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專家:浙江武警總隊醫院小兒成長中心教授方鳳
南京中醫藥大學兒科教研室教授 郁曉維
記者:石穎/李衍
關愛婦幼
孩子偏食、挑食,是父母最為頭疼的。不少孩子因為偏食、挑食造成免疫力低下,身材矮小。如何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請看本刊記者與兒科專家和中醫專家的對話——
孩子為什么會偏食
記者:陳潔(化名)有個2歲4個月的兒子,身高93厘米,體重13千克,語言表達能力強,記憶力好,能認識許多常用漢字。但飯量少,平時只愛吃牛奶、酸奶、奶酪、米粥、水果等食物,對米飯、面、肉類、蔬菜一點都不感興趣。陳潔不明白,為什么孩子會出現偏食?
方鳳教授:孩子出現偏食跟很多因素有關:
◇沒有及時逐漸添加各種輔食,而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吃母乳或牛奶。孩子沒能接觸各種味道的食物,以后當給孩子吃這些食物時,他就會拒絕。
◇味覺統合失調。偏愛液體食物,與添加輔食不當、沒有訓練自喂習慣和吃飯不專心有關。
◇缺鋅。
◇過多甜食。吃過多的甜食會影響食欲,孩子會表現出不喜歡喝白開水,就喜歡喝各種飲料,如桔子汁、果汁、糖水、蜂蜜水等。
◇貧血。
◇食用含香精、香料、色素、防腐劑、膨化劑等包裝食品,會明顯影響孩子的胃口。
◇便秘。
◇口腔疾病。部分厭食的孩子是因為口腔內疾病,如齲齒、慢性牙髓炎、口腔潰瘍、扁桃體炎等。
◇食物過敏。
怎樣糾正孩子偏食的習慣
記者:因為孩子偏食,林鳳(化名)為了讓孩子多吃點飯,每次做飯都只做孩子喜歡的菜,孩子不愛吃的菜,家里連買都不買;而麥玲(化名)則不同,她為了想要糾正孩子厭食的壞習慣,硬是逼著孩子吃他不愿意吃的食物,還跟在孩子后面追著喂他吃飯,就像一場游擊戰,可孩子還是不吃。請問,這兩個媽媽的做法正確嗎?她們應該怎樣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呢?
方鳳教授:面對孩子偏食,作為家長,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強人所難。糾正孩子偏食要講究方式方法,先要找到孩子偏食的原因,再進行必要的調理。
◇定時進食。合理安排進餐時間,早、午、晚三餐為主食,避免用刺激性的調味品,遠離食品添加劑,少吃油炸食物。
◇避免零食。盡量不吃或少吃零食,特別在飯前不要吃零食。
◇吃飯形式。不必先喂孩子吃飯,而應該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飯,讓孩子自行進食,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吃得少,營養不夠。孩子如果不吃,飯后就不給奶或其他食物補充,讓孩子等待下一餐,全家人要態度一致。
用什么藥物可以治療偏食
記者:孩子不吃飯,家長通常會認為是孩子胃口不好,便會喂孩子吃一些山楂,或者配些開胃的中藥給孩子服用。那么,從中醫的角度看,孩子偏食該怎樣治療呢?
郁曉維教授:偏食孩子主要癥狀就是食欲不振,形體略消瘦,面色稍微發黃,一般來說孩子的精神都比較好。
按中醫辨證,若孩子出現食欲不振,厭惡進食,食不知味,多食或強迫進食后出現惡心、嘔吐、脘腹脹滿、形體略瘦,但精神尚好,屬于脾運失健證。病程較長或體質較差的孩子,還有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精神萎靡、食少懶言、大便稀薄夾不消化食物殘渣、容易出汗、經常感冒等表現,屬于脾胃氣虛證。有些孩子表現為食欲不振、不思進食、口舌干燥、食少飲多、面色欠華、皮膚失潤、大便偏干、小便黃赤、煩躁少寐、手足心熱、舌質紅少苔,這屬于胃陰不足證。
治療偏食,除了去醫院請醫生辨證論治服用湯藥外,還可根據以上辨證,選用一些簡便驗方、外治方。
口服中藥方
◇蒼術、山楂各10克,陳皮、雞內金各6克,水煎服,每日分3~4次服用。用于脾運失健證。
◇山藥10克,焦山楂、雞內金、扁豆各6克,甘草4克,烏梅、沙參、白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太子參30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6克,雞內金10克,煎后去渣,加適量蜂蜜調勻即可,每日1劑,早晚分服。用于胃陰不足證。
外用藥方
◇高良姜、青皮、陳皮、蓽拔、蓽澄茄、蒼術、薄荷、蜀椒各等量,研為細末,做成香袋。佩帶于胸前。
◇藿香、佩蘭、檳榔、山藥、扁豆、白芷、砂仁、黃芪、白術、黨參各等份,用無紡棉制成11厘米×9厘米藥棉,蓋神闕(即肚臍)穴。30日1個療程,每10日換藥1次。
◇檳榔2份,高良姜1份。共研成細末,裝瓶備用。以藥末填充臍中,外用紗布覆蓋,加膠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脾胃氣虛證。
不吃藥,也能治偏食
記者:有一些家長不愿意讓孩子接觸太多的藥物。那么,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糾正偏食問題?
方鳳教授:(1)拍腮動頜發音運動。引導孩子用雙手輕拍雙腮部,上下頜運動,發音數“1,2,3……1,2,3……”。此動作可誘導唾液分泌,提高食欲,幫助消化,唾液下咽增加咽、食管運動功能。同步動頜,既增加頜面部肌肉協調運動能力,又促進唾液分泌。在拍腮動頜過程中發音,舌頭、咽部和聲帶活動發出聲音,更增加運動的協調性。每天可練習2~3分鐘左右。
(2)俯臥伸展爬屈運動。引導孩子自己在床上或地面上做,首先將孩子置俯臥位,雙手臂和雙腿置伸展位,發音數“1”;然后雙腿屈曲,雙手臂向前方伸直,手心平觸床面或地面,發音數“2”;最后引導孩子站起來,雙手臂向上方伸直,發音數“3”。 3個動作,重復練習。每天練習5分鐘左右。
孩子俯臥,雙手臂和雙腿伸展,可使頸部、后背部肌肉受到牽張,有助于大腦味覺信號傳導的通暢。爬屈運動,可以鍛煉腹部肌肉,增加胃腸動力,同時整體節奏運動對胃腸道有按摩作用。
郁曉維教授:食物療法寓治于食,不僅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還能給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讓孩子避免藥物的苦味,不知不覺達到調理厭食的目的。
◇炒雞內金30克,炒白術60克,研細末過篩。紅糖、炒芝麻各30克,精面粉500克,加水適量和勻。制成20個小餅,上鍋微火烙至焦黃松脆香溢即成。每次1個,5歲以下每日2次,5歲以上每日3次,飯前食用。用于脾運失健證。
◇生姜、黨參、山藥各250克,蜂蜜3000毫升,將生姜搗碎取汁,黨參、山藥研成細末,同蜂蜜一起攪勻,慢火煎煮成膏,每次1湯匙,每日服3次,熱粥送服,連服數日。用于脾胃氣虛證。
◇白蘿卜洗凈,切碎,搗爛,用潔凈布絞汁30~40毫升,濃茶半杯,蜂蜜15克,和勻,蒸熱,分次服完,每日1劑,療程10~20天。用于胃陰不足證。
編后:以上是關于小兒偏食的一些改善方法,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現這種情況,不妨試試。但一定要先弄清楚小孩不愛吃飯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地嘗試。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需要一個過程,家長切勿急躁。
編輯/石穎、李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