性肺炎。
(3)高滲性瀉藥。如硫酸鎂、氧化鎂、乳果糖、山梨醇等,因所含無機(有機)離子不被吸收而形成腸內高滲狀態,水分從體內進入腸腔而幫助排便。
不良反應:可引起電解質紊亂,如高鎂、高鉀、高鈉血癥及低鈣血癥。乳果糖類可引起腹瀉。
(4)刺激性瀉藥。這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類瀉藥,主要包括番瀉葉、大黃、麻仁丸、補脾益腸丸(以上均含有蒽醌類化合物),以及酚酞、蓖麻油等。它們大都能直接刺激腸道運動神經促進腸蠕動而排便。這類瀉藥還?!岸悴亍痹谝恍p肥茶或排毒產品中而不為人知。
不良反應:此類藥物促泄作用強,不良反應亦較多,如過敏反應、腹痛等。最值得注意的是長期服用蒽醌類瀉藥,與腸黏膜黑變病和結腸癌有關,應該警惕。近來還發現,長期服用番瀉葉可損傷腸道肌間神經叢。
(5)胃腸動力藥。這類藥物以西沙必利為代表,因促進乙酰膽堿分泌而刺激腸蠕動。紅霉素及其系列藥物也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
不良反應:西沙必利對心臟有不良影響,紅霉素可出現胃部不適。
除了以上各種瀉藥所特有的不良反應外,長期使用瀉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更嚴重的便秘。很多讀者要問,原本是治療便秘的藥,為何反而會加重便秘呢?
原來,長期使用多種瀉藥后,一是藥物作用會逐漸降低,二是腸道正常蠕動的生理功能減弱,或是直腸排便反射敏感性降低,雖有糞便進入直腸,卻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性沖動產生排便反射,或與損傷腸肌間神經叢有關。一旦停藥,反而出現便秘。據筆者印象,因久服瀉藥導致的便秘可占來診者的三分之一以上。
減少瀉藥不良反應的方法
對于很多慢性便秘的患者而言,有時候只能依賴瀉藥才能順利排便。那么,在不得不用瀉藥的時候,怎樣最大限度地減少其不良反應呢?
首先,一定要搞清楚便秘的原因,才能避免長期濫用瀉藥。
便秘遠不止是胃腸道的問題,許多全身疾病都可以引起便秘,如甲狀腺功能減低、糖尿病、肺氣腫等,都可能引起便秘。有些胃腸道疾病如潰瘍病、腸梗阻、痔核、肛裂引起便秘又常被忽略。至于老年人易發生的結腸腫瘤,便秘也可能是第一癥狀。
因此,如果便秘是由這些疾病引起,應先治療這些原發病。不然,便秘不但難以根治,長期用瀉藥帶來不良反應之外,還會延誤這些疾病的治療。
在追查便秘的原因時,不要忘記一些常用的藥物也可以引起便秘,如阿托品、654-2、布洛芬、氟哌啶醇(抗精神病藥)、鈣片、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絡活喜及利尿劑等。如果您服上述某種藥品,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或更換。
如果沒有發現引起便秘的其他疾病,必須使用瀉藥時,也應遵循“小”、“短”、“交替”、“個體化”4原則。
小所謂小,指劑量盡量小,只要能達到不超過3天較順利排便1次即可,這已經基本接近生理狀態,不必非要每天排便1次不可。藥量小,不良反應相對要少。
短所謂短,指服藥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來說不應超過1周),可以防止藥物療效下降和依賴性形成,也可以在短期使用瀉藥后,接替以綜合治療措施,逐漸撤去瀉藥。
交替這里的“交替”,是指一定要用瀉藥時,將前面所述的幾類藥品交替使用。最好是一段時期用這種藥,一段時期用另一種。具體選何種,應由消化科專家定,一般來說應少用刺激性瀉藥。
個體化指在用藥之前,必須考慮患者的全身狀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如老年人心臟又不太好,應慎用西沙必利;孕婦不用刺激性瀉藥和潤滑性瀉藥,因前者可以引起子宮收縮造成流產,后者易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其中維生素K的缺乏將發生新生兒出血癥。
另外,有些瀉藥偶可聯用,如胃腸動力藥+高滲性(或容積性)瀉藥,兩者劑量均可減少,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編輯/張宇
小貼士:便秘的綜合治療措施
◇ 多吃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紅薯、燕麥片、黑白木耳、各種葉類蔬菜等。
◇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著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把如廁時間安排在早、中、晚飯后為好。
◇ 排便時精力集中。很多人喜歡在大便時閱讀書報,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大便時分散注意力會影響排便,久而久之形成便秘
◇ 補充腸道益生菌??沙:人崮?,或服用麗珠腸樂、培菲康等補充益生菌的藥品。
◇ 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以上各項絕非一朝一夕可見效,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