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一直是父母最上心的問題。為了讓孩子健康又聰明,擔心孩子缺乏營養的家長往往會給他們補充各種營養制劑,鈣、鋅、魚肝油、蛋白粉……這種做法對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保健科南亞健大夫曾說,門診時她最怕家長問孩子缺什么。比如,孩子愛出汗,是缺什么?孩子好動,是缺什么?孩子愛摳手指頭,是缺什么?孩子不吃飯,是缺什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又是缺什么?……南大夫說,實際上這些情況下往往孩子什么都不缺,只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必然,長長就好了。
我們知道,孩子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跟健康密切相關,從孩子表現出來的習性,是可以看出其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但現在年輕的父母們已經走人了一個誤區,認為孩子不吃飯就是缺鋅,長得慢就是缺鈣……在各種各樣保健品廣告的影響下,家長不是有意識地培養其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避免孩子產生偏食、玩小動作的生活習性,而是過分依賴營養制劑,把孩子營養的希望寄托在各種營養制劑上。于是,寶寶不吃飯,媽媽們不是想辦法做點好看好玩的食物,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是給孩子一支一支地補鋅,以為孩子補丁鋅就能乖乖地悶頭吃飯;孩子睡不踏實,不是想辦法陪著他白天好好玩、多運動(累了自然能睡好),而是給孩子補各種各樣的鈣,以為吃了鈣就能踏踏實實一覺到天亮……
試圖用各種營養補充劑來解決孩子營養問題,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補充營養制劑不是越多越好。長期或過量服用都可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造成營養素中毒。再者,一種營養物質補充過多,也會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造成阻礙。如果不是嚴重缺乏,營養最好從膳食結構來調整。
實際上,只要講究方法,讓孩子飲食均衡也不是很難的事情。孩子們大都喜歡洋快餐,因其脂肪和熱量相當高,經常吃可能會導致過剩的能量不斷積累。很多專家將其歸為“垃圾食品”。但如果父母能夠進行飲食的平衡搭配,用清淡的食物、水果蔬菜或是粗糧谷物等來配合,也可以為洋快餐“補缺”。如此便不必一味抵制,免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碳酸飲料如可樂、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和磷。會影響鈣的吸收,應當不喝或少喝。孩子不愛吃的粗糧、蔬菜要換著花樣做,也可以和水果一起打成果汁食用。
進餐的環境也很重要。有的家庭吃飯時間就是“學習成績報告會”,父母板著面孔,只會問“今天學了些什么?考試成績怎么樣?”之類的問題,即使孩子有好胃口,也給說沒了。進餐也需要注意力集中,即使聊天,也應該選擇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為吃飯營造一個好的氛圍。
總之,除了體內營養素嚴重缺乏,需要按照醫生的要求補充額外營養素,其他孩子最好的補充方式就是均衡飲食。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要教他們不偏食,還要教孩子在飲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衛生習慣,什么時間吃,吃多少,怎么吃才衛生。吃好了,再加上合理的鍛煉,孩子自然健康成長。這比讓孩子每天皺著眉頭吃一大把保健品的方式更有效、更科學。
編輯 石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