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戰役性經濟報道,是地方黨委機關報的重要特色之一。而要做好戰役性經濟報道,就必須抓好新聞策劃工作。近年來,《銅陵日報》圍繞市委、市政府有關經濟方面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相對集中時間、集中版面、集中編采力量,組織策劃了一系列戰役性經濟報道。本文就《銅陵日報》近些年組織的戰役性經濟報道的新聞策劃,從形式和特點上作一點總結。
【關鍵詞】地方黨報 經濟報道 新聞策劃
開展戰役性經濟報道,是地方黨委機關報的重要特色之一。戰役性經濟報道,就是圍繞黨委、政府有關經濟方面的重大決策或重要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組織實施大規模、多體裁、連續性的報道,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地方黨委和政府有關經濟方面的大政方針和工作思路等為廣大讀者所了解,進而起到輿論引導的作用。
戰役性經濟報道,是深度經濟報道的一種重要形式。經濟新聞中的深度報道關鍵在于“深度”二字,也就是要揭示新聞背后的本質,要給讀者提供思考的空間,對經濟生活產生影響力。當前,在與電視、廣播、網絡的競爭中,加強解析、提供觀點,是平面媒體的一大優勢。
近年來,《銅陵日報》圍繞市委、市政府有關經濟方面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相對集中時間、集中版面、集中編采力量,組織策劃了一系列戰役性經濟報道。本文就《銅陵日報》近些年組織的戰役性經濟報道的新聞策劃,從形式和特點上作一點總結。
一、圍繞重大決策做好戰役性經濟報道,關鍵在于前瞻性
作為地方黨報,應當主動關注事關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各項重大決策,積極跟進,超前謀劃,打好主動仗,為在全市上下營造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共謀發展的氛圍做好鼓與呼的工作。
在這方面,《銅陵日報》近幾年來做過一系列積極的探索。比如2003年年初我們在全省新聞媒體中率先推出的“率先突破率先發展”戰役性經濟報道,就是超前謀劃的一次成功嘗試。2003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皖江的銅陵、蕪湖、馬鞍山要率先突破率先發展。這樣一個事關全省的重大戰略決策,新聞媒體不能無所作為。
時不我待。我們一方面制定具體的報道方案,另一方面迅速和市有關部門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從4月份開始,我們圍繞銅陵的招商引資、資本運作、科技創新、企業改革、基礎設施等五個方面,連續在《銅陵日報》一版以整版的篇幅推出相關報道。這五個整版的報道,既有發展現狀的交待,也有下一步謀求突破謀求發展的規劃和打算;既有過去成就的展示,也有現存不足的分析;既有部門的謀劃,也有市領導的意見。在形式上,消息、通訊、言論、照片、圖表等各種形式齊頭并進。這五組報道的迅速推出,得到了上至領導、有關部門,下至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這組報道在當年度全省好新聞評選中獲得了二等獎。
圍繞重大決策做好戰役性經濟報道,關鍵在于目光敏銳,及時挖掘報道選題。因為這一類選題大多處在萌芽狀態,這就需要我們長期關注本地經濟發展態勢和經濟戰略走向,否則,稍縱即逝的報道時機就容易從我們身邊溜走。2004年1月30日,中共銅陵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銅陵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起步階段的重點建設任務和保障措施》。仔細研讀這篇上萬字的文件,我們看到了其中關于銅陵市計劃培育五大接續產業的不到50個字的文字介紹。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值得關注。當年的8月份,我們在研究了方方面面的情況后認為,五大接續產業系列報道的時機已經成熟,和有關部門接洽后得到了積極的響應,很快就推出了《眺望五大接續產業》系列報道,市委市政府領導對這組報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二、圍繞重大活動做好戰役性經濟報道,關鍵在于反思性
把重大經濟活動的報道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是因為我們在工作中感到,這些年來,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各地主動出擊的意識明顯增強,相互間經貿交往日趨頻繁,重大的經濟活動不僅數量多,而且層次高,規模大,比如各地爭相舉辦或積極參與各類形式的大型招商會、博覽會、洽談會等,又比如引進戰略投資者等重大的并購重組等等,這些自然會成為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做好這類報道,我們的體會是,僅僅報道一般性的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平面媒體一定要揚長避短,重點圍繞反思性報道做文章。
《銅陵日報》近幾年每年都要圍繞重大的經濟活動開展戰役性報道。圍繞這些重大的經濟活動,我們堅持把動態報道和解剖分析式報道結合起來,力求做深做透。比如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戰役性報道。2004年,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召開。這一年,銅陵入選中央電視臺中國首屆魅力城市提名并在中央電視臺展播,同時面向全國打出了“青銅文化源頭,中國山水銅都”的宣傳口號。因此,這一屆的青銅文化博覽會明確地提出“弘揚青銅文化,振興銅陵經濟”,在辦會的形式、規模、活動內容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創新和突破。這一屆的青銅文化博覽會,《銅陵日報》在繼續抓好動態報道的同時,重點圍繞解剖分析式報道做文章,在青銅文化博覽會落幕之際,相繼推出了五篇思考性的文章,分別是《古銅都魅力大展示——關于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思考之一》《科教興市的強力助推器——關于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思考之二》《印證青銅文化源頭——關于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思考之三》《城市綜合功能大檢閱——關于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思考之四》《期待更輝煌——關于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思考之五》,對第八屆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成功與不足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目的是在今后將青銅文化博覽會辦得更好。這五篇思考性的文章刊發后,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大家紛紛來電、來信,就如何進一步辦好青銅文化博覽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三、緊扣本地成就做好戰役性經濟報道,關鍵在于可信性
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總有自己的成功之處,對于這些本地經濟發展中的亮點,我們應當濃墨重彩地予以宣傳報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就報道。成就報道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大眾傳播的手段將當地經濟發展中的成就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廣泛傳播,努力讓每一位受眾認識、理解、感受并最后認同這些成就,從中得到啟發和鼓舞。但很多讀者對成就報道缺乏興趣,認為成就報道就是“唱贊歌”,其中摻雜了不少水分,夸大其詞,不可信。這就要求新聞媒體要善于捕捉成就報道的熱點問題,在強化成就報道權威性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成就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可信性上多做文章。
比如關于銅陵上市公司的報道。從1996年銅陵第一家上市公司——銅都銅業上市以來,《銅陵日報》就一直對銅陵上市公司及其資本運作的情況予以積極關注。早期這方面的報道,多為某個單項具體成就的報道,每年這方面的報道都很多。這樣的報道對于地方媒體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中間也有一些這方面成就的總結報道,但總體而言規模都不太大。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4年的3月。2004年的3月5日,銅陵的六國化工公司上市。這時,我們適時啟動了全面展示銅陵上市公司成就、深刻挖掘銅陵上市公司經驗的戰役性報道——《聚焦銅陵板塊》。選擇在這個時候做這樣一組大型報道,是因為六國化工公司上市,標志著銅陵傳統的支柱產業——有色、建材、電子、化工等都有了上市公司,這對于銅陵傳統支柱產業的升級改造、做大做強,對于全面提升銅陵的綜合經濟實力,都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聚焦銅陵板塊》由五篇報道組成,分別是:《耀眼的亮點——本市五企業昂首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機遇垂青有備者——我市推動企業上市工作綜述》《深謀長遠大計——我市廣引智慧推動上市公司持續發展》《轉動資本“魔方”——及時融資“輸血”加速我市上市公司擴張做強》《發揮“先行者”作用——上市公司在企業改革、招商引資方面成為典范》。這組報道集中總結了我市五家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創新管理體制、優化生產要素、實施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情況,給銅陵的國企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作出了示范,不少讀者來電反映,這五篇報道事例典型、分析客觀、評論中肯,文風樸實,讀來親切可信,使他們對銅陵上市公司的發展有了一個全面和清晰的了解。
四、借鑒外地經驗做好戰役性經濟報道,關鍵在于可比性
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不是孤立的,在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中究竟處在什么位置?外地尤其是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究竟有何經驗可以汲取?作為地方黨報,有責任、有義務向讀者介紹外地經濟發展情況,幫助廣大讀者冷靜看待問題,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這方面的報道,《銅陵日報》起步很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銅陵日報》就派出一個采訪團遠赴銅陵的友好城市——江蘇省常熟市采訪,回來后推出了一組反映常熟市經濟發展的重頭稿件,上上下下反映很好。鄉鎮企業大發展的年代,為了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銅陵日報》又派出采訪團赴周邊的繁昌、南陵等地采訪取經。銅陵和蕪湖、馬鞍山被省委省政府確立在新一輪皖江開發開放中率先突破率先發展后,《銅陵日報》有意識地加大了這方面的報道力度。首先是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派出采訪團赴蕪湖、馬鞍山采訪,每次回來都連續推出7至8篇介紹蕪湖、馬鞍山經濟發展經驗的比較性報道;其次是2004年結合全省新聞戰線開展的“轉作風、下基層、創精品”活動,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派出15位記者奔赴和銅陵縣接壤的周邊地區農村采訪,回來后推出了16篇反映接壤的兩個行政村經濟發展比較的體驗式報道,讓我們真正看到了銅陵農村和周邊地區農村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巨大差距。2008年5月,為推動銅陵市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深入開展,銅陵日報社組織記者深入蕪湖、馬鞍山、池州等皖江城市,擷取這些兄弟城市在工業強市、招商引資、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希望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可以對我市各級各部門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p>
(作者單位:銅陵日報社)